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煤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场地土壤有机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并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了推进生物修复技术在化工场地有机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描述了我国煤化工企业分布与场地土壤有机污染特征,从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的角度介绍了煤化工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分析了有机污染场地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现存的一些问题,并针对现存的问...  相似文献   

2.
通过厌氧/好氧交替平板迭代法培养活性污泥,采用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BCIP)蓝白斑筛选法、PHB染色、异染颗粒染色进行高效聚磷菌的快速筛选,并基于16 S rDNA对各菌株进行高通量测序和鉴定。结果表明,4株菌可以分解BCIP产生蓝绿色菌落且厌氧PHB和好氧异染颗粒染色为蓝黑色,除磷率分别为1号菌85.51%,2号菌91.06%,3号菌95.51%,4号菌89.13%。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1号菌为Exiguobacterium sp.ZWU0009(微小杆菌属),2号菌为Bacillus sp. C10(芽孢杆菌属),3号菌为Exiguobacteriumacetylicum strain SI17(乙酰杆菌属),4号菌为Exiguobacteriumacetylicum strain BGSLP4(乙酰杆菌属)。  相似文献   

3.
4.
腐殖酸做表面活性剂对加油站油污土壤的修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对比研究了腐殖酸、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溶液对加油站地下油污土壤的修复。实验发现,3种表面活性剂溶液去除土壤中污染油的效果与蒸馏水相比都有明显提高。鼠李糖脂的去除效果最好,除油率最高达到了61.4%;腐殖酸与SDS相比,除油率相差不多,最高分别达到56.6%和57.1%。表面活性剂溶液质量浓度和油污土壤性质都影响除油效果,在溶液质量浓度小于或等于临界胶团浓度(CMC)时,除油率随着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当溶液质量浓度大于CMC时,除油率提高并不显著;3种表面活性剂溶液对新鲜土壤的除油效果都好于处理过的土壤。由于腐殖酸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比易于生物降解,因此腐殖酸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化学表面活性剂的替代品来处理油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采用平板划线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B-6,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考察碳源、氮源、初始pH、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其产絮凝剂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初始pH7.0,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72h时,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6%.研究了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泥浆废水、洗煤废水和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发现除印染废水外,该生物絮凝剂对其余3种废水均具有一定的絮凝效果,其中对于泥浆废水絮凝效果最好,絮凝率可达92.2%.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废弃油脂发酵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及生产,对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进行了筛选,并研究优良菌种的发酵特性。采用平板分离法和摇瓶发酵筛选法,从长期受餐厨废油脂污染的土壤中获得性能优良的菌种WO-S14,经菌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DNA等方面分析,该菌种被鉴定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以豆油为唯一碳源,菌种WO-S14的发酵产物经薄层层析显色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被确定为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通过对菌种WO-S14的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最佳的初始p H、温度和摇瓶转速分别被确定为7.0、30℃和200 r/min,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大产量达0.92 g/L。  相似文献   

7.
以徐州市黄河故道应用基因工程菌修复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对水体中富营养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水体中生物生长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试验和分析了基因工程菌中的消氮细菌及沉淀细菌对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的作用及其效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为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处理天然湖泊的富营养化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南昌水专学报》2016,(3):48-54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及其产品用量剧增,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土壤石油污染问题。石油污染会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影响作物呼吸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通过呼吸、皮肤接触、饮食摄入等方式进入人体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土壤石油污染治理日显重要。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修复)及其研究进展,重点介绍生物修复方法,并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BAC上高效除铁锰菌的分离和筛选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应用于实际工程的O3-BAC联用工艺中的生物活性炭上的铁细菌进行富集培养后,进一步分离得到三个属的铁细菌,它们是亚铁杆菌(Ferrobacillus),嘉氏铁柄杆菌属(Grenathrix polyspora)和缠绕纤发菌属(Leotothrix volubilis)。分别对它们的形态结构,生物量及时间对除铁除锰性能的影响进行检测,筛选出高效的除铁除锰菌,其中嘉氏铁柄杆菌(Grenathrix polyspora)为高效除铁菌,缠绕纤发菌(Leotothrix volubilis)为高效除锰菌。目的在于将这些从实际工程中分离得到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优势菌株,通过进一步驯化后,用人工固化的方法,将其应用于含铁锰多的地下水处理工程中。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具有降解甲醛能力的甲醛降解菌.采用平板法,从家具厂污水中筛选得到了甲醛降解能力较好的10株菌,并对其进行了复筛,得到6株降解能力较强的菌株,分别为L-1、L-2、L-3、L-4、L-5和L-6.对这些菌株进行了菌体形态、菌落特征观察,细菌生长曲线、细菌降解曲线的测定.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到了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以及真实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这6株菌具有较强的甲醛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生物菌剂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陕北石油污染土壤分离得到的优势菌进行生态环境因素影响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投加优势菌种的土壤中石油降解率明显高于不加菌土壤,这说明实验室分离出的优势菌剂对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显著;而同时翻耕可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加菌翻耕土壤中石油的降解率在42d达到了96.62%.并且微生物在较低温度下仍保持显著的降解效果.添加不同膨松剂的实验结果显示,在供试土样中添加麦皮效果最好,降解率达到87.96%,其次为稻壳,降解率达到71.19%,添加锯末效果最差,降解率仅为38.98%.  相似文献   

12.
稠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强化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接种高效降解菌团(BC)、生物表面活性剂(GBS)以及化学表面活性剂(CS)对稠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过程和供试土壤(NS)基本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各修复处理中,对稠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强化程度依次为NS+BC+GBS>NS+GBS>NS+BC>NS+BC+CS>NS+CS,其中投加高效降解菌团(BC)和生物表面活性剂(GBS)的供试体系经60 d修复处理后稠油降解率达到了72%,同时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和生物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匀强电场和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陕北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微生物和外加电场联合修复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经过54 d的降解,加菌土样在施加电场条件下石油降解率达到91%,比不加电场土样的降解率79%提高12%,并且在降解初期电场促进了菌剂的生物修复作用,到降解后期,促进作用不明显.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直链饱和烃基本被去除.得出适宜的施加电场条件为辐照时间为10 min,电场强度为300 V.m-1,土壤中石油去除率变化与微生物脱氢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外加电场刺激了微生物脱氢酶的分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为汽油污染土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优良菌种,以LB培养基为基质,从石油污染土中对汽油降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降油培养基为基质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汽油降解率的测定,以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及培养时间为参数对5种具有优良汽油降解性能的菌株进行单因素试验,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后,以汽油降解率为响应值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降解性能的菌株,并确定了菌株降解汽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从石油污染土中分离出了9种具有汽油降解性能的菌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苍白杆菌属、博得特氏菌属以及戈登氏菌属具有优良降解性能,这5种菌降解汽油的最优条件为: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苍白杆菌属、博得特氏菌以及戈登氏菌的最佳培养温度均为32℃,培养基pH值均为7.0,培养时间均为20 h,降油培养基中的汽油降解率分别为70.12%、76.42%、75.66%、77.50%和73.22%。  相似文献   

15.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添加膨松剂和翻耕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膨松剂并翻耕土样修复48 d后,76%的TPH被降解,比不加膨松剂的处理高15%,加入膨松剂后石油烃降解速率提高了2.34倍.添加的膨松剂会迅速吸收水分,提高土壤中的含水率,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修复效率.GC-MS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膨松剂修复64 d后,峰形基本消失,出峰数由不加膨松剂的32个减少为14个,土壤中的异构烷烃、烯烃、胡萝卜烷和烷基萘的去除率接近100%,应用联合翻耕技术后,出峰数减少为10个,土壤中的异构烷烃、烯烃、胡萝卜烷、烷基萘、藿烷和甾烷完全被去除.TPH的降解率随着翻耕频率的减少而降低,最佳的翻耕频率为每天翻耕一次.  相似文献   

16.
蓖麻基润滑油降解菌群的构建及对土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添加蓖麻基润滑油的土壤为模拟实验对象,从大港油田油井附近受污染的土壤和污水中筛选出优势降解菌株,构建高效降解菌群,确定了BM-1+BM-2+BM-4+BM-5菌株为最佳组合.将菌群投加到模拟被润滑油污染的土壤中进行生物修复,以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呼吸强度作为考核指标,40 d后土壤含油量从89 g·kg-1下降到24 ...  相似文献   

17.
脲酶抑制剂nBPT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实验研究脲酶抑制剂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n-butyl)thiophosphric triamide 即nBPT对土壤三大微生物群体-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影响.结果表明:脲酶抑制剂nBPT能够促进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生长,且nBPT浓度越高,其促进效果越明显,但当土壤中脲酶抑制剂与尿素的质量比高于500:1时,nBPT不再会有附加的效果,因此U:UI(500:1)为最佳配比;在这三大微生物群体中,脲酶抑制剂nBPT对土壤细菌的生长的影响作用较小,对土壤真菌的影响较大,对放线菌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固化/稳定化技术是铬污染土壤处置的有效手段,不同性质的药剂对铬的还原、吸附、固化效果不同,优选出低价、高效的药剂对治理铬污染土壤具有重大的意义.采用常见的7种还原剂、10种吸附剂和6种固化剂分别对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筛选出较好的还原剂、吸附剂和固化剂,并研究不同添加量对药剂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硫化钙、硫化钠...  相似文献   

19.
有机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三种技术,即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菌根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这三种生物修复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如利用表面活性剂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时,应考虑其最佳使用量;加强研究根分泌物在植物修复土壤污染中的作用;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体筛选技术研究;筛选促进污染物降解的优良菌根菌种等。  相似文献   

20.
EM脱除氨氮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点讨论了有效微生物群 (EM)对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 :EM在好氧条件下能显著提高污水中氨氮 (NH+4 -N)的去除率 ,在EM投加比例 (VEM/V污水 )为 8‰时 ,去除率增幅达 13.31% ;中性偏碱的环境(pH值 =7~ 9)也是提高氨氮去除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应根据不同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