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书元 《河南冶金》2001,(3):28-29,31
通过对济钢3号高炉中修开炉实践的分析,认为:全焦开炉,带风装料,提前点是一项先进的形炉工艺技术。节约木材资源,降低开炉费用和人工的劳动强度,料柱透气性好,不容易悬料,开炉周期短,开炉指标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石英杯中断试验检测超厚料层烧结过程中的水分变化情况,总结得出超厚料层烧结时的一些特点如下:同一料层厚度下,随着烧结过程的进行,下部料层的平均过湿度和最大过湿度均增加,水分蒸发速度降低,即在烧结倒数第3、4风箱上过湿带的水分含量最大;随着料层厚度增加,下部料层的平均过湿度和最大过湿度均增加,烧结料越容易发生过湿,因此700mm-1000mm的厚料层烧结时,料层厚度每提高100mm,在保持烧结透气性的基础上烧结料水分可以适当降低0.24%~0.32%。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高炉原燃料质量恶化导致料柱压差升高的现状,寻求通过布料改善料柱透气性的方法.研究表明:不同粒径颗粒的混合会减小散料层的空隙度,降低透气性;减少颗粒混合,可以提高空隙度.为了改善散料层的透气性,研究了原燃料按颗粒大小分级布料的方式、不同粒级炉料的装料顺序及周期,同时分析了串罐、两并罐及三并罐无钟炉顶的布料特点.研究结果对降低高炉料柱压差及保障高炉稳定顺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炼铁》2016,(3)
兴澄特钢新1号高炉在开炉装料过程中,首次应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高炉料面进行测量。实践表明,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得的高炉圆周三维料面信息,比二维料面轮廓得到的料面数据更多,不仅弥补了国内高炉开炉二维测量方法的缺陷,尤其是判断十字测温对料面煤气流分布的影响,而且可以轻松实现实时量取各个位置的距离和角度,分析出圆周料层全部位置的炉料负荷和料面形状,更能真实地反映料面的实际形状,更准确、直观地确定料面的矿焦厚度和炉料的透气性,并可以任意实时获取需求数据,满足分析高炉炉况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山钢某大型高炉开炉装料进行了回顾分析,本次高炉采用枕木填充法开炉,根据原燃料情况确定了开炉料结构和装料方式,选择的配料参数适宜,装料过程控制严格,提高了装料的精度,实际料线与计算料线仅相差0.6 m,实现了点火开炉一次成功,在全炉配料Al_2O_3达到20.64%的情况下保障了良好的渣铁流动性,第5天利用系数达到2.0 t/(m~3·d)。  相似文献   

6.
张景智 《鞍钢技术》1996,(10):18-23
介绍了根据理论模型及专家经验,用微机进行高炉开炉料计算的方法,表列了国内表分高炉的开炉情况,详细列举了鞍钢11号高炉1990年7月开炉时的条件及开炉料的计算结果,提出了高炉开炉装料时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烧结料层下部透气切缝装置 ,是在烧结料层下部安装机械切缝板 ,由此强化下层水分的排出 ,抑制过湿带空隙被破坏 ,从而改善料层透气性。水岛厂 2号烧结机的操作试验表明 ,采用该装置后 ,在生产率一定的情况下 ,可降低石灰单耗 2kg/t。川崎制铁开发的烧结料层下部透气切缝法@邱硕  相似文献   

8.
武钢6号高炉开炉及达产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怀远  杨佳龙  熊良勇 《炼铁》2004,23(6):7-11
对武钢6号高炉(3200m^3)开炉及快速达产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武钢6号高炉采用了最新一代PW并罐无料钟炉顶、串联软水密闭循环冷却、陶瓷杯、铜冷却壁及高温内燃式热风炉等先进技术。在开炉生产中,注重选择合适的开炉料与配比,进行料面测量,确定合理的送风制度和装料制度,优化高炉操作,确保炉况稳定顺行,从而使6号高炉开炉顺利,并实现快速达产。  相似文献   

9.
高炉入炉块矿的冶金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高炉料柱的透气性,同时不同的炉料结构对其影响也不尽相同。为对梅山高炉各种用矿以及综合炉料的性能,及其对上部装料制度的影响,作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包钢4^#高炉开炉装料期间,对无料钟炉顶的布料特性,炉料的炉内分布状况作了全面的实地测定,确定了料罐容积与最大装焦量,节流阀开度与物料流量,排放速度等相互关系,分析了不同的溜槽倾角对料流轨迹和炉料在炉内堆尖位位置的影响,保证了4^#高炉开炉后物料在炉内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1.
翟晓春  徐忠平 《炼铁》2004,23(5):23-25
为了掌握无料钟炉顶的布料规律,一钢2500m^3高炉在开炉之前进行了开炉料的装料实测试验,对指导高炉开炉和以后的生产提供了指导性的数据。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布料模式的调整,探索并形成了一套较好的布料调整模式,保证了高炉的稳定顺行,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三维离散元法对4 000m3高炉内的炉料运动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鼓风动能增加,风口回旋区加深并没有改变高炉上部的料层结构与分布状况,而是使得高炉下部死料柱变小、变矮,其对上部炉料的支撑作用减弱,致使上部炉料的下降速度明显增大,冶炼强度得以提高.风口中心线以上2m处炉腹段,炉料的运动速度与应力分布趋于均一化.堵风...  相似文献   

13.
将传统的高炉层装装料法改为矿焦混装是近年来国外炼铁界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它的优点在于进一步改善高炉料柱的透气性;创造焦炭和矿石均匀接触的更多机会,充分利用煤气的能量;增加料柱堆比重和炉内之矿石量,提高料柱有效重量,并允许在高压差下工作,从而导致焦比下降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对武钢1号高炉开炉操作进行了总结。针对1号高炉薄内衬的特点,在开炉过程中,高炉下部主要调整风口的长度和布置,上部通过实测料面寻找合理的装料制度。通过上下部调剂,炉况恢复迅速,开炉后的1个月内高炉利用系数连续5天突破2.0。  相似文献   

15.
李清斌  李怀远等 《炼铁》2001,20(9):65-67
对武钢1号高炉开炉操作进行了总结,针对1号高炉薄内衬的特点,在开炉过程中,高炉下部主要调整风口的长度和布置,上部通过实测料面寻找合理的装料制度,通过上下部调剂,炉况恢复迅速,开炉后的1个月内高炉利用系数连续5天突破2.0。  相似文献   

16.
对安钢2号高炉开炉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采取严格地控制烘炉过程参数,炉缸填充枕木,分段进行合理的炉料配比计算,对料面及料流轨迹进行测量,选择合适的布料模式,带风装料技术等措施实现了高炉开炉达产。  相似文献   

17.
总结衡钢高炉全焦开炉实践经验。此次开炉采用全焦开炉,是衡钢高炉投产以来首次,对开炉料计算非常谨慎,分段位计算开炉料成份,严格控制渣量及渣中Al_2O_3含量、镁铝比重要指标,适当配加锰矿,采用带冷风递增焦炭负荷装料方式,及时调剂热制度,合理调整送风制度等措施,使之开炉顺利,快速达产。  相似文献   

18.
对南钢2500m3高炉开炉及快速达产进行了总结。南钢2500m3高炉采用上罐固定中心卸料式串罐无料钟炉顶、软水密闭循环冷却、陶瓷杯 高导热炭砖炉底、铜冷却板结合铜冷却壁等先进技术。在开炉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炉料和配比,进行装料测试,确立了合适的装料制度和操作参数,使得高炉开炉顺利并实现了快速达产。  相似文献   

19.
《甘肃冶金》2015,(6):12-15
对酒钢2号高炉开炉后装料制度调整过程进行了总结。通过确定适宜的料线、合理的布料模式、布料矩阵和批重,使上部装料制度和现有的送风制度相匹配,稳定上部煤气流分布,维持了高炉稳定顺行。通过后期逐步调整风口布局,下部改善送风制度,上部稳定优化装料制度,使上下部调剂相合理,形成合理的操作炉型,实现了高炉长时间稳定顺行,取得较好的生产指标,燃料比降至555 kg/t。  相似文献   

20.
由于炉料颗粒尺寸不均,使得炉料装入料罐以及高炉内出现偏析情况。料罐内颗粒的偏析会影响高炉内颗粒的分布,颗粒的偏析会对高炉内的煤气流的分布以及高炉顺行产生影响。为了研究高炉装料中的颗粒分布情况,本文结合高炉模型实验,在实际高炉开炉装料过程中,分别测试了料罐内的料面形状,颗粒分布以及高炉内的颗粒分布情况。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提出了减少颗粒偏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