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贺 《煤矿机械》2014,35(12):13-15
以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根据开采条件及系统参数进行分析,提出薄煤层大功率开采方法,确定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及液压支架"三机"的配套关系。阐述回采工艺流程及矿压监测方法,研究表明:大功率薄煤层综采技术可有效提高开采效率及安全性,丰富了薄煤层开采方法的内容,为我国薄煤层高产高效开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薄煤层开采技术与装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淮南矿区"三软"煤层和复杂地质条件下薄煤层开采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基础上,通过对综采设备关键技术的创新与集成,提出了液压支架、采煤机新型成套设备等选型和设计原则,并研发出薄煤层开采的液压支架、采煤机新型成套设备,实现了薄煤层开采的自动化和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薄、极薄煤层赋存及开采状况 ,分析了薄煤层开采的技术及方法 ,并对薄煤层液压支架的设计进行浅探。  相似文献   

4.
《煤》2017,(1):51-53
在分析国内薄煤层开采状况的基础上,结合某矿薄煤层首采区地质构造复杂,顶板致密坚硬的特点,提出了开采薄煤层的三种设备配置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最终选定了国产滚筒采煤机配合手动控制的液压支架的设备配置方案,实现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
开滦集团公司通过对国内外薄煤层开采设备及实际应用的调研考察,结合现有薄煤层赋存状况及地质条件,进行工作面主要开采及支护设备选型,拟定开采工艺,使得钱家营矿业公司首个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工作面顺利投产,标志着开滦集团在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我国薄煤层开采及刨煤机采煤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我国薄煤层赋存状况,及对薄煤层开采难题的探讨,分析刨煤机及刨煤机在薄煤层开采中的应用,阐明合理开发与利用薄煤层意义及刨煤机采煤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薄煤层开采与刨煤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我国薄煤层开采状况、刨煤机采煤中存在的问题、刨煤机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刨煤机优缺点,提出了薄煤层开采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薄煤层储量占我国煤炭总储量的20,受狭小采掘空间等特殊条件制约,薄煤层开采效益差、智能化水平低,产量仅占煤炭总产量的10。基于薄煤层多样性赋存条件和提高工作面单产、卸压效果与采出率的不同开采需求,将薄煤层开采的技术需求分为3 类: 薄煤层长壁智能化综采、薄煤层保护层智能化开采和薄煤层高采出率开采技术。系统分析了我国薄煤层矿井开采设计、长壁综采装备、智能化开采技术、半煤岩巷道掘进和极薄煤层开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3 类薄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 ①在长壁综采工作面智能化方面,提出了放大采区( 面) 尺寸、降低采掘高度的立体化设计方法,开发了薄煤层开采方法、设备配套等辅助决策专家系统,研制了大功率、矮机身半煤岩快速掘进机及其支护机具和矮型化超长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研发了“基于煤层条件精准探测预设割煤轨迹+三机协同控制+视频监控”的智能化开采技术; ②在高瓦斯薄煤层保护层智能化开采方面,揭示了卸压开采的应力-损伤-渗流耦合作用机制,提出了长壁面极限卸压采厚与钻采面卸压增透合理参数确定方法,研发了基于瓦斯浓度调控的智能割煤技术; ③在提高薄煤层采出率方面,研发极薄煤层的长壁综采自动化技术和五钻头自动换钻螺旋钻采煤机,开发了不同种类的薄煤层沿空留巷技术。提高薄煤层采掘装备的适应性和控制精度,构建智能开采与灾害防控一体化理论与技术将是薄煤层智能开采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我国薄煤层开采状况、刨煤机采煤中存在的问题、刨煤机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刨煤机优缺点,提出了薄煤层开采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我国薄煤层开采技术和装备发展情况,结合开滦集团公司荆各庄矿在复采沉陷区域薄煤层开采设备的选型配套和选择方法,提出了薄煤层工作面设备选型配套原则,应本着向大功率、高强度、高能力、高可靠性、自动化方向发展,以适应薄煤层安全高效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浅谈薄煤层开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玉辉  王赟 《煤矿开采》2012,(1):1-2,36
我国薄与极薄煤层资源丰富,在已探明矿区中,84.2%的矿区均有薄煤层分布,资源量约67Gt。近年来,开采强度不断加大,部分矿井厚及中厚煤层的储量日趋减少,为保证矿井生产能力的均衡,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资源采出率,薄煤层高效开采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了国内炮采、普采与综合机械化开采薄煤层方式的优缺点,着重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滚筒采煤机、刨煤机、螺旋钻机3种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的新进展,提出了"十二五"期间薄煤层开采的发展方向与应加大几个方面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现状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调研薄煤层目前主要采煤方法的基础上,对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近水平薄煤层、急倾斜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并对薄煤层工作面实现无人开采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刘增平 《煤矿开采》2012,17(2):38-40
韩桥湾煤矿二盘区下部2-2煤层厚度大,开采条件优越,先行采用房柱式开采完毕,使其上部1-2煤层不能按正常顺序开采。根据两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厚度、层间距、层间岩性等),采用垮落开采的比值法、"三带"判别法、围岩平衡法以及上、下煤层开采的时间间隔,分析论证了1-2煤层上行开采的可行性,确认二盘区上行开采1-2煤层技术上是可行的,由此可解放上方呆滞煤量,延长矿井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湖南土朱矿5煤层煤与瓦斯突出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煤的坚固性系数及瓦斯放散初速度为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利用MATLAB软件,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适合土朱矿的煤与瓦斯突出强度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际检验,确定了模型的可行性,为指导土朱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PFC2D模拟软件对山西兴县金地煤矿特厚煤层低位综放开采散体顶煤在不同采高下的冒落规律进行模拟,并通过理论分析研究特厚煤层低位综放开采顶煤放出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采高的增加,顶煤放出率呈下降趋势;分析了支架掩护梁倾角对其影响,同时通过监测煤矸放出过程中的速度-时间曲线及煤矸成拱次数,得出该矿首采综放工作面选取3m为合适采高,以达到较高的顶煤放出率和开采效率。在实际生产中工作面采高为3m,采放比约为1∶3,采煤机截深0.8m,两刀一放,观测期间工作面取得了较高的顶煤回收率,故该方案可以在该工作面及相似条件下工作面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兴隆庄煤矿厚煤层开采先后所用“采区巷道布置方式”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 ,为不断适应采煤工艺变革的要求 ,“全煤采区巷道布置方式”将是兴隆庄煤矿“厚煤层采区巷道布置方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刘店煤矿7煤层遭岩浆侵蚀严重,致使煤层结构和厚度发生改变。采用煤厚变异系数定量评价了煤层厚度稳定性。通过对比岩浆侵蚀前后煤层的厚度及其结构变化,探究了岩浆侵蚀对煤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浆侵蚀致使煤层厚度变薄,部分煤层变质为天然焦;同时由于岩浆穿插使煤层成为多个分层,降低了煤层的稳定性。断层是岩浆运移的主要通道,岩浆的侵入中心在断层F34与F32的交汇处附近。  相似文献   

18.
特定条件下4m厚煤层分层开采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由于特定条件的限制,分层开采仍然是厚煤层开采的重要方法之一.以白庄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煤层厚度、采深、顶板岩性等影响分层开采的主要因素,确定端面顶板的稳定性是影响工作面采煤方法选择重要因素.合理的采煤方法必须能保证其端面顶板的稳定性,通过对端面顶板稳定性和煤壁片帮特征的分析,综合对比大采高...  相似文献   

19.
采动裂隙煤岩体应力与瓦斯流动的耦合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渗流力学理论分析方法,对煤层采动裂隙、采动应力与瓦斯流动的耦合作用进行了研究。对采动过程中煤层及其覆岩的裂隙,采动应力和瓦斯压力进行了现场实测,并对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动影响下裂隙煤岩体的渗透率与裂隙宽度、裂隙贯通情况、裂隙不平整度、裂隙间距裂隙法向刚度和采动应力等有关,裂隙煤岩体瓦斯流动与其裂隙发育情况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瓦斯渗透率与裂隙宽度呈正相关,与裂隙间距呈负相关。基于工作面煤层采动裂隙、采动应力与瓦斯流动耦合作用,依据裂隙煤岩体瓦斯渗流定律,构建了裂隙煤岩体采动应力-瓦斯渗透的力学模型,揭示了裂隙煤岩体的采动裂隙、采动应力与瓦斯流动的耦合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