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聚丙烯共混增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塑料增韧聚丙烯(PP)体系,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体系、PP/弹性体/塑料三元共混体系以及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体系4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PP共混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采用塑料类作为改性剂增专心PP,虽可增韧,但是由于体系的不相容性,往往要大量使用改性剂或添加相容剂。使用橡胶或者热塑性弹性体与PP共混增韧效果最为明显,但由于随着弹性体用量的增加,体系在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刚性等性能的损失。PP弹性体/塑料三元共混体系可均衡改善力学性能及降低成本。此外,还就近年发展起来的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P的研究工作进展和机理研究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改性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橡胶或弹性体增韧PP及其机理,刚性粒子增韧及其机理和橡胶/刚性粒子/PP三元复合增韧体系,简要介绍了PP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PP综合改性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聚合物共混增韧机理包括弹性体增韧、刚性粒子增韧、弹性体与刚性粒子协同增韧等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临界基体层厚度、损伤竞争准数、分子链参数、临界界面黏结条件、临界特征长度等几种源于单一粒子填充的脆韧转变判据,并分析其在复合粒子填充改性聚合物中的适用性。此外,还结合增韧机理和脆韧转变判据讨论了基体性能、分散相状态及相间界面黏结强度等因素对复合体系韧性的影响,提出寻找合适的复合分散相、适当调整复合粒子的结构比例、改善相间界面黏结以及设计最佳断裂路径仍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增韧增强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橡胶增韧塑料机理,讨论了橡胶粒子形态,结构等因素对增韧效果的影响。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刚性有机填料(ROF)增韧塑料的基本概念及冷拉机理。讨论了无机刚性粒子填充聚合物的增强、增韧与粒子的分散及界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聚合物增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橡胶增韧塑料机理,讨论了橡胶粒子形态,结构等因素对增韧效果的影响。介绍了近年来出现的刚性有机填料(ROF)增韧塑料的基本概念及冷拉机理。对无机刚性料子填充聚合物的增强及增韧与粒子的分散及界面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陈慧敏  陈德良  张锐 《中国塑料》2008,22(10):13-19
综述了近年来微-纳米无机刚性粒子填充改性聚丙烯(PP)材料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微米级、纳米级和微-纳米组合无机刚性粒子的添加对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无机刚性粒子越细,越有利于PP材料的增强增韧;无机刚性粒子的表面改性处理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微米无机刚性粒子可提高PP材料的抗冲击强度与刚性,但强度会有所降低;均匀分散的无机纳米粒子同时起到增强增韧的双重作用;具有粒径级的组合粒子的填充改性优于单一无机粒子。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硬质无机粒子(RIP)填充聚丙烯(PP)复合材料的増韧机理及其定量判据。大量的研究表明,最典型的增韧机理有逾渗模型理论、银纹化微观增韧机理和柔性界面层理论。在定量分析RIP填充PP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方面,主要阐述了两种判据:基体层厚度判据和界面黏结强度判据;并利用所述判据分析了相关文献的数据,得出了如下结论:当RIP平均粒径d临界粒径dc,体积分数Φf临界体积分数Φf C,或平均基体层厚度L临界基体层厚度Lc;界面相互作用参数B值在[1,2.6]之间时,RIP增强填充PP复合材料的韧性的机会较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PP共混改性的各种方法与技术进展,总结了不同物质如弹性体、塑料、无机刚性粒子等增韧PP的机理,并介绍了多种相关共混改性产品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9.
PP/纳米Sio2复合材料凝聚态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纳米SiO2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纳米SiO2在PP中的分散效果,结果表明,纳米SiO2团聚少,分散好。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PP/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凝聚态结构,数据表明,分散于PP中的超细SiO2影响了PP的凝聚态结构,使PP的结晶度提高而晶形却变小,晶体排列更加紧密。揭示了纳米无机刚性粒子同时增强增韧聚合物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刚性粒子增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刚性有机粒子增韧、刚性无机粒子增韧、纳米粒子增韧和刚性粒子一弹性体混合增韧的增韧机理。分析了影响刚性粒子增韧效果的因素。展望了增韧在通用塑料工程化、工程塑料高性能化趋势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PA6增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明  刘喜军 《化工时刊》2005,19(10):56-59
介绍了近年来用聚烯烃、橡胶弹性体、高韧性工程塑料、无机刚性粒子等对尼龙6进行增韧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其中以聚烯烃、橡胶弹性体应用最为广泛,而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A6则是一种较新的增韧方法,并可在提高材料韧性的同时,提高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尼龙6增韧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用聚烯烃、橡胶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及ABS等对尼龙6进行增韧的研究进展情况,其中以聚烯烃、橡胶弹性体的应用最为广泛,但需要一定的相容剂;而无机刚性粒子增韧则是一种较新的增韧方法,可以在提高材料韧性的同时,提高材料的拉伸强度;ABS与尼龙6共混可获得较理想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韧性和破坏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高分子材料增韧机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冲击破坏行为的基础上,探讨了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纳米无机粒子起应力集中的作用导致界面脱黏、空化与基体屈服是其增韧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原因,而碳纳米管则起桥联裂纹、偏转裂纹方向、传递界面应力使聚合物基体屈服而增韧高分子材料。对聚合物/层状填料纳米复合材料而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的插层或剥离的无机纳米片层对复合材料银纹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二维几何结构不利于片层周围基体的屈服与界面脱黏、空化,因而不能增韧高分子材料,反而还导致了聚合物/层状填料纳米复合材料抗冲击强度的降低。高分子材料的纳米复合目前很难达到橡胶增韧的效果,若同时采用纳米复合技术与官能化弹性体增韧技术,可望设计、制备出一系列高强度、高韧性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聚酰胺(PA)增韧、增强改性的研究进展,对PA/橡胶弹性体、PA/热塑性弹性体、PA/刚性有机高分子、PA/刚性无机粒子的增韧体系,不同类型PA合金,以及纤维增强、无机物填充等几类填充增强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认为,PA的发展趋势将以高性能、高强度、高韧性为主流,合金化是实现PA高性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近年来聚甲醛(POM)增韧改性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弹性体增韧、无机刚性粒子增韧以及合金化增韧对POM增韧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和相关增韧机理,并对POM的增韧改性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PVC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近年来对PVC的共混改性研究工作,总结了不同物质,如弹性体、塑料、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VC的机理。并讨论了部分PVC树脂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无机刚性粒子增韧改性UPVC的研究及发展的现状,阐述了无机刚性粒子增韧UPVC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总结目前国内增韧UPVC的无机刚性粒子的种类、方法、特点以及UPVC/无机刚性粒子复合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A ternary blend of the PA6 matrix with a finely dispersed rigid polymer and elastomer is a system with well‐bal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ts micromechanical behavior, especially that of the elastomer phase, apparently differs from corresponding binary mixtures. This study shows the influence of the elastomer type, modulus, and reactivity on the behavior of ternary blends in comparison with analogous binary PA6/elastomer combinations. The presence of rigid reactive poly(styrene‐co‐maleic anhydride) (SMA) enhanced the properties of all the systems studied. For nonreactive elastomers, the dominant effect was refinement of their size due to enhanced viscosity, whereas for functionalized low‐modulus elastomers, the very good balance of properties was due to synergistic influences of both finely dispersed phases. Of interest is the enhanced toughness of ternary blends also for more rigid elastomers having a low toughening efficiency in binary blends. An appropriate addition of rigid SMA together with an elastomer enhances the energy absorption of the matrix, probably without cavitation of very small elastomer particles. Of importance also is the simultaneous strain‐hardening effect of deformed rigid particles.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89: 3647–3651, 2003  相似文献   

19.
PA6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PA6树脂的特性及优缺点,并对PA6的增韧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其中以聚烯烃、橡胶弹性体应用最为广泛;而无机刚性粒子增韧PA6则是一种较新的增韧方法,在提高材料韧性的同时,可提高材料的其他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热塑性弹性体增韧聚丙烯(PP)材料在常温下显示橡胶的弹性,在高温状态下可采用树脂的方式进行加工,因加工方式简便,扩展了PP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从单一弹性体增韧、弹性体协同增韧、刚性粒子/弹性体协同增韧、成核剂/弹性体协同增韧几方面对热塑性弹性体增韧PP材料进行阐述,并指出弹性体协同增韧、刚性粒子/弹性体协同增韧、成核剂/弹性体协同增韧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新型的动态硫化加工技术及设备也是今后的研发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