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C-C微量硫分析仪对各种形态硫(H2S,COS,CS2,RSH,RSSR,SO2等硫化物)能作定性和定量的检测。其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易于操作。在化肥行业中通过对微量硫的分析,可以搞清联醇催化剂,氨合成催化剂中毒的原因,并选择合适的常温精脱硫新工艺,及时掌握精脱硫运行情况和预测精脱硫剂的使用时间等,以达到合理更换脱硫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联醇、单醇生产中不同精脱硫技术方案的使用,10多年来应用精脱硫技术后单塔联醇催化剂的寿命与生产强度均提高5-10倍,2006年单塔联醇催化剂又创寿命4年4个月与生产强度9270t甲醇/m^3催化剂的最好记录,同时对我国甲醇催化剂的寿命,生产强度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的;较大差距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EAC—2,EAC—3型活性炭精脱硫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敬东  王先厚 《化肥设计》1997,35(5):43-45,49
报道EAC-2,EAC-3型活性炭精脱硫剂在焦炉气脱硫,保护甲醇及氨合成催化剂,食品CO2生产中的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4.
常温精脱硫技术是80年代末期开发成功的[1]。齐鲁二化年产10万t甲醇装置的合成气经Amisol法净化后总硫达不到精度,于1990年5月引进了英国ICI公司的“PURASPEC”工艺,采用P2312COS水解催化剂串P2020常温ZnO精脱硫技术。国内也开发了类似“PURASPEC”的825型COS水解催化剂串KT310常温ZnO精脱硫技术。该技术同传统的钴钼加氢串ZnO高温精脱硫工艺相比,降低了能耗,克服了高温工艺在某些工况下的“冷热病”和脱硫效率受温度影响的不足,但由于常温ZnO有价格贵(2…  相似文献   

5.
张全文 《氮肥技术》1998,19(1):30-32
本文介绍了国内制造的第一台φ1200均温型甲醇合成塔内件配用WC-1型铜基催化剂的使用情况。实践证明,该内件具有操作稳定,压差小、温差小、催化剂低温还原出水快等优良性能。与原料气体应用JTL-4常温精脱硫工艺配合,使WC-1型催化剂和均温内件的先进性得以充分发挥,取得了国内联醇单塔生产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6.
JTL-4常温精脱硫新工艺首次在联醇厂的应用我厂合成氨一分厂系年产合成氨30000吨并联产甲醇10000吨的氮肥厂。1994年12月中旬在联醇投产时采用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最新开发的“JTL-4常温精脱硫新工艺”。该新工艺由EAC-2型H2S精脱硫剂串E...  相似文献   

7.
张香全 《中氮肥》1996,(5):22-24
针对该厂联醇生产原料气中硫含量偏高,造成铜基催化剂活性衰退快、更换频繁的现状,提出增加精脱硫装置,对精脱硫方案进行了比较,建议采用T504水解催化剂串T101活性炭常温精脱硫工艺,可取得节省催化剂、提高甲醇产量、降低能耗等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常温氧化锌精脱硫在联醇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我国开发的852型COS水解催化剂串KT310常温ZnO脱硫剂精脱硫新工艺在联醇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路绳治 《气体净化》2004,4(5):18-19
平顶山飞行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期是以煤焦为原料,年产80kt合成氨,联醇年产20kt,采用栲胶法脱硫,中变串低变,变脱,热钾碱法脱碳,联醇,铜洗精炼后送至氨合成流程。联醇装置的生产负荷通过调节变换气和脱碳净化气中的CO和CO2含量来控制。联醇催化剂采用C207铜基催化剂,在甲醇生产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短是个严重的问题。在联醇厂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一般是2~3个月,致使催化剂更换频繁,成本上升,能耗增加。引起催化剂活性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净化气中的有机硫和无机硫。2001年因甲醇价格上涨,公司决定重新开启甲醇系统,为了降低甲醇系统生产成本,延长甲醇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公司决定对净化系统进行工艺技术改造,在压缩机四段入口前脱碳后上精脱硫,进行原料气的三级脱硫。  相似文献   

10.
《化工进展》2001,20(1):25
湖北省化学研究所气体净化中心近年来研究、开发的EZX多功能转化吸收型精脱硫剂、JTL4、JTL5常温精脱硫新工艺和EF2型氧化铁精脱硫剂于2000年9月26~27日通过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科技办和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主持的专家鉴定。EZX多功能转化吸收型精脱硫剂解决了COS水解催化剂不能在露点下操作和常温下不能精脱CS2这两大技术难点,实现了在常温下对COS、CS2的转化与吸收,并进行了广泛的工业应用,该精脱硫剂属国际首创。由“T102串EZX精脱硫剂”组成的JTL4常温精脱硫新工艺实现了常温下的精脱硫,并能同时脱除…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由T504水解催化剂下串T101精脱硫剂(特种活性炭)与由EZX多功能脱硫剂单独组成的常温精脱硫新工艺,新工艺可将气体中的总硫(COS+H2S)脱除至〈0.06ppm,它们已在保护甲醇,甲烷化,氨合成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特种吸附剂与食品CO2气体中等50多家中,小化肥厂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EH-1Q常温水解催化剂的性能、使用条件及其在中、小型联醇厂的使用效果。在小联醇厂的应用表明,在40~60℃能将甲醇原料气的有机硫脱至0.05mpS/m3,在中型联醇厂的应用表明,在70℃左右能将含COS约40mgS/m3的甲醇原料气脱至COS<0.07mgS/m3,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中心开发的以JTL-1(即“夹心饼”工艺),TL-4,JTL-5等3种精脱硫工艺为核心的常温精脱硫新技术,经10多年,600多套联醇、单醇装置的应用,已经取得巨大的工业应用效果,发表20多篇论文,获得中国专利17项。介绍联醇、单醇生产中的精脱硫技术、甲醇催化剂的使用效果(寿命、生产强度)及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采用JTL-5精脱硫新工艺,用于以高硫煤为原料的碳化原料气中脱除微量硫,其特点是能脱除H2S、COS和CS2,使甲醇催化剂进口气体中的硫化物含量控制在指标以内,延长了甲醇催化剂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我中心开发的以JTL-1(即“夹心饼”工艺)、JTL-4、JTL-5三种精脱硫工艺为核心的常温精脱硫新技术,经10多年,600多套联醇、单醇装置的应用,已经取得巨大的工业应用效果,发表20多篇论文,获得中国专利17项。本文介绍联醇、单醇生产中的精脱硫技术、甲醇催化剂的使用效果(寿命、生产强度)及其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 山东省临朐县化肥厂生产2万t合成氨、联产5000t甲醇.于1993年6月首次配套采用“常温精脱硫——间冷、绝热复台式内件——NC_(501)甲醇催化剂”三项新技术,并一次开车成功,投入正常生产.其中湖北化学所研制生产的T(504).(原EH—IQ)型有机硫水解醇化剂和T_101(原EAC—1)型活性炭精脱硫剂及其结合的常温精脱硫新工艺已于1993年4月通过化工部和湖北省联合鉴定,认为新工艺属国际首创,两项新产品居国际领失和国际先进水平.科前该项新工艺已在全国二十多家中小联酸厂应用、占常温精脱硫使用面的80%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NC_(501)系南化公司研究院推出的最新节能高效型联醇催化剂,在该厂首次应用.间冷绝热复合式内件((?)600,一次催化剂装2.4t),系浙江工学院机械厂生产,也已在全国联酸厂中广泛应用.常温精脱硫,间冷、绝热复合式内件,新型联醇催化剂是联醇生产中最重要的三项技术,至1994年1月,该厂实际使用已超过4个月,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赵伯青 《氮肥技术》1999,20(1):34-37
本文介绍了本地劣质煤为原料,半水煤气中有机硫总量高达36%,特别是CS2含量又占有机硫总量的36%,碳化气采用太原理工大学科灵催化净化剂技术发展公司开发的常温精脱硫科灵新工艺及系列催化剂净化剂进行三级精脱硫。特别是在CS2含量较高的情况下,保护了氨合成催化剂,免除硫中毒,达到精脱硫目的,使氨合成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有较大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18.
联醇厂首次配套使用“常温精脱硫──间冷、绝热复合式内件──NC_(501)甲醇催化剂”三项新技术山东省临胸县化肥厂年产2万吨合成氨、联产5000吨甲醇。于1993年6月首次配套采用“常温精脱硫—间冷、绝热复合式内件—NC501甲醇催化剂”三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陈广喜 《化肥工业》2004,31(2):52-53,56
在联醇生产中采用JTL-1精脱硫技术对甲醇原料气进行微量硫的净化,满足了甲醇催化剂对微量硫的严格要求,保证了联醇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使甲醇催化剂使用寿命延长至1年以上,氨合成催化剂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活性炭精脱硫剂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活性炭精脱硫剂的开发、性能及工业应用情况。结果表明:T101、T102、T103系列活性炭精脱硫剂,由于添加了催化H2S及COS反应的特种活性物质,与普通活性炭相比具有脱硫精度高,反应速度快,硫容量大,可脱部分有机硫等特点;EZX精脱硫剂解决了常温含饱和水蒸汽的气体中COS脱除和常温CS2脱除两大国际难题;根据H2S、COS、CS2含量的多少,T101、T102、T103系列活性炭可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