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章主要介绍了GSP气化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制约长周期运行技术的瓶颈,通过优化GSP气化技术,实现气化炉的长周期、满负荷、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GSP认证在即,但药品养护却没有得应有的重视,而其恰恰是GSP认证中的重要方面。本文依据GSP中有关药品养护硬件、软件、人员相关规范知识,通过对本省部分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访谈、实地参观、工作学习获得的药品养护现状资料,对比得出我省兽药相关企业药品养护的现状与不足,确定这些企业在GSP认证过程中应当改正的相关问题并给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饲料加工设备与工艺技术在近三年中取得了新的进步,为饲料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些技术进步包括了饲料加工设备技术、饲料加工工艺设计技术和饲料加工新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欧宝泰克公司生产的PW2/D2型针织物连续式平幅煮漂水洗生产线、冷轧堆染色机及DTR1/PW/TR型连续水洗机的性能和特点,与传统的溢流染色机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该湿处理连续生产线加工的产品光泽好、颜色均匀性佳、颜色深度饱和、无折痕,水、电、汽和染化料消耗低,可以降低成本25%~50%。  相似文献   

7.
以两种不同的小麦粉加工工艺技术为试验方案,分析研究对产品生产、质量、出率、收入、能源消耗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拥有较多的清粉机和皮磨接触长度较宽的的方案B,好粉出率比A方案高12.91%,总出粉率高3.98%,特别是产品质量更加稳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年加工6万吨小麦,可增加经济收入约9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8.
旨在为大豆低温粕产品质量的提高及生产成本的降低提供指导,对当前两种典型的大豆粕低温脱溶工艺(气流闪蒸脱溶和AB双筒脱溶)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从低温粕水溶性蛋白的损失、碎料的形成、粕料色泽、设备的正常运行及维护周期、溶剂消耗和蒸汽消耗等方面对两种大豆粕低温脱溶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相较于气流闪蒸脱溶工艺,AB双筒脱溶过程中水溶性蛋白的损失更低、粕料成型度更好、粕料色泽变化更小,有效地减轻了设备堵塞、磨损现象,延长了设备使用周期,减少了系统维护、检修费用,同时也间接地节省了溶剂和蒸汽消耗。综上,可优先选择AB双筒脱溶工艺对大豆粕进行低温脱溶处理。  相似文献   

9.
绿色环保科技——气流成网的非织造布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衣住行是四大生活必需品,近年来的科技发展使得所有纺织品的耐用性延伸至旧衣物、旧沙发、旧窗帘、旧床单、废地毯、淘汰的汽车内饰等,所有纤维类的垃圾充斥着各处,回收与再循环利用成为一项环保新课题。介绍了气流铺网机LapFormAir的技术,说明了其可使用回收这些废纤维用于再生产。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1998年~2003年家庭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食物中毒的发生与社会经济、化和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近年来,虽然家庭食物中毒的发生占所有食物中毒中的比例不高,但是家庭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和病死率却一直居高不下。为探讨近6年来广东省家庭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及其特点,进一步控制或减少因家庭导致的食物中毒的发生。现将广东省1998年~2003年家庭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为今后制定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蒜辐照抑芽工艺规范没有对60Coγ射线和电子束应用的工艺参数做出区分,为明确两者对大蒜抑芽保鲜效果的差异,以60Co 产生的γ射线和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分别对大蒜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为200、500、800Gy,辐照后置于室温(5~25℃,RH 70%~85%)贮藏,并对贮藏期间大蒜内芽生长情况及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辐照源均能有效抑芽,且相同辐照剂量下,电子束辐照抑芽效果强于60Coγ射线;200Gy 和500Gy 的两种辐照均能抑制大蒜呼吸作用,延缓质量损失,且对大蒜鳞茎外皮颜色和大蒜风味品质影响不大;而高剂量800Gy 的两种辐照则刺激大蒜呼吸增强,失重率升高,大蒜干缩严重。从大蒜营养品质和商业品质的角度综合分析,电子束采用200Gy、60Coγ射线采用500Gy 对大蒜的抑芽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宋钢 《中国酿造》2008,(1):57-62
最早发源于中国的日本酱经过长期发展,已逐渐演变成日本特有的产品。日本酱主要有米酱、麦酱、豆酱,从原料处理到发酵熟成都与质量特征紧密相连,制曲及其投料等决定着产品的感官特色,形成了若干与中国酱品在工艺上的重要不同;日式酱的分类取决于制曲时所用的原料种类;日式豆酱主要是以酶解方式生产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中西方在许多领域都出现了融合的迹象.随处可见中西合作的服装配饰更是被年轻人所喜爱.不可否认的是中西方的婚礼服饰文化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无论是从传统礼仪的角度,还是宗教信仰等方面分析,中西方的婚礼服饰始终代表着不同种族文化.本文章的研究对象是中西方贵族的婚礼服饰,以贵族为代表,分析传统礼仪的发展,以...  相似文献   

14.
2000年~2001年食品中金属污染物监测质量控制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实施食品污染物监测计划,确保污染物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采用盲样考核的形式,于2000年和2001年分别组织全国10个省级实验室进行了金属污染物的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质控结果:砷和镉各有1个实验室的测定值在3倍标准差之外,判定为离群值;有3个实验室汞的测定结果落在标准值范围内,其余均高于标准值,说明汞的测定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2000年铅的测定结果变异较大,通过分析原因2001年重新进行了铅的测定,分析结果有明显改善,有6个实验室测定结果落在标准值范围内,所有实验室的测定结果均在3倍标准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省2007年~2011年新育成的中晚熟水稻品种为材料,对其品质性状及其与部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稻米品质性状中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差异较大,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相关性,随着出糙率的提高,蛋白质含量增加,但有可能降低其适口性;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有利于提高加工品质;温度对品质形成影响较大,成熟期随温度上升,垩白有变少、变小的趋势,提高外观品质,而成熟期低温使整精米率下降,加工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6.
为不断充实我州的甘蔗品种后备资源,我所在进行自育甘蔗新品种选育的同时,还从事外引甘蔗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引种观察,从中筛选出了12个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选出比本地当家品种丰产、高糖、宿根性好、适应性强、粗生、易管的优新良种在蔗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03年~2004年中国食品添加剂监测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为了掌握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实际情况,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危险性评估, 2003年~2004年在全国13个省市采集食品样品进行了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亮蓝10种添加剂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酱油、醋、酱菜、陈皮/话梅、果冻、果脯、熟肉类中使用情况的监测,获得数据12436个.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食品添加剂超过国家标准限量值和超过适用范围使用的现象比较严重,甜味剂中的甜蜜素和糖精钠过量添加,特别是陈皮/话梅类,甜蜜素含量的全国平均值为11.56 g/kg,超标率43.84%,最大值49 g/kg,超过国家标准6倍;安赛蜜含量较低,超标率也较低;防腐剂中的苯甲酸过量添加严重,在酱菜类食品中,全国平均值为0.911 g/kg,超标率44.59%,最大值13.30 g/kg;合成色素在食品中的使用情况较好,但在碳酸饮料、果汁饮料、果冻等食品中存在违规添加色素问题.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存在问题较多,需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食品强化管理法规标准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完善我国食品强化政策体系,修订相关标准.方法 利用法规文献检索、案例分析等方式研究分析了国内和部分国家食品强化法律法规体系、食品强化目的 、强化类型、强化营养素及强化水平、食品载体等方面的管理模式和主要内容.结果 所研究的国家根据国情采取不同的食品强化管理模式;法规、标准及政策指南等构成了食品强化管理法规体系;通常综合考虑目标人群营养状况、膳食结构、预期营养改善程度、营养素的安全性以及国际上认可的科学资料等因素制定食品强化标准.结论 建议尽快完善我国的食品强化政策指南,结合营养素风险等级和食品营养声称确定强化水平,系统开展某些营养素的危险性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06~2008年外引甘蔗品种新宿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我所试验地上进行了外引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2007年砍收后留宿根继续观察。参试品种共12个,以粤糖93-159为对照。1新1宿结果表明:云蔗99-45、Q1786和桂糖94-119综合性状表现最好;云生2-9、桂糖94-116、园林6号表现较好;云生2-11、Q184、云生2-10和巴西固氮种表现一般。为不断充实我州的甘蔗品种后备资源,我所在进行自育甘蔗新品种选育的同时,还从事外引甘蔗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通过引种观察,从中筛选出了12个品种(系)在大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选出比本地当家品种丰产、高糖、宿根性好、适应性强的优新良种在蔗区推广应用,并为我州蔗区的决策者在良种规划和推广应用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比较我国分离的椰酵假单胞菌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不同致病型菌株的16S~23SrRNA基因间区序列,分析不同菌株基因水平的差别,并阐述其系统发育关系。方法设计2对伯克霍尔德菌属特异引物,扩增16S~23SrRNA基因间区序列。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3株分别代表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3种不同致病型的国际参考菌株(ATCC10248、NCPPB947、NCPPB3580)、1株伯克霍尔德菌属B.phenazinium种代表株(LMG2247)及8株从我国不同地域、不同食物样品中分离的椰酵假单胞菌(HN2y、Co14、Co8、Co36、Sx8801、90—3、56(2)、56(2))的16S~23SrRNA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与核酸数据库(GenBank)中相关菌株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不同菌株16S~23SrRNA间区序列的分析比较,发现分离的椰酵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产毒株存在2个序列高可变区及特异基因序列,阐述了我国椰酵假单胞菌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系统发育关系,将DNA测序结果在核酸数据库中注册,并绘制了系统发育进化树。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鉴定椰酵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产毒株,从分子水平探讨其产毒机制及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新的、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