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剥蚀脊与沟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位于稳定克拉通中央古隆起东部,是与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风化壳型气田。由于古岩溶作用明显,风化壳顶面具有显著的岩溶地貌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沟台并存格局。前人对这一地区地貌研究中,在气田东部和西部划分出多条树枝状沟槽,并认为它们成因相同。通过最新资料研究,认为二者特征差异明显:西部为剥蚀脊,是古中央隆起带向古海盆由面状剥蚀到脊状延伸部分,其奥陶系上部地层缺失是风力作用和化学溶蚀、淋滤作用造成的;东部为沟槽,奥陶系上部地层因线状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缺失。图2表1参6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断层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往研究中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是否存在断层一直未有定论。随着开发的深入和资料的完善,在地层对比和地震资料解释工作中,发现气田内部存在北东和北西向2组小断距剪切断层,其组合模式有4种,即正逆断层共存断阶式组合、相同倾向正逆断层组合、同倾向正断层系列组合及背向式逆断层组合。研究表明这2组小断距剪切断层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强烈改造的结果,其性质和分布特征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相吻合。断层周边伴生的微裂缝对储集层渗透性有极大改善作用,并对低渗气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与气井产能对应分析表明,80%高产井位于断块圈闭范围内,表明断块区对油气富集控制作用明显。图6表3参34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古地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位于稳定克拉通中央古隆起东北部,是一个与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风化壳型气田。对其古构造、地层出露状况和沟槽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残余厚度法对奥陶系古地貌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地貌单元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混源气成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具有同时捕集上古生界煤成气和下古生界油型气的地质条件,为煤成气和油型气混源成藏。为了确定中部气田混源气的混合比例,并探讨其成藏特征,将上古生界煤成气和下古生界油型气作为2个端元,利用甲烷、乙烷碳同位素组成和体积分数与母质成熟度的经验关系式,建立了两源混合比例动态判定模型。由该模型可知,不同井中两端元气的混合比例相差很大,煤成气和油型气比率分别为22%~84%和16%~78%。这一结果表明,奥陶系风化壳气藏是由多个相互分隔的小气藏组成的;上古生界煤成气进入风化壳的方式,早期以整体顶渗为主,后期转为从侵蚀沟侧向侵入。  相似文献   

5.
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混合气的实质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气源问题主要是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它是以奥陶系碳酸盐烃源岩来源为主、腐泥气为主的混合气;另一种看法认为它是上古生界煤系气或煤系气为主的混合气。最近,有人提出混合气中的腐泥成分仍来自石炭系。气源问题直接关系到对低丰度碳酸盐烃源岩的评价。本文从介绍烃源岩入手,然后以乙烷碳同位素为主要判断依据,详细剖析了两种来源气体的各种特征。通过典型样品的氩同位素、δ^13C2和轻烃异庚烷值指标关系分析,说明腐泥型气只能来自奥陶系,不可能来自石灰系高成熟腐殖型干气和奥陶系过成熟腐泥型更干的干气所形成的混合气,计算中部气田天然气总量中有大约80%来自奥陶系,解释了轻烃碳同位素资料不能用来说明天然气主成分来源的基本道理。  相似文献   

6.
大牛地气田风化壳地层以海相沉积碳酸盐岩为主,岩性类型复杂,有白云岩、灰岩、泥云岩、泥灰岩、云质灰岩、灰质云岩等多种类型,地层岩性识别难度较大,在工作中利用孔隙度测井曲线,使用求标准岩性骨架值、求Pe (U)值、各种岩性交会图技术等测井方法来确定大牛地气田碳酸岩地层的岩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地下地层岩性特征。同时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地层岩性能够为地质研究提供具有较高精度的岩性资料。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产层的油气源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利用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以及凝析油(原油)的在线碳同位素分析资料,结合区域地质条件、产层纵向分布特征,通过分析对比,确认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的天然气主要为上古生界煤系源岩的产物,可能有少量的下古生界源岩裂解气的混入。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大型煤层气气田形成条件及勘探目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是世界十大聚煤盆地之一,石炭二叠系和侏罗系煤系分布面积达24×104km2,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该盆地东部石炭二叠系的山西组和太原组含煤面积为3.3×104km2,煤层气远景资源量约2.4×1012m3,具有形成大型煤层气气田的有利条件。根据该区大量热模拟资料,其煤层生成的气量远超过自身吸附能力;煤中气孔特别发育且次生构造张裂隙发育,煤层储集物性好;煤层顶、底板均为稳定分布且厚而致密的灰岩、泥岩,多处于承压水封闭区,区域性封盖条件好。参考国外煤层气勘探选区标准,认为该区的中部地区(绥德—吴堡)是煤层气勘探最有利目标区。在绥德—吴堡地区完成的煤层气资料评价井(吴试1井)钻探证实,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有望发现大型煤层气气田。图3(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储层试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主产层孔缝洞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很强,生产过程中储层的性质、连通性、渗流边界及改造效果等动态响应特征是关于气田开发效果的关键指标。为此,综合储层性质、气藏类型、渗流边界特征、气井酸化压裂效果和邻井干扰等因素,对64井次的修正等时试井和压力恢复试井资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解释。结果表明:①中部气田储层为单一介质储层(93.7%),双孔介质不发育;②气藏为复合型气藏(59.4%),均质模型较少;③渗流边界主要有开口或平行边界两种,与沟槽一致性好;④气井酸化压裂效比较理想,89.1%的井无污染;⑤邻井干扰少(7.8%),有一定加密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决定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风化壳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与发育的沉积、成岩两大主控因素,在定性地质描述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风化壳储层地质概念模型——潮坪沉积为基础,白云岩为骨架,古岩溶为先导,孔洞层为储集体,微裂缝为末梢,气井产能受控于古地貌。此模型的建立对该气田储量计算、气藏综合描述及指导同类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古地貌与构造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形成于稳定克拉通中央古隆起东坡,是一个与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风化壳型气田。采用补偿厚度印模法及残留厚度法恢复古地貌,着重分析古地貌与构造因素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讨论了田形成机制及天然气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地貌及天然气富集特征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49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地貌形态对天然气储集起着控制作用,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台地、岩溶盆地3种二级和9种次一级(三级)类型。岩溶台地的岩溶作用最强烈,是天然气富集的最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中的平台、岩溶台地中的缓丘、岩溶盆地中的残丘层状岩溶比较发育,主力气层保存完整,是天然气富集的有利地区;岩溶高地与岩溶台地接触部位,为水动力转换带,天然气比较富集。沟槽两侧上方的斜坡地带是高产气井的有利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勘探发展对全国天然气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盆地探明率低,还有较大勘探潜力,其天然气储量增长将主要集中在上古生界山2段和下古生界马五段,下古生界以岩溶储层为主,建议主攻目标为靖边潜台东部及周边,2个预备地区为中央古隆起东坡和宜川-黄龙。上古生界以大面积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主攻目标为统万城-镇北台-子洲-清涧和府谷-佳县地区,3个预备地区为铁克苏庙及靖边潜台西南侧的城川地区、西南(镇原)和宜川-黄龙地区。文章最后针对该盆地目前的勘探进展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中部气田下古生界水溶气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鄂尔多斯中部气田下古生界水溶气以高甲烷含量为特征,含有少量重烃和非烃组分,基本显示出高成熟过成熟的干气特征 (C1/C1~5>0.95)。该区下古生界水溶气组成存在“东、西差异”(东部区块水溶气的C2+重烃、苯和甲苯含量较高,而西部区块水溶气的C2+ 重烃、苯和甲苯含量低或缺失),揭示了东部、西部区块水溶气的来源是不同的。东部区块水溶气具有上古生界煤成气和下古生界油型气的混合贡献,西部区块水溶气主要来自下古生界的油型气。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优质储层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对于加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扫描电镜、毛管压力分析以及包裹体测温等分析测试手段,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特征,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部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碎屑颗粒粒度、砂岩类型以及成岩作用的差异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区目的层可划分出9种成岩相带,主要以优质储层与非优质储层的组合形式出现。位于致密相之间的石英加大胶结混合孔隙相、自生高岭石胶结晶间孔相以及粘土杂基混合充填溶蚀相,是发育优质储层的良好成岩相带。微裂缝的发育以及溶解作用的发生,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的分布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天然气成藏条件等进行分析,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成藏的新模式,认为其成藏过程是天然气在垂向上向上排驱地层水并就近聚集,而不是长距离侧向运移的结果;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气水分布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并不属于气水倒置的范畴,而是大量各自独立的致密砂岩天然气藏在平面上投影叠合的表象。根据这些结论,不仅对鄂尔多斯盆地,而且对阿尔伯达盆地的经典深盆气藏的气水倒置分布的观点也应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天然气碳同位素资料,解决了气源判识方法和指标问题,并证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大气田的主要气源层系是下奥陶统,但在气田东部确有来自石炭—二叠系煤系的混源气甚至煤成气存在。根据气源和天然气成熟度的研究结果,把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天然气划分为4种成因类型:①源于石炭—二叠系的高成熟裂解煤成气;②混源气;③源于下奥陶统的高成熟裂解油型气;④过成熟裂解油型气。后者是中部大气田天然气最主要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8.
川中气田与苏里格气田“甜点”储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四川盆地中部三叠系香溪群与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主力储层二叠系下盒子组盒8段均具有埋藏深度大、深埋时间长、成岩演化程度高、物性差等特点,属于典型的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度大部分介于4%~6%之间,渗透率一般小于1×10-3μm2,其中都发育有相对优质的有效储层(“甜点”),而且大部分油气都储集在这些“甜点”储层中。通过对这两套储层的形成条件对比分析认为,形成“甜点”储层的主控因素主要是层序地层、有利沉积相带、碎屑颗粒的粒度、有机酸性水的溶蚀以及裂缝的发育程度。研究发现,“甜点”储层均发育在具有块状层理的粗砂岩或中-粗砂岩中,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中下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和平原-前缘相带的高能分流河道中;此外,裂缝对致密储层储集能力也具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水化学条件与天然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旨在通过现代水文地质特征和形迹的研究,判明储层所处的地球化学环境,指明储层的含油气性,并建立油气判识指标。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水具有浓度高、正变质程度深、均为CaCl2型水的特点,表明其进入水文完全交替停止带,封闭条件好。它经过了从碳酸盐岩同沉积海水到风化剥蚀期的淋滤水,再经埋藏期的高矿化度的浓缩变质水到成藏期的气田伴生水的水化学场演变过程。与海水室内蒸发浓缩曲线相比较,马五1气田水富集Cl-、Ca2+,消耗Na+、Mg2+,反映完全封闭的还原环境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与保存。文中还讨论了水化学特征参数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并建立了马五1储层利用现今水化学特征判别含气性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东西向天然气聚集区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已发现的工业气田刘家庄、胜利井、长庆、镇川堡、吴堡等皆分布于中部东西向构造带上,而盆地其它地区仅个别井有气显示或产少量的工业气流。它们的储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岩或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中的砂岩和薄层灰岩,气源均与奥陶系或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关,都为纯气藏,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这种工业气田带状分布于盆地中部东西一线不是偶然的,反映着中部过渡构造带对它们成藏及分布的控制作用。以中部构造带为背景将它们从相同或相似的成因背景上联系起来归入中部东西向天然气聚集区。显然,该区是天然气勘探的最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