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声换热器热量传递的速率与效率直接影响着热声热机的性能.   耗散理论能更好地揭示换热器的传热优化特性,在热声换热器研究中引入  耗散理论,针对顺流和逆流两种情况,计算了热声换热器的  耗散热阻,并和最小熵产原理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顺流比逆流情况下的不可逆损失要大;当换热器低温端流体的热容量小于高温端流体热容量时不可逆损失较小,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理论依据,对换热器的 损失.效率进行了分析。导出了同时考虑热 损失和流阻 损失时的损失、 效率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考虑了流阻 损失后,换热器的 损失、 效率可能出现极值点。当热负荷一定时,换热器的管径,冷热流体的流速应合理匹配使换热器的 尽可能地得到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理论依据,对换热器的yong损失,yong效率进行了分析。导出了同时考虑热yong损失和流阻yong损失时的yong损失、yong效率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考虑了流阻yong损失后,换热器的yong损失,yong效率可能极值点。当热负荷一定时,换热器的管径,冷热流体的流速应合理匹配使热器的yong尽可能地得到利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普通住宅日常通风换气的特点设计出一台小型平板热管通风换热器,在不同风量(60、90、120、150m3/h)和室内外温差(室外新风温度为27~40℃,室内排风温度控制在24℃)的条件下,针对夏季工况,进行了热管换热器的真空度对其热回收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热管换热器热回收效率较高,最高热回收效率接近60%;在风量较高的情况下,真空度对其热回收效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目前用于空调系统排风热回收的热管换热器类型. 通过一些仿真模拟及实际案例,分析了影响热管换热器热回收效率的重要因素,包括热管工质的选择、管芯结构、热管尺寸及放置角度、工质充液率等内因,以及新回风进风温度、风量比、迎面风速等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6.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不可逆卡诺热机循环性能,考虑工质与高、低温热源间换热器的热阻损失和循环工质内部的不可逆损失,以循环周期为优化函数,导出不可逆卡诺热机最短循环周期与冷热源熵变化量的关系并得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类比表达武,获得了最佳效率,热源熵变化量和循环周期的优化关系,由此对不可逆卡诺热机的效率、输出功率、冷热源熵变化率和工质在两个等温过程中的温度等参数作了较详细的讨论,所得结论可为不可逆卡诺热机的优化设计和最佳工况选择提供新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热换热器间歇运行工况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地源热泵应用推广的关键和难点是地热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模拟,大多数工程应用均采用简单而又实用的线热源模型。本文利用线热源解模拟出地热换热器周围土壤的温度响应,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负荷或间歇负荷可以近似用一系列的矩形脉冲热(或冷)负荷来代替。因此,采用了迭加原理来分析计算随时间变化的 间歇 负荷引起的温度响应。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在计算流体的最大温升值时,可以把间歇工作的周期性脉冲热流简化为一个持续作用的平均 热负荷和一个脉冲负荷的和。这为地 热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通过编程模拟还证明,对于地热换热器来说,冷热负荷平衡的工况是最理想的工况,长期运行不会引起地层中热量(冷量)积累而使地热换热器性能退化。  相似文献   

8.
冷凝式PTFE换热器研究初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一种冷凝天然气燃烧产物的塑料换热器,初步计算和分析了烟气的露点温度及冷凝规律,通过对70000Kcal/Hr天然气锅炉冷凝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和经济分析,指出塑料材料PTFE用于烟气技热可显著提高锅炉热效率,并可解决腐蚀问题,同时在短期内收回投资,其应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9.
针对普通住宅日常通风换气的特点设计出一台小型热管式通风换热器,并在不同的风量和室内外温差条件下对其热回收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小型热管式通风换热器的热回收效率高,阻力损失小,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传统中低温余热回收系统循环热效率低、冷凝热难以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并联型有机朗肯循环与喷射式热泵联合循环系统结构。通过并联布置热机子循环与热泵子循环,并增设外部换热器,可回收全部冷凝热量用于制备辐射采暖水,同时系统输出的热电比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建立了系统能量分析模型和?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联合循环与有机朗肯循环的热力性能。研究了部件?损失与系统?流特性,并分析了工质流量比和蒸发温度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联合循环热回收效率和?效率比有机朗肯循环分别提高了60.83%和30.76%。?损失最大的两个部件分别是发生器和外部换热器,造成外部换热器?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内部传热温差较高。工质流量比对系统热力性能影响显著,当蒸发温度低于25.2℃时,工质流量比的可调节范围最大。本研究成果可为高性能中低温余热回收系统的研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换热器的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换热器的各项火用损失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导出了火用损失及火用损系数的计算式,并通过实例计算给出了火用损系数与换热器几何尺寸、热冷流体流速、温度及热负荷之间的关系曲线,为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理论成功应用于常规换热器的基础上,将■传递效率、■耗散数及基于■耗散的换热器热阻应用于相变储能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分析中。定义广义■耗散率并由此推导出相变储能换热器蓄热、放热及总过程的■传递效率及其瞬时值。确定■耗散数及基于■耗散的换热器热阻计算中换热量的取法。选取一种相变储能装置作为分析对象,通过理论分析绘制各主要部分温度变化趋势,进一步简化得到硅油、水的出口温度表达式,作为算例分析基础。结果表明,■传递效率的应用范围最广,可用于计算相变储能换热器蓄热、放热及总过程的(瞬时)不可逆热损失,且评价结果与传热性能相符,瞬时■传递效率随蓄热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随放热时间的增加先减小后不变再减小;■耗散数在蓄热过程和总过程中的评价结果与■传递效率一致,瞬时■耗散数随蓄热时间的增加先减小后不变再减小,然而在放热过程中的应用受限。基于■耗散的换热器热阻的部分评价结果与实际不符,应用限制较大。蓄热过程及总过程中,当蓄热量、取热量与蓄、放热阶段时长同步变化时,■传递效率、■耗散数与基于■耗散的换热器热阻几乎无变化;当装置传热性能提高时,■传递效率增大,■耗散数减小,基于■耗散的换热器热阻减小;放热过程中,设置参数的变化不影响装置传热性能,■传递效率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3.
探讨在锅炉尾部预热器后加装烟气换热器技术,可有效地利用锅炉排烟温度热焓,降低排烟温度热损失,并通过换热器提高凝结水焓值,实现机组整体热经济性。同时,提出加装锅炉尾部烟气换热器技术以改变以往用水冷却烟气后进行脱硫的运行模式,达到提高脱硫效率、节约淡水资源、实现多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分析不可逆卡诺热机循环性能,考虑工质与高、低温热源问换热器的热阻损失和循环工质内部的不可逆损失,以循环周期为优化函数,导出不可逆卡诺热机最短循环周期与冷热源熵变化量的关系并得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类比表达式,获得了最佳效率,热源熵变化量和循环周期的优化关系,由此对不可逆卡诺热机的效率、输出功率、冷热源熵变化率和工质在两个等温过程中的温度等参数作了较详细的讨论,所得结论可为不可逆卡诺热机的优化设计和最佳工况选择提供新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换热器的各项Yong损失对换热器的影响,导出了Yong损失及Yong损系数的计算式,并通过实例计算了给出Yong损系数与换热器几何尺寸、热冷热体流速、温度及热负荷之间的关系曲线,为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热管换热器在工业节能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热管换热器在开发废热回收装置中的重要意义及在工业节能中如何发挥热管的作用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并与传统的废热回收装置进行比较,确定了热管换热器应用于烟、废气余热回收中的明显优越性,并分析了合理应用热管换热器所必须考虑的一些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地源热泵应用推广的关键和难点是地热换热器的设计和运行模拟,大多数工程应用均采用简单而又实用的线热源模型。本文利用线热源解模拟出地热换热器周围土壤的温度响应,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负荷或间歇负荷可以近似用一系列的矩形脉冲热(或冷)负荷来代替。因此,采用了迭加原理来分析计算随时间变化的间歇负荷引起的温度响应。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在计算流体的最大温升值时,可以把间歇工作的周期性脉冲热流简化为一个持续作用的平均热负荷和一个脉冲负荷的和。这为地热换热器的设计计算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通过编程模拟还证明,对于地热换热器来说,冷热负荷平衡的工况是最理想的工况,长期运行不会引起地层中热量(冷量)积累而使地热换热器性能退化。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设计过程中合理布置换热器和估计它们之间的热干扰程度,提出估算竖直埋管换热器影响半径的方法.通过几种简单负荷条件下换热器周围土层中过余温度的分布特征分析了过余温度随距离衰减的一般性规律,指出土层对短周期冷热交替负荷具有“过滤”作用,即短周期冷热交替负荷引起的过余温度会随距离很快衰减,周期越短则衰减越快.基于该“过滤”作用,得到了离换热器一定距离处最大过余温度的估算公式和换热器热作用半径的估算方法.通过实际算例表明:该估算方法能快速和较准确地确定换热器的热作用半径,在设计过程中可利用其确定换热器的间距;换热器的热作用范围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土层的综合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二是其负荷的冷热不平衡率和所包含的长周期冷热交替成分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在对变温热源驱动非共沸混合工质ORC(有机朗肯循环)换热器中冷热流体温度匹配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评价非共沸混合工质ORC换热器中冷热流体间温度匹配性能的指标DMPC(温度匹配指标的标准偏差).采用该指标对换热过程进行所得的结果与采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即当指标DMPC增大,换热器中的额外熵产增加,效率升高,而当指标DMPC减少,换热器中的额外熵产降低,效率下降.该评价指标还可作为优化非共沸混合工质ORC换热器中冷热流体温度匹配性能的目标函数,便于进行变温热源驱动ORC非共沸混合工质的组元匹配及配比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换热器的研究,探讨了提高塑料换热器K值的途径及应采取的措施,并在简单介绍设备研制工艺条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聚丙烯挟热器的耐化学腐蚀性能、传热性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