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麦茶是我国许多地区夏季消暑解渴的传统饮料,以其价廉物美而被赞誉为“大众茶”。它是将大麦在炒釜中加以细砂、食盐、石膏等作为热介质,高温下加以焙炒成带有浓郁麦香的焦色麦粒,冲茶饮用,具有良好的消暑降温作  相似文献   

2.
大麦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以大麦为原料制作大麦茶饮料的生产工艺,对浸提温度、时间、加水量及浸提次数对大麦茶饮料浸出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正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大麦茶饮料合理的生产工艺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本研制选用红茶与生姜为主要原料,经粉碎,浸提等工艺,科学调制而成,产品风味独特,具有美颜,暖胃,祛寒等复合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以烤大麦为原料制作大麦茶饮料时影响其品质及稳定性的因素,并对其破碎度、浸提条件、酶解条件等进行了科学的试验,解决了影响大麦茶饮料品质及稳定性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冷暖大麦茶     
第一次见到阿玉,是在一家名为阿里郎的朝鲜族饭店。那天,几位朋友为我接风洗尘,他们知道我喜欢吃辣,于是就专门找到那家朝鲜族小店。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特别寒冷、平常却又十分温馨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金黄的色泽,迷人的焦香,大麦茶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东方咖啡”的美誉,在韩国、日本等国非常流行。在韩国料理中,大麦茶多用来搭配烧烤类食物,可解除油腻,令人食欲大开;日本人则喜欢食用生鱼片后饮用大麦茶,以帮助消化,清理肠胃,去除口中余味;而近年,“韩风”也将大麦茶吹到中国,虏获了一大批国内时尚消费者的“芳心”  相似文献   

7.
保健型柿叶奶茶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洁 《广西轻工业》1999,(4):25-26,
1 引言  柿叶茶与传统的红茶、绿茶、花茶不同,不含茶碱、咖啡因,晚上喝浓茶不会因兴奋而引起失眠和增加心脏、肾脏负担,是纯天然绿色健康饮料。柿叶内含丰富的天然维生素C、芦丁、胆碱、黄酮甙、胡萝卜素、17种氨基酸和糖、铁、锌、钙、磷等多种对人体健康和长寿十分有益的天然营养成分。其中,天然维生素C的含量比一般瓜果、蔬菜、名茶要高。据日本长寿杂志介绍,经常饮用柿叶茶具有六大功能:(一)可防止黑色素积聚(消退老年斑);(二)可改善人体贫血状况;(三)可缓解吸烟、饮酒给人体带来的害处;(四)可降低胆固醇和…  相似文献   

8.
张端莉  桂余  刘雄 《食品工业科技》2014,(17):252-257,270
发芽后的大麦中还原糖和氨基酸含量得到很大提高,故以发芽大麦为原料,研制发芽大麦茶制备工艺。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水浸出物和感官评分两个指标综合考虑,设计L9(33)两个指标的正交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发芽大麦茶的最佳加工工艺:发芽时间3d,烘烤时间25min,烘烤温度170℃。此时的发芽大麦茶水浸出物含量为1.667g/100mL。烘烤温度和时间直接制约着大麦茶茶汤营养成分的损失,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营养成分损失量就越大。在最佳烘烤条件(170℃,25min)制作下,蛋白质(0.3%)、氨基酸(0.32%)、还原糖(6.32%)和β-葡聚糖(0.49%)含量较低,但此条件下有一部分可溶性物质增加,如可溶性糖(3.84%)和可溶性膳食纤维(8.90%),分别增长了8.3%和38.2%,且此烘烤温度和时间下其感官综合评价最佳,其麦香味浓、茶汤色泽棕黄透亮、滋味纯正,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4种青稞与24种中外大麦茶和2种国外引进的栽培大麦共30个样品中微量元素Fe、Zn、Se、Mn、Cu的含量,为青稞新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Fe、Zn、Mn、Cu和Se的含量,测定结果为:30个样品Fe的含量在19.29 mg/kg~49.04 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青稞,达45.45 mg/kg;Zn的含量在9.04 mg/kg~27.33 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青稞,达22.89 mg/kg;Se的含量在7.57μg/kg~155.12μ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为青稞,达41.39μg/kg;Mn的含量在5.55 mg/kg~12.64 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青稞,达11.76 mg/kg;Cu的含量在1.58 mg/kg~5.78 mg/kg之间,平均含量最高的为青稞,达4.44 mg/kg。实验数据表明:甘孜州青稞营养价值较高,对新产品研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饮料工业》2008,11(6):26-26
每当走进韩国料理店,主人都会端上一杯大麦茶,让特有的麦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啜一口,浓郁的香气和清爽的口感让人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  相似文献   

11.
以薏苡仁、大麦、绿茶为主要原料开发薏苡仁大麦复合茶饮料 ,通过正交试验及对茶饮料的外观进行感官检验 ,选定了茶叶、薏苡仁、大麦的最佳的浸提参数 ,并确定了茶饮料合理的配方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茶啤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陈长武 《饮料工业》2004,7(2):33-36
以苦丁茶、麦芽和大米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茶啤的合理配方和加工工艺,并研究了苦丁茶的提汁工艺,经酵母菌发酵酿造茶啤,采用苦丁茶浸提液加麦汁,以常规啤酒生产工艺生产,最佳配方为苦丁茶:麦汁=1:40,苦丁茶的浸提温度以80~90℃最佳浸提时间30min为好。所得茶啤具有苦丁茶特有的清香和苦味,又保持了啤酒固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茶醋的研制     
以茶梗、茶末和陈茶(茶的副产物)及食用酒精为原料,醋酸菌为发酵菌种研制开发茶醋。将副产物浸泡得到的提取液用于食醋的酿制,食醋风味纯正、营养丰富。该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4.
茶及类茶饮料是近20年来在亚、太地区流行的一种低糖型饮料。由于其醇和甘爽的口感及极富特色的鲜量色调,深度青少年及女性青睐。而其抗氧化、降血脂、消炎灭菌及预防糖尿病等多种保健功能也使中、老年饮者逐渐接受。在分析茶饮市场、预测其流行趋势同时,向读者推荐一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茶饮之原料,供商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须为主要原料,大麦、甜叶菊、绿茶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指标为评价标准,研制了玉米须大麦茶,其最佳配方为玉米须4g、大麦0.52g、甜叶菊0.08g、茶0.1g。玉米须大麦茶浸泡液多糖含量99mg,玉米须多糖浸泡得率7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青稞粉和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豆粉、奶粉、蔗糖和食品添加剂等辅料,研制开发了风味独特的青稞麦片。最佳配方为:青稞粉、面粉、豆粉、奶粉、蔗糖的比例为4∶1∶0.2∶0.5∶1;最佳糊化条件:125kPa(表压)下蒸煮0.5h左右;麦片干燥条件:微波热风对流140~150℃下干燥10~12min。制出的麦片具有青稞的特有香味和奶香味,且飘浮性和水溶性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麦苗汁营养酸奶的配方和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产品质量作出评价。研究表明,麦苗汁酸奶的最佳配方(在原料乳的基础上):麦苗汁添加量为5%,蔗糖添加量为8%(均为质量分数),同时加入质量分数为0、2%的PGA和0.1%CMC—Na: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温度42℃,发酵时间4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麦苗汁营养酸奶具有感官品质佳、稳定性好和营养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茶叶蛋白的研究及其开发利用,目前研究得较多的主要为茶叶蛋白的工业化提取.本文在现有茶渣中茶叶蛋白提取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复合酶酶法提取工艺(固液比1:35,复合酶B加量0.5%,碱浓度0.1N,温度50℃(2h)→90℃(2h)),使蛋白提取率和蛋白纯度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分别可达到85.3%和82.4%.并对所提取的茶叶蛋白的酶法水解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酶法水解茶叶蛋白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50℃、pH9.0、底物浓度10%、酶添加量2%、水解时间4hr;在此条件下,茶叶蛋白的水解度可达74.0%.水解产物中含有大量的小分子蛋白质和多肽,多肽含量可达到40.85%.本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了茶渣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茶叶蛋白高抗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茶渣资源应用的广泛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以黑大豆为原料,经浸泡、分选、发芽、烘烤等工艺生产了一种具有独特风味和较高营养的豆茶,为黑大豆资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波 《饮料工业》2010,13(12):17-19
以乌龙茶为原料研制出新型乌龙茶酸奶。通过对乌龙茶汁提取方法及发酵工艺的研究,最终确定乌龙茶汁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冲泡温度90℃、冲泡时间20min、茶水比1∶10;乌龙茶酸奶的最佳配方为:乌龙茶汁3%、接种量2%、蔗糖6%、稳定剂0.05%。制成的乌龙茶酸奶色泽乳白微黄,乌龙茶香与酸奶香味融合较好,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