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时志强  王成扬  樊丽萍  李同起 《电池》2004,34(2):129-131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加工中的粉体技术,讨论了不同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详细论述了正极材料LiCoO2和负极材料天然石墨的粒径以及负极材料的形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容量随着LiCoO2和天然石墨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天然石墨的球形化处理能提高负极的填充密度,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体积比容量和循环性能;此外,适当的碾压工艺以及多种电极材料的混合使用也能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钴酸锂正极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李建军  高剑  何向明 《电池》2012,42(6):299-301
分析了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和关键材料。通过钴酸锂(LiCoO2)表面包覆和使用电解液阻燃添加剂,研制了具有较好耐过充安全性的原型LiCoO2正极锂离子电池。该电池经1C、20 V过充电,没有燃烧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水基锂离子电池的优点和原理,探讨了水基锂离子电池中的正极材料:LiMn2 O4、LiCoO2和LiFe0.5 Mn0.5 PO4/C,负极材料:钒的氧化物、活性碳(AC)、聚苯胺(PANI)及复合膜包覆型金属锂.归纳了电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和电化学性能.综述了使用不同电解液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出水基锂离子电池目前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CoO2+AC(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正极材料、AC为负极材料,采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LB-315组装成超级电容器,研究了以上锂离子电池材料对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iCoO2+AC电极中LiCoO2与AC最佳质量比为4:1,其在电流密度为3 mA/cm2进行充放电性能实验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5.0 F/g,经过1 000次循环后,衰减到204.1 F/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AC/LiCoO2+AC超级电容器较AC/AC超级电容器的自放电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5.
将LiMn2O4和LiCoO2在强力混合机中混合均匀,获得均匀的共混正极材料。通过电化学测试研究了LiMn2O4/LiCoO2两种电极材料混合比例对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LiMn2O4与LiCoO2混合前后在常温和高温环境下循环性能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LiMn2O4与LiCoO2共混后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在常温和高温环境下都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6.
王静  谷学静  朱静  刘庆国 《电源技术》2006,30(4):305-307
为了使锂离子蓄电池大型化之后依然保持良好的过充性能,研究了正极材料LiCoO2的不同物理性质对过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5C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充至10V的过程中,造成电池发生爆炸的过充电量只与正极材料的质量大小有关而与负极材料的质量大小无关;LiOH为锂源、合成产物平均粒径为10~11mm、pH≤7的正极材料LiCoO2,其过充性能优良。由此可知,生产LiCoO2材料时,通过控制正极材料LiCoO2的平均粒径和pH值可以改善锂离子蓄电池的过充性能。  相似文献   

7.
赵玛  彭辉  韩周祥  魏剑英 《电池》2007,37(1):76-78
综述了磁控溅射技术应用于薄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与掺杂改性的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LiCoO2、V2O5、LiMn2O4、LiNiO2及其掺杂物等薄膜正极的制备与改性及所得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对研究方向做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8.
王青松  孙金华 《电源技术》2007,31(8):592-594
锂离子蓄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锂离子蓄电池的安全性,为研究锂离子蓄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使用C 80微量量热仪研究了锂离子蓄电池典型电解液、LiCoO2正极材料和石墨负极材料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实验表明,C 80微量量热仪是研究电池材料热特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庄全超  武山  刘文元  陆兆达 《电池》2003,33(2):116-118
综述了最近几年来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的研究。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主要包括:①正极材料,主要有LiCoO2、LiMn2O4和LiNiO2等;②负极材料,主要有焦炭、石墨等;③电解质材料,主要包括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等。  相似文献   

10.
LiCoO2的热稳定性与循环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汽车动力电池的开发,促进了锂离子蓄电池的大型化。随着锂离子蓄电池的大型化,电池高温稳定性和电池安全性能的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以不同粒度和不同pH值的LiCoO2为正极材料,组装成AA型锂离子蓄电池,研究其循环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11 μm左右、pH≤7的LiCoO2材料,无论循环性能还是热稳定性都有优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If a failure in the components of a photovoltaic (PV) system, such as PV module, controller, inverter, load, cable, etc. goes undetected and uncorrected, it can seriously affect the efficiency,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entire PV power plant. In addition, fires can occur if specific faults, such as arc, ground, and line-to-line faults remain unresolved. Therefore, PV system (PVS) fault diagnoses are crucial for PV power plant reliability, efficiency, and safety. Many fault diagnosis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PVS component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addi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V devices, more advanced and intelligent diagnostic technologies are continuously being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However, a systematic and thorough analysis, summary, and conclusion are still urgently required. Thu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ypes, causes, and impacts of PVS faults, and reviews and discusses the methods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for PVS fault diagnosis, and in particular, failures in PV arrays.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optimization direction of various fault diagnosis methods under different priorities, and their limitations, feasibility, complexity, and cost-effectiveness. Finally,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要求,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思想,成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组,针对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宣传教育培训、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辨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管理、信息报送和事故(事件)调查处理、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项目,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提高的循环,推进和完善了我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从而全力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研究分析实验室用电池检测设备产品的具体特征,运用工业设计手段、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和工艺结构优化升级等手段,对实验室电池检测设备进行外观设计、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色彩设计、模块化设计、人机工程设计,工艺结构优化及应用推广,使产品具有较强的科技感和品质感,形成具有本司特有的产品外观风格和视觉识别体系,树立企业品牌形象;使产品工艺、结构合理、安全、稳定、可靠,便于加工、安装、维护以及运输等,并具有较好的可实施性、实用性、经济性;使外观、结构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从而提高本司实验室用电池检测设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因不同行业之间的数据多处于分离状态,存在电网、其他能源行业、政府、气象、经济等之间的数据缺乏融通共享等状况,给政府、企业、公众等开展跨行业的分析应用、数据运营带来了一定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数据汇聚平台及数据运营平台的建设意见,阐述了两大平台建成后可实现数据全景视图统一展示、数据链路统一监控、企业数据门户、数据应用运营、平台系统管理、数据工具、数据应用管理等功能,达到电力数据汇聚,满足数据应用的孵化,丰富数据应用,探索数据价值点和市场方向,指引电力大数据中心数据应用的研究和运营,深度释放数据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交流饱和铁芯型故障限流器(SCFCL)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直流偏置型、永磁体偏置型、超导型和混合偏置型这4类SCFCL的工作原理、拓扑结构、等效电路和应用实例,比较并分析了4类SCFCL的功能特点和技术优缺点。其次,针对4类SCFCL存在的直流损耗较大、永磁体励磁能力不足、高温超导系统运行维护成本高、所需软磁材料较多和经济性较差等问题,介绍了SCFCL在拓扑结构、参数设计、励磁损耗以及安全稳定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关于SCFCL的新技术与新方法。最后明确了磁性材料与超导材料的优化问题和SCFCL的经济性与利用效率问题是SCFCL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而在拓扑优化、材料优化和多功能化等方面对SCFCL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电力市场面临产能过剩、负荷多变、负债过多、环保压力及需求不足等诸多挑战,对电厂生产运营管控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结合方家庄项目1 00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经广泛调研,根据智慧电厂的内涵提出方家庄项目智慧电厂的建设理念,制定智慧电厂构架,确定智慧电厂建设内容,明确建设目标与效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慧电厂建设规划。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移动应用等技术集成智能传感与执行、智能控制与优化、智能管理与决策,实现机组更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环保灵活的运行,并能更好地适应电力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7.
工程电介质理论的回顾、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回顾了在热力学(唯象理论)、统计力学、量子力学及固体物理等理论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单相均匀介质的微观(电子、原子、离子、分子等)结构—宏观(介电、导电、击穿、老化等)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工程电介质常用的高聚物绝缘材料是一类软物质,结构上具有极宽(10-10~10-3m)的空间尺度,运动单元和运动形式也有极宽的松弛时间谱(10-10~10-4s),同时为了改善单相材料的宏观性能,优化在不同外界因素作用下材料的综合性能,常采用多相复合电介质,其微观结构在空间上极为复杂,且运动时间尺度也极为广泛。因此,依据物理学的还原论和层展现象,提出了要建立这类材料的介观结构—宏观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要从材料微观尺度与短时的破坏建立(或外推)出它的寿命目前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并首次提出了如何从时空层次去深入理解和控制材料宏观性能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分布式发电到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接入配电网的共性问题。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统一按“随机性电源”考虑。从应用场景专用设计、工程应用功率匹配、对外接口端子、两电平与三电平拓扑结构、过电压异常响应、监视、控制和运维、并网及孤岛防护、渗透率及有效发电量渗透率等方面,分析随机性电源接入配电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即插即用随机性电源的云—层—端三层体系架构。云运维实现运行维护即插即用,层控制实现有序控制即插即用,端互联实现应用场景、工程应用功率匹配、安全并网、信息互联、最大发电量渗透率接入配电网的即插即用。  相似文献   

19.
火电建设工程施工进度控制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永贤 《电力建设》2008,29(9):73-0
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理论, 结合近几年电力建设工程实践, 提出对火电建设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应从合理的进度控制目标及实施计划, 设备、材料及技术文件的及时供应, 充足的资源配置和投入, 科学的施工方案, 系统周密的组织管理和坚强有力的内、外部协调, 正确处理进度和安全、质量、效益的关系和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并保证远洋海岛淡水供给,合理地配置微网的源荷储容量是海岛微网建设的关键。结合海岛特有的源荷特点,针对海岛微网源荷储容量配置所面临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含海洋能发电的远洋海岛微网源荷储容量优化配置方法。分析典型海岛微网结构,并建立波浪能、潮汐能及海水淡化等海岛特有的源荷模型;根据远洋海岛源荷运行特性,将外层容量配置优化和内层运行成本优化相结合,提出海岛微网源荷储容量配置的双层优化模型;考虑供电可靠性和居民用水需求,基于构建的海岛微网协调运行控制策略,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双层优化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文中提出的优化配置方法可以更加合理地实现海岛源荷储容量配置,为未来远洋海岛微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