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通过串行口实现PC机多台单片机的实时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集散型测控系统中,通过PC机串行口实现与多台单片机实时通信的原理,接口电路以及波特率的选择和主从通信程序的协调配合等实现可靠通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利用VC实现PC机与多单片机问串行通信的方法,给出了通信协议以及用VC和MCS51汇编语言编写的部分通信程序,而且程序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通信的实时性均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PC机与单片机多机实时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在Windows平台下PC机与多台单片机利用RS-485和RS-232C串行口实现实时通信的方法,并对该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进行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4.
5.
<正> 随着单片机和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在测控领域的广泛应用,由PC机和多台单片机构成的多机网络测控系统已成为单片机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它结合了单片机在实时数据采集和微机对图形处理、显示的优点。同时,Win-dows环境下后台微机在数据库管理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者结合,使得单片机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自动监测或控制,而形成了向以网络为核心的分布式多点系统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介绍PC机与51系列单片机实现通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6.
7.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多机串口通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P430单片机以其显著的低功耗特性在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讨论了采用MSP430单片机构建串口多机通信系统的问题,在分析了MSP430单片机串口模块特性的基础上,给出了应用MSP430单片机进行串口多机通信系统设计的框图,针对实际串口通信存在的问题提出使用应答式串行通信协议,并结合MSP430单片机的低功耗和中断特性实现了该协议。 相似文献
8.
为任一PIC单片机实现主从多机通信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通过软件编程让任一PIC单片机实现主从串行多机通信的方法,为那些无串行硬件接口模块的PIC单片机增加多机通信功能。给出了详细设计思想和具体的软件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串行通信是单片机与PC机进行通信所采用的主要通信方式,但是这种方式适应性较差,一般采用较低速度。以常见的80C51系列单片机为基础讲述如何通过简单的软硬件设置,实现单片机与PC机并行通信的两种方法,以解决特殊情况下对通信速度、适应性、可靠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用VB6实现微机与多台单片机间的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单片机及微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采用微机与多台单片机构成的小型测控系统越来越多,它既利用了单片机价格低、功能强、抗干扰能力好、温限宽和面向控制等优点,又利用了Windows的高级用户界面、多任务、自动内存管理等特点。在这种主(微机)从(单片机)分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MAX232芯片的使用,给出MAX232接口通信电路,以及MCS-96单片机与PC机的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RS232串行通信协议,阐述了一种PC机与AVR系列单片机Atmega128之间串行通信的实现方式,实现了PC机与单片机间数据的双向传输。其中PC机为主发送端,单片机为主接收端。硬件上,简单介绍了利用MAX232E芯片解决PC机与单片机电气规范不一致的方法。软件上,PC机端通信程序采用C语言嫡程,运用Turbo C库函数bios.h中提供的调用BIOS软中断的函数bioscom()实现;单片机端通信程序采用C51嫡程,使用UART接收结束中断、UART发送结束中断。本文提供了相关C语言和C51源程序。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本文以Z85C30芯片的应用为人,着重于HDLC通信的介绍,同时指出了Z85C30芯片在软硬件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单片机的串行通信接口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CS-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口,即串行接收和发送缓冲器(SBUF),这两个在物理上是独立的接收发送器,既可以接收数据也可以发送数据。但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而发送缓冲器则只能写入不能读出。本文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利用通用可编程的异步接收/发送器UART这个通信口既可以用于网络通信,亦可实现串行异步通信,还可以构成同步移位寄存器使用。如果在串行口的输入输出引脚上加上电平转换器,就可容易地构成标准的RS 232接口,与PC机、MCS-51单片机、网络计算机连接进行数据通信。可以方便监测系统,增强设备应用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单片机控制的由按键和旋钮组成的矩阵键盘的设计方法,并实现其在嵌入式Linux下与ARM的串行通信.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详细介绍该方案的实现过程,给出了基本的硬件原理和按键扫描以及通信程序设计的方法.实验证明,此方案简单可靠,ARM在Linux下可以准确响应键盘事件,已经应用于数字存储示波器的研发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