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ZS195柴油机燃用二甲醚(DME)-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甲醚粘度低,会使高压供油系统产生泄漏及早期磨损。在二甲醚中添加低比例的柴油(简称二元燃料),其柴油既参与燃烧,又相应提高了混合燃料的粘度。首先对二甲醚添加低比例的柴油进行优化并对柴油机供油量、供油提前角和针阀开启压力进行优化匹配,然后对ZS195柴油机燃用二元燃料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ZS195柴油机上燃用二元燃料,其功率和转矩略优于原柴油机,发动机在全负荷范围内接近无烟排放,NOχ大幅度下降。试验还表明,采用这种二元燃料可使供油系统长期稳定地工作。  相似文献   

2.
海上油田双燃料柴油机是以净化后的原油为常用燃料,柴油为备用燃料。供油系统故障表现为:高压油泵柱塞磨损、高压油管泄漏及由此造成的燃油压力不稳定等,通过对故障原因的分析对原油净化流程进行了改进,从而降低了柴油机供油故障。  相似文献   

3.
杨敬 《内燃机配件》2011,(12):10-13
研究了二甲醚一柴油混合燃料的互溶性,并在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低比例二甲醚和高比例柴油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对原柴油机低压供油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其他参数未做改变。结果表明:不同比例二甲醚与柴油,易于互溶且不易分层,当环境温度达到70℃,高压釜内部压力保持在2MPa,即可保证二甲醚保持液态,与柴油互溶良好。由于混合燃料含氧量增加,燃烧完全,燃油经济性有所改善且提高了原柴油机的动力性。燃用低比例混合燃料NO_X的排放比燃用柴油为高,碳烟排放随着二甲醚添加比例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4.
基于PRVI的二甲醚电控单元在油泵试验台上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所开发的基于PRVI燃料喷射系统的四缸二甲醚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为了验证整个系统实际运行的可行性,以柴油作为燃料,模拟二甲醚的工作。在油泵实验台上进行了机液装置、控制系统的联合调试、喷油量均匀性及喷射特性的研究。为了验证电控单元实际工作的正确性,对电控单元在油泵试验台上进行了实际控制过程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在直喷柴油机上掺烧低比例二甲醚(DME)和高比例柴油二元混合燃料进行试验研究,除低压供油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外,原柴油机的结构和参数不做任何改变。试验结果表明:掺烧30%二甲醚与70%柴油二元混合燃料,不采取任何尾气处理措施,碳烟排放比原柴油机降低67%,NOx排放与原柴油机相当,燃油消耗率比原柴油机降低19.3%;直喷柴油机掺烧低比例二甲醚和高比例柴油二元混合燃料在降低碳烟和燃油消耗率方面的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6.
答:扬柴4102Q1型柴油机的高压油泵,是靠发动机机油润滑系统提供机油循环而润滑的。高压油泵凸轮轴箱所用的压力机油润滑油路与发动机压力循环机油油路系统是相通的,机油由发动机的主油道通过一根机油管向高压油泵供油,机油再从高压油泵的前端轴承处滚向发动机的油底壳,形成循环供油。如有柴油渗入到高压油泵凸轮轴箱中的情况发生,发动机油底壳内便会有柴油。其原因如下:a. 高压油泵的柱塞副磨损过度或损坏,这样柴油便会泄漏到高压油泵凸轮轴箱内,再由此泄漏到发动机油底壳;b. 附装在高压油泵上的输油泵(谷称手油泵)其活塞配合…  相似文献   

7.
吴超  徐坚  陈引  孙敬  张光德 《内燃机》2013,(6):35-38,46
针对二甲醚(DME)应用于柴油机易造成燃料供给系统严重磨损与泄漏的现状,基于二甲醚低压共轨燃料系统,对系统中的加压泵及喷油器等关键部件重新设计;介绍了DME新型加压装置——直列隔膜式燃料泵及DME新型喷射装置——独立润滑喷油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进一步完善了二甲醚低压共轨燃料系统.为二甲醚发动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二甲醚与柴油互溶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精度热物性测量系统对二甲醚与柴油的互溶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系统中温度覆盖范围为-80~300℃,测量不确定度小于±0.002℃;压力测量范围为0~2 MPa,测量不确定度小于±0.7 kPa。测量了10%、20%、30%的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的饱和蒸气压力和临界互溶温度。研究表明:二甲醚与柴油互溶性良好。混合燃料的饱和蒸气压力低于纯二甲醚蒸气压,并且随柴油所占混合组分的增加而减小,混合燃料蒸气压的降低有利于避免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中的气阻;此外,混合燃料的临界互溶温度随二甲醚所占混合比的增加而降低,有利于燃用混合燃料的发动机在更低的环境温度下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了直喷式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时燃料互溶性、喷雾特性及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燃料的饱和蒸气压低于纯二甲醚的饱和蒸气压,有助于消除燃油系统的气阻;D20(含20%二甲醚)的油束与柴油相比较,贯穿度缩短,喷雾锥角增大,有利于燃油与空气的充分混合;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柴油混合燃料时,通过适当调整循环燃料量,动力性超过原机,最低当量油耗率下降了4.5%,烟度下降70%以上,NOx降低30%~50%。  相似文献   

10.
共轨燃油系统高压油泵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针对共轨燃油系统高压油泵若干关键问题进行研究,采用高次方函数凸轮模型进行了三作用凸轮的型线设计,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和液-固耦合模型,就柱塞偶件不同结构设计方案对其径向间隙和燃油泄漏量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首次提出的柔性可变截面柱塞方案可有效减少柱塞偶件的径向间隙和燃油泄漏量,为实现共轨燃油系统高压油泵的性能优化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柱塞偶件配磨、表面粗糙度、相关性分析及零件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出发,对进口、国产配磨柱塞偶件圆柱工作表面粗糙度、质量检测指标相关性、柱塞偶件间隙与密封性能检测、耐久性磨损试验作对比分析,研究当前国内柱塞偶件配磨技术发展过程中在配磨零件锥度方向、关键部位质量控制方面存在和应该加以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关思路与解决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从原理上讲,柱塞偶件配磨尽管是对柱塞偶件配合间隙控制最为理想的技术,由于国内、外喷油泵配磨柱塞偶件在表面粗糙度轮廓线形状、单件质量控制、锥度控制、间隙检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完全实施柱塞偶件直接间隙控制取代密封性能检测的条件还不十分完善。研究同时还表明,配磨柱塞偶件在耐久性与磨损特性上相对传统研磨偶件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从柱塞偶件配磨、表面粗糙度、相关性分析及零件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出发,对进口、国产配磨柱塞偶件圆柱工作表面粗糙度、质量检测指标相关性、柱塞偶件间隙与密封性能检测、耐久性磨损试验作对比分析,研究当前国内柱塞偶件配磨技术发展过程中在配磨零件锥度方向、关键部位质量控制方面存在和应该加以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关思路与解决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从原理上讲,柱塞偶件配磨尽管是对柱塞偶件配合间隙控制最为理想的技术,由于国内、外喷油泵配磨柱塞偶件在表面粗糙度轮廓线形状、单件质量控制、锥度控制、间隙检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完全实施柱塞偶件直接间隙控制取代密封性能检测的条件还不十分完善。研究同时还表明,配磨柱塞偶件在耐久性与磨损特性上相对传统研磨偶件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相对简单的化学结构、无碳烟排放以及易于与运送的特点,二甲醚被公认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柴油机代用燃料之一。而重油作为海洋运输中最主要的燃料,燃油品质低劣。在此项研究中,我们通过试验,在一台直燃式柴油机上燃用二甲醚和重油混合燃料,观察并测量排放情况。结果发现:二甲醚和重油复合燃料是一种有效的清洁代用燃料,能有效降低柴油机废弃物CO、HC和烟度的排放。  相似文献   

14.
二甲基醚(DME)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作者在定容燃烧弹上用火焰直接成像法研究二甲基醚 (DME)燃烧过程 ,研究了 DME的滞燃期和火焰传播特性以及不同环境温度和压力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DME的滞燃期比柴油短 ,燃烧室内的温度和压力升高时 ,滞燃期缩短 ;DME的着火位置靠近喷嘴一侧 ,柴油与 DME的体积相同时 ,DME的燃烧持续期比柴油短 ;DME的燃烧火焰亮度比柴油小 ,表明 DME的燃烧温度比柴油低。燃烧后期 ,燃用 DME时 ,喷嘴有明显的泄漏现象。此外 ,作者在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 DME的燃烧特性试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DME的预混合燃烧放热率比柴油低 ,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和最大压力升高率比柴油低。由于喷油持续期延长 ,DME的燃烧持续期比柴油长 ,在上止点后 80° CA出现一个较大的放热峰值。  相似文献   

15.
柴油机高效清洁燃料二甲醚(DME)的研究及其发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对柴油机新型含氧清洁燃料DME的研究及其应用进行概括分析,阐明了柴油机燃用DME应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分析了DME作为发动机高效清洁燃料的可行性,指出了DME的研究发展方向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增压柴油机掺烧二甲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D6114ZLQB柴油机上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了D30混合燃料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优化发动机系统参数,寻求在柴油机上燃用D30混合燃料的最佳排放.实验结果表明:在对原机供油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后,增大循环供油量,能够保持原机的动力性;优化后与原柴油机水平比较,碳烟排放在中、高负荷时降低明显,在转速为1800r·min(-1)时降幅达到87.8%;在整个负荷范围内Nox排放平均降低20%左右;而HC排放在中、低负荷下较高,但在所有工况下排放均优于柴油.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s a condensed overview of a dimethyl ether (DME) fuel application for a compression ignition diesel engine. In this review article, the spray, atomization, combustion and exhaust emissions characteristics from a DME-fueled engine are described, as well as the fundamental fuel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 vapor pressure, kinematic viscosity, cetane number, and the bulk modulus. DME fuel exists as gas phase at atmospheric state and it must be pressurized to supply the liquid DME to fuel injection system. In addition, DME-fueled engine needs the modification of fuel supply and injection system because the low viscosity of DME caused the leakage. Different fuel properties such as low density, viscosity and higher vapor pressure compared to diesel fuel induced the shorter spray tip penetration, wider cone angle, and smaller droplet size than diesel fuel. The ignition of DME fuel in combustion chamber starts in advance compared to diesel or biodiesel fueled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due to higher cetane number than diesel and biodiesel fuels. In addition, DME combustion is soot-free since it has no carbon–carbon bonds, and has lower HC and CO emissions than that of diesel combustion. The NOx emission from DME-fueled combustion can be reduc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EGR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This article also describes various technologies to reduce NOx emission from DME-fueled engines, such as the multiple injection strategy and premixed combustion.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DME-fueled vehicle are described with various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discussion for fuel properties, spray atomization characteristics, combustion performance, and exhaust emissions characteristics of DME fuel.  相似文献   

18.
肖凯 《柴油机》2008,30(1):15-21
针对采用普通油泵—油管—油嘴燃油系统的二甲醚发动机,建立了燃油喷射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燃用DME和柴油的燃油喷射过程的数值模拟与计算结果的试验验证,揭示了二甲醚发动机燃油喷射过程的物理本质及其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由于DME具有较高的可压缩性,致使其泵端与嘴端压力上升及下降都较柴油缓慢,压力上升始点延迟,实际喷油始点滞后,嘴端油管压力峰值较低,高压油管中的残余压力较高,较易出现二次喷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