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对策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河水系及沿岸环境整治是适应城市时代发展的需求。以福州市光明港流域内河综合整治为例,简要叙述了光明港流域内河现状,重点阐述了城市内河治理的整治目标和整治内容、治理措施及存在问题,强调指出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整治,需多专业配合与协作。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邯郸市两河(滏阳河和沁河)综合整治规划为例,阐述了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应考虑的诸要素,强调指出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整治,需多专业配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3.
城市内河整治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与河流间关系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城市内河整治作为一项环境工程的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文化综合效益。文章尝试综合使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手段,构建城市内河整治工程的综合效益评估体系,对工程的生态、经济、社会价值分别进行调查和测算。并结合对南京秦淮河的评估结果,指出政府应正确关注内河整治的外部效益,采取必要对策进行转移支付,从而可持续地提供优质的城市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4.
一场城市内河保卫战正在国内许多城市悄然打响.城市内河危机!如今的城市内河真是让人既爱又恨,爱的是它曾经的美丽、记忆中的诗情画意;恨的是当下许多内河已经沦为“臭水河”、“龙须沟”,尽管多方治理,依然难改被污染、遭废弃的宿命。一条只一条河流正在或即将消失,“城市河流在集体死亡”!在成都,有这样一条“被暂缓死刑”的河流,引起了社会公众和众多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黄恩晶  万婷  陈雷 《山西建筑》2010,36(34):359-361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城市内河及其两岸滨河空间的规划进行了综合思考,提出了在不同层面下,内河整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以期促进城市内河整治规划研究。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许多国家的承办城市将世界博览会选址于城市滨水地区。本文以布里斯班南岸公园为主,并结合其它案例的分析 从世博园建设与河流整治的结合,世博园建设带动城市滨水区开发,以及世博园后续开发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等3个方面对滨水世博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黄恩晶  万婷  仲原 《山西建筑》2011,37(2):216-217
基于生物气候条件将城市内河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将寒地城市的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作为研究条件,探讨了城市内河整治策略,分别从生物条件、气候条件、大气因子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城市内河综合整治研究。  相似文献   

8.
孟雪峰 《建筑知识》2014,(7):406-406
近年来,国家对内河航运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提倡要重点发展内河航运,进一步改善山区内河航运的条件。随着我国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家对山区内河航道的投入也逐年增加。为了保证我国内河航道的安全运行,国家开工建设了一大批航道整治工程,使得山区内河航道通过能力大幅提升。对山区内河航道大规模的系统整治建设,不管是对山区还是对内河航道,都有着多方面的战略意义,它可以维护水深、提高山区内河的通航能力,提高航运竞争力;也扩大物资运输的能力、拉动山区经济和生活水平的发展等等。本文对山区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的技术运用与进度控制进行了简要探讨与分析,针对山区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的特点,重点阐述了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术与进度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郑琪 《四川建筑》2013,33(4):25-27
城市演化的过程中,内河的自身形态及与城市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功能的复合化、开发效益的综合化赋予了城市内河更丰富的定位。文章立足于城市内河开发的潜在综合效益,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对当代城市内河开发模式提出了建议。认为城市内河的可持续开发应该是在尊重内河自然本性的前提下,配合经济建设、融入城市文化特色,实现城市内河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个体"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自古以来,人类就依水而居,古今中外任一城市的诞生与延续都离不开水,河流产生和孕育了城市文明,是城市历史、社会与文化的"根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工业化浪潮推动着城市急速发展与扩张,侵吞和破坏河流水系生态环境,造成人与水的疏离,许多城市的内河沿岸地区出现了河流水体黑臭、河道污染严重、滨岸建筑景观凌乱、交通拥塞等问题,使得城市最早的聚居环境,日益变成都市的失落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  相似文献   

11.
In 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and liveable cities, Indian built environment practitioners and policy-makers are understandably focused on aspects of infrastructure, sanitation and health, given the significant urban problems of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owever, there is limited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Indian towns and cities as changing urban landscapes. To explore this, the paper examines the rivers in two rapidly urbanising Indian cities. It calls on interviews with practitioners, residents and users in Madurai and Ahmedabad, focusing on access and use of the river to explor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equity.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free, public and safe access to the rivers have reduced over time in both cities, for different reasons.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both rivers has also worsened and the associated cultural meanings, held by riparian users, have changed. We suggest that urban river infrastructure should be reconceptualise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a more holistic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Indian riparian urban landscapes.  相似文献   

12.
城市河流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依赖,承载着城市的兴衰使命。而当前许多城市中,城市河流在规划中逐渐被忽视,尤其是具有区域性意义的主干河流,成为无人问津的"边缘界线",沦为封闭而消极的廊道空间。以川杨河生态绿廊的建设研究为例,从城市河流的角色演变和现状问题出发,分析城市河流被边缘化的深层原因,并从"公共纽带"的视角来探讨城市河流功能复兴和回归城市生活的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13.
沈俊 《山西建筑》2012,(33):217-220
在湖州城市桥梁景观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从功能、形态、空间诸景观要点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以期推进城市跨河桥梁景观的一体化,促成城市跨河桥梁环境活力的再建。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山体景观保护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城市山体景观保护的若干问题,总结山体景观保护的模式与经验,旨在为山水城市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在不断扩张并不断与河流产生关联。如何挖掘这些城市与河流之间用地的潜力和价值成了城市发展中的热点。滨河带状绿地的营造能够为城市创造出新的游览路径,为游人创造出宜人的游憩环境。但是很多滨海城市由于受到盐碱地的不良影响,植物景观的效果难以保证,给景观的营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利用重度盐碱地区的城市河道两侧的绿地,发掘场地的潜力,科学设计城市生态发展与市民休闲的廊道成为了设计师们所需要研究和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黄骅市黄北排干渠两侧绿化工程设计的研究,探讨阐述在重度盐碱地区如何对城市河道的滨水空间进行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生态景观效果,同时能为周边城市提供服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滨江大城市的跨江扩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国内主要城市与江流的关系分析,提出了跨江城市的内涵与分类,分析了由滨江城市向跨江城市扩展的内外条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出了跨江城市可以选择的主要扩展模式.通过对南京和杭州的比较分析,指出城市跨江发展的合适路径与恰当机遇,以及可能出现和必须预防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城镇形态的演变与迁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山、江河和地质问题是三峡地区城镇发展中主要的环境制约因素。移民迁建前;库区城镇的结构形态从集中紧凑的“团状”演变为集中紧凑的“带状”,它是最常见的城市形态。迁建后城市建设用地的地形条件普遍有所恶化,但地质问题大多得以改善;长江大桥的建设使库区城市能够突破江河的制约;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带状”组团式是城镇迁建后最普遍的城市形态。新城市日后的空间形态将受到新的环境的影响,“团状”和松散“组团式”是两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非平原城市排洪规划技术路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非平原城市的防洪排涝规划进行了新的诠释和定义,通过对排洪规划重现期的选择、城区洪峰流量的推求方法、排洪规划方案的确定、城市内河水面线的计算以及排洪规划与城市竖向规划之间的配合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非平原城市排洪规划的初步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2)
As the revitalization of city culture and the city cultural confidence has been increasingly valued, the ancients' perce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ountains, rivers and cultural landscapes, as well as their wisdo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ities deserve more attention and further exploration. Taking ancient Yiyang City for example,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local chronicles and literature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history of the city, famous mountains and rivers, and top eight views, and attempted to interpret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mountain, river and city" landscap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historical basi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for revitalizing local cultures and shaping urban landscape patterns, and offer spatial strategies for the city protection and renewal.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河流与城市往往存在着唇齿相依的关系,城市中的河流哺育了灿烂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两岸繁衍生息的芸芸众生.而今我们却常常看到城市与河流相背离,相排斥,城区河段是臭河,滨河城区是死角.当河流没落为城市的下水道时,当滨河城区衰退并边缘化时,我们难免产生疑问:应如何对待河流,如何建设河流两岸?重新认识城市中河流的价值,重新恢复城市滨水地区活力,对于滨河城市发展而言无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