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W6MO5cr4V2钢1240℃奥氏体化后、在1150℃以1.5×10 ̄-2/s的形变速率筹温形变0%~65%,并在270℃等温淬火,560℃3次回火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钢在1050℃或更高温度形变会发生动态再结晶,且形变诱发析出了MC型碳化物,而使贝氏体中具有大量的碳化物颗粒;形变使等温淬火、回火组织的强度、硬度及韧度均有所提高,在1050℃形变15%~20%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  相似文献   

2.
对W6Mo5Cr4V2钢经1240℃奥氏体化后于170-1150℃形变0-65%直接淬火过程中诱发析出的碳化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50-1150℃热形变淬火迁程中均诱发析出直径约1-2μm,具有立方NaCl晶型的MC型碳化物;碳化物的分在民形变温度有关,高温形变呈随机分布,而低温下则趋于沿F111Gγ滑移面析出呈方向性分布;碳化物的析出量主要由形变温度和该表变温度下热变形奥氏体的组织状态...  相似文献   

3.
对W6Mo5Cr4V2高速钢奥氏体化后以1.5×10-2/s的形变速率在1150℃~750℃等温形变后的热变形组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渡钢在1050℃或更高温度形变时才发生动态再结晶,且形变温度越高,发生再结晶所需的形变量越小.而在950℃或更低温度下形变仅发生动态回复。热形变诱发析出了NaCl晶型的MC型碳化物。由于热变形和碳化物的诱发析出.使得形变后的淬火组织中的位错亚结构增多。  相似文献   

4.
W9Mo3Cr4V钢高温形变与再结晶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W9Mo3Cr4V钢高温形变再结晶的各种组织特征。因残留碳化物和动态析出的影响,W9Mo3Cr4V钢高温形变再结晶组织特征与低碳低合金钢对应组织有本质不同。  相似文献   

5.
M2铸造高速钢的变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RE-Al-B-Ti复合变质对M2铸造高速钢凝固组织以及加热过程中共晶碳化物的分解与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变质使该钢铸态组织得到细化,共晶碳化物呈断续网状分析,以M2C为主,MC有所增加;变质使M2C经850℃,3h加热即发生分解并粒化,经1000℃,3h退火,晶界碳化物大量溶解;变质M2钢的淬火、回火组织中,碳化物呈粒状弥散分布,因而冲击韧性大大提高,并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红硬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DM7新型工具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DM7钢的退火组织为球状珠光体,淬火温度以900~950℃为宜,淬火组织为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碳化物,碳化物类型有Fe3C,M23C6,M6C及VC,回火温度不应高于300℃,DM7钢比6CrW2Si钢硬度高2HRC,屈服强度高20%,耐磨性高60%。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2Cr12NiMoWV钢淬火后,经350~710℃不同温度回火,其显微组织、相结构和室温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构表明:在400~500℃回火,出现回火,出现回火脆性,这主要与马氏体中析出M2C、M23C6型碳化物,产生二次硬化有关。在550~570℃回火,出现冲击韧度明显升高的现象,升高值与淬火温度有关。随回火时间的延长,发生了M7C3→M23C6碳化物类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时效温度对国产50Mn18Cr4WN奥氏体钢(18/4)冲击韧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0℃ ̄950℃之间时效时,M23C6型碳化物在18/4钢晶界析出,从而使钢的冲击韧度下降,因此,安装护环的热套装配温度应低于52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时效温度对国产50Mn18Cr4wN奥氏体钢(18/4钢)冲击韧度和在现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0℃~950℃之间时效时,M_(23)C_6型碳化物在18/4钢晶界析出,从而使用的冲击韧度下降。因此,安装护环的热套装配温度应低于520℃。  相似文献   

10.
团球状共晶体奥氏体-贝氏体钢抗冲击磨料磨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EM,SEM;电子探针和 MDL-10型动载磨料磨损实验机研究 Mg-Ce-AI复合变质团球状共晶体奥-贝钢(简称ABNE钢)复相组织的形成及抗冲击磨料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钢中贝氏体组织由板条铁素体与残余奥氏体组成,团球状共晶体是(Fe, Mn)3C和奥氏体两相伪共晶组织 ABNE钢在中、低冲击工况下耐磨性优于奥-贝钢、奥-贝球铁、团球状碳化物中锰钢,其原因与国球状共晶体可有效地减轻磨料的侵入深度和阻碍微切削作用,以及磨损表面形成大量纳米晶粒和非晶态组织。在亚表层存在形变马氏体与形变贝氏体组织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45钢进行不同温度、应变率和变形量热拉伸形变(拉断)后空冷实验,研究了45钢形变温度、应变率、变形量与形变热力学行为和显微组织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将45钢加热到830℃完全奥氏体化后,再分别冷却,在800℃形变,奥氏体发生动态再结晶.在760℃以两种应变率形变,均发生奥氏体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在720℃形变,铁素体发生动态回复,形成亚晶组织.  相似文献   

12.
中锰钢相变过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汉杰  王玉玮 《铸造》1996,(6):15-18
研究了1.2%C,9.0%Mn成分中锰钢碳化物相变及其加工硬化规律。认为该钢在加热时,针状碳化物于900~950℃温度范围逐渐溶解;晶界碳化物于950~1050℃时溶解。降温过程中,晶界碳化物在980~900℃之间逐渐形成,800~700℃时,晶内针、块状碳化物逐渐析出至接近室温组织。从加工硬化曲线看出,硬度值稳定在HB370左右,加工硬化机理主要是由于层错、孪晶、位错及马氏体的存在而造成宏观硬度升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5Cr8MoVSi钢经不同工艺热处理后的组织与结构,分析讨论了淬火温度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5cr8MoVSi钢退火碳化物类型以M23C6为主,并有少量的MC和M7C3;淬火组织中剩余碳化物以MC和M7C3为主,M23C6型碳化物在淬火加热时大部分溶解。该钢随淬火加热温度升高,淬火马氏体由板条状和针状马氏体混合组织过渡到以板条状马氏体为主。经485℃回火后,针状马氏体仍显示原马氏体针;而板条状马氏体的板条状方向性几乎被完全切断,显微组织呈均匀化。该钢在1000~1050℃淬火时,残留奥氏体量为10.7%~123%Vol,淬火、回火后最高硬度为58~60HRC。  相似文献   

14.
高合金奥氏体铸造不锈钢析出相及腐蚀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紫瑞  姚曼  李隆盛 《铸造》1995,(11):3-8
高合金奥氏体不锈钢铸态组织中有σ相存在,经850~1120℃热处理所形成的σ相包括:(Fe-Cr)σ相、(Fe-Mo)σ相、以及(CrNiSi)σ相。850℃左右有M6C型碳化物和NbC析出。该钢经1150℃×2h水冷固溶处理后,具有优良的抗均匀腐蚀、晶间腐蚀、点蚀和化学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回火温度对低碳马氏体形变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Mn2V钢低碳马氏体组织形变强化和回火温度对形变强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与断口的电镜观测分析,表明为获得强度和塑性的最佳配合,25Mn2V钢马氏体形变强化前宜进行200℃回火,形变后进行150℃回火。  相似文献   

16.
Al—2Mg合金的动态再结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单相Al2 Mg 合金在300 ~530 ℃ 以0 .069 ~1 .587s- 1 形变速率扭转到真应变5 .5 , 随后立即水冷。采用真应力- 真应变曲线, 偏振光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该合金热扭转过程的动态复原机制。试验证实, 该合金热扭转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再结晶, 但在一定的Z 参数范围内发生, Z 参数过大或过小, 只发生动态回复。显微组织分析并没有发现层错的存在。发生动态再结晶的原因是动态回复被抑制, 即在较高形变温度下, 加大形变速率, 而在较低形变温度下, 降低形变速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模拟单向压缩试验,研究了含碳化锆粒子的20Mn2钢在不同温度(850~1150℃)和不同形变量(30%~80%)下的晶粒细化行为。组织分析表明,ZrC粒子起到形变核心和再结晶核心的作用,提高了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形核率,即使在1150℃和1050℃的高温形变状态下,晶粒也能细化至3~4μm;同时因为ZrC作为形变核心的作用,增大了奥氏体内的局域集中形变程度,使得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能够在较高的温度(950℃)下提前发生;并因为晶粒的细化提高了获得马氏体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使得各温度下的形变淬火态组织发生了由马氏体向贝氏体乃至形变诱导铁素体的演变过渡。硬度分析表明,晶粒细化及应变产生的硬化作用不仅足以抵消因马氏体或贝氏体的减少和消失带来的硬度降低,还能够进一步提高20Mn2钢的硬度值,并且晶粒细化产生的硬化幅度更大。应力应变分析表明,由于奥氏体再结晶引起了1150℃和1050℃下的形变应力下降,同时由于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及其再结晶降低了950℃及其以下各温度的形变应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C3钢和W6Mo5Cr4V2钢室温形变对合金化渗氮渗速和渗层硬度的影响以及参氮过程中形变试样的回复和再结晶形为。结果表明,渗氮层深度随形变量增加先增后减;渗层硬度随形变量增大而增加;渗氮阻碍渗层形变组织的回复与再结晶。  相似文献   

19.
高速钢形变等温淬火的力学性能及其强韧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W6Mo5Cr4V2钢奥氏体化后,在1150℃~750℃以1.5×10-2/s的形变速率等温形变0%~65%,并对270℃等温淬火、560℃回火后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形变使等温淬火、回火组织的硬度、强度和冲击韧度均有所提高,1050℃形变15%~20%具有最佳强韧性配合。并根据力学性能与组织变化的关系,提出了组织细化强韧化、位错强化、碳化物沉淀强化和锯齿状晶界韧化的强韧化机理,其中锯齿状晶界韧化对最佳强韧性配合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雷 《金属热处理》2013,38(3):13-16
研究了35Cr3NiMoA高强钢高温形变热处理后的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35Cr3NiMoA钢在15% ~ 35%形变度范围内高温形变热处理时,硬度随形变量的增大而增大.组织基本保持马氏体位相,存在少量的碳化物和铁素体,变形量相近条件下,温度越高,针片状马氏体组织越细小;形变温度相同条件下,形变量越大,针片状马氏体组织越细小.形变热处理后,再经回火处理,硬度明显下降,35Cr3NiMoA钢高温形变的最佳工艺方案为形变温度1100℃,形变量20%,回火温度2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