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伟平 《重庆建筑》2005,(12):27-32
本文根据“场所理论”,从“场所空间”角度来分析三峡广场商业步行街系统的“场所空间”特色,并从“实体形态”、“活动与含义”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舒尔茨的场所理论和Trancik的城市设计理论,围绕场所构成的三个内容,以及影响场所的三个要素对三峡广场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三峡广场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基于场所理论的重庆三峡广场景观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代松  叶雁冰 《工业建筑》2006,36(Z1):36-39
通过对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进行实地调研,结合罗格.特兰西克的城市设计场所理论,对三峡广场景观设计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建筑·空间·场所——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院系楼群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布局与体量组合、开敞空间的组织与场所的营造、平面组织与立面造型等方面对华南理工大学新校区院系楼群进行解读,提出摆脱单一注重建筑实体形式的传统思维,从校园空间、场所认同和使用者的体验等更深层次理解和把握校园整体性设计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三峡广场空间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旭东  石理平 《新建筑》2008,(3):131-134
通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发展研究,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三峡广场的规划设计与建成情况作一系列相关分析,着重研究空间结构与空间中人的活动;主要对建筑、聚落、城市乃至景观在内的人居空间结构进行量化研究,进而认识山地城市中空间组织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出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更应该基于空间可达性、人流密度、人流平衡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以期为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研究开辟更为广泛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场所精神在城市广场中的体现--重庆市三峡广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舜 《中外建筑》2004,(1):46-48
本文以舒尔茨的场所理论为基础,结合trancik的城市设计理论,从"可识别性"、"可达性"与"活力"等方面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心城市广场--三峡广场进行分析,希望从理论上探讨它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场所概念和场所理论入手,对重庆三峡广场改造之后取得的效果作简要分析,力求总结出城市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场所设计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蔡瑞定 《华中建筑》2005,23(6):67-69
该文通过南昌大学图文信息中心建筑方案设计的介绍和分析,探讨了图书馆建筑空间逻辑的意义,引发了关于如何提升图书馆建筑的场所品质、重塑空间的场所精神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汪鑫  吕萧 《中外建筑》2013,(3):42-45
在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时期,人口向特大城市高度集聚。并且伴随快速城市化进程,全球环境逐渐恶化,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不断爆发,城市公共安全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压力。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成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本文在分析武汉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空间分布基础上,总结出武汉市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进一步对武汉市各区应急避难场所需求量进行分析。从区位地质条件、人口密度分布、危旧房面积和不同性质用地面积四个方面构建应急避难场所需求量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各项指标值,确定综合受灾系数,计算出受灾人口规模,并结合人均避难面积,预测出应急避难场所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0.
当实体形态围合的空间被赋予文化和地域内涵后才能成为富有意蕴的场所。通过对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心地段的三峡广场步行街的调研分析,对如何营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场所精神作一番探讨,希望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场所理论的解析,运用场所理论的相关方法对三峡广场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对三峡广场的可识别性、可达性和空间活力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得出一定的分析结果,对场所理论进行一次实际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活力使空间产生多功能的、集中而 频繁交流的能力,是影响城市广场社会作用 的重要因素。以重庆市三峡广场之中心下沉式 广场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拍照观测,对该 广场的活力产生的来源——人的活动进行类 型和数量上的分析,得出其活力不足的状况; 在此基础上,从吸引力、方便性、适应性三个 方面探析该广场活力缺失的本原因素——场 所。研究发现:人和场所是构成广场活力的基 本因素,人的活动需要具有独特魅力的场所, 要从场所的空间物质构成及文化内涵着手,方 能塑造富有活力的广场空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重庆三峡广场的调查,分析广场的构成要素及广场设计的相关问题,以Schultz的场所理论和Trancik的城市设计理论为依据,提出关于城市广场设计与建设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4.
杜白 《四川建筑》2012,32(4):12-13,16
以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的2个公共活动空间为例,从场所的区位条件及布局形态、场地与周边环境的呼应、使用效益分析和文脉特征四个方面对高等校园的场所精神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为以后类似的场所精神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结合城市设计理论,从解析“情境”概念出发,从空间体验、文化体验、自然体验三个方面分析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的空间主体,再从空间形态、空间尺度两个方面剖析其空间客体,最后从可意象性、可达性两个方面研究空间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与场所精神的建立,试图探寻一条科学表达城市广场情境的路径,为今后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物质环境设计与空间中的活动--空间中的边界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峻 《华中建筑》2003,21(1):47-47,5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边界发生关系。边界的存在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空间中的边界处理得好,空间则会富有活力,就会对空间中的活动开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则会扼杀空间中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新教学楼设计的介绍,探讨建筑、环境、场所的关系,研究塑造特定场所与空间的意义,提出建立交往空间是创新教学建筑设计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19.
李燕  瞿万波 《南方建筑》2006,7(8):72-75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户外活动的舞台,既体现了城市的形象和城市的品质,又展现了城市的地域特征和文化.遵循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关怀,为人所亲身体验的原则,本文对重庆三峡广场人性化空间的塑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可达性是对基础设施有效配置的衡量标准,校园绿地活动活动可达性的研究关系到不同人群对于基础设施的公平使用。利用Depthmap软件,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中的轴线分析方法,通过计算集成度参数变量对武汉大学信息学部校园空间结构形态进行量化分析,探讨校园绿地活动空间的可达性,进而通过实地调研验证分析结果,为以后的校园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