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中村”也在不断涌现,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城中村不但对城市美观造成影响,还制约城市化进程及城市的发展成为困恼城市发展的一大问题。因此,为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中村的规划改造迫在眉睫。鉴于此,在分析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规划原则的基础上,以宁德贵歧村为例深入分析城中村规划改造的策略,以期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规划提供参考,并为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罗红安 《广东建材》2010,26(6):156-157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中村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城中村一般处于城市发展的重要地理位置,但由于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城市的整体形象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改造城中村的现状成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关键问题。分析城中村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探索城中村的改造有效措施,对城市的健康发展及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与规划俨然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项目。然而,由于城市土地使用面积有限,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阻碍与困难,如何保证土地收益,提升土地利用强度,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对于土地开发的用地需求,成为横亘在城市规划部门面前的重要难题。同时,在城市建区扩张规模的过程中,一些农村耕地被征用,需要在行政管理上创新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经济体制等。为了均衡各方利益,城中村改造与规划需要统筹兼顾,高瞻远瞩,针对城中村改造与规划进行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快速城市化和有限土地资源供应的背景下,城市逐步由过去增量规划转变为存量规划。存量规划即通过城市更新等手段促进建成区功能优化调整的规划,其中城中村的改造开发关系到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从城中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分析探讨城中村现实之于城市的积极意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冯璐  张佩 《建筑与文化》2013,(12):40-43
城中村改造作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为社会稳定、城市发展、经济繁荣提供了保障。由于改造过程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且各主体间呈非合作博弈关系,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常由于利益冲突而引发社会问题。本文将城中村改造视为一个复杂系统,从脆性熵视角看待城中村改造系统,分析城中村改造系统脆性演化机理,是对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探讨城中村改造系统脆性风险规避策略,提出规划建议,以期构建稳定、高效的城中村改造系统,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改造和规划是近几年比较热点的课题,根据城市发展的布局,将城中村改造建成新居民区的规划和建设是有其必要性的.本文结合兰州首批试点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中的一个,分析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存在的特点,有别于传统的农村和现代化城市形态和本质;同时探讨如何在城中村整体规划以及单体建筑平面布置上考虑城中村规划和建设的特点,以合理安置人们的居住问题,为同类城中村改造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珠江三角洲"城中村"改造模式分析为背景,探讨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重点、难点、改造模式及思路,以广州白云区棠涌村改造规划为例着重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展望"城中村"改造为广州城市发展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相似文献   

8.
陶香远 《山西建筑》2010,36(15):23-23
针对城中村改造遇到的问题,从拆迁补偿、地价、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方面提出了改造规划的几点思路,从而实现城市物质形态现代化、城市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现代化,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是在特定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政策背景下形成的非完全城市化的产物。"城中村"由于特殊的地位,游离于城市的规划和监管之外,同时又处于城市的形态环境之中,出于利益追逐的结果,普遍存在拥挤、杂乱、环境卫生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风貌,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成为城市中的痼疾。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风貌,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是在当前社会、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城市治理方式,是作为未来城市,特别是老城区解决城市病重要的规划思路和手段。本文主要对当前国内城中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城市修补的思路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改造技术,希望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城中村改造的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向乡村蔓延过程中出现的普遍地理现象和城乡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城中村改造的过程是城市政府、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主体对土地收益和城市功能的博弈过程,城中村的改造也只有在保证三方的利益得到合理保障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以"襄阳市王寨社区城中村改造方案"为基础,探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方案中如何体现政府管理、城市发展要求和原村民三方利益的共赢,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思路,为襄阳市其他城中村改造提供借鉴的坐标和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长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推动城市建设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但城市发展战略往往对城市形态的构思相对不足,可以在城市发展战略制定阶段,运用空间营造手法进行城市总体空间形态设计,促进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本文以澳门为例,阐述基于城市发展战略的总体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的方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城市群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战略论坛成立一年多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单位在论坛框架内展开了互相交流和合作,取得了初步合作成果。本文分析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城市勘测单位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和机遇,阐述了城市勘测单位要抓住国家区域战略落实的新机遇,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常态,通过区域合作,促进城市勘测事业协同发展。文章还展望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勘测区域合作的前景,提出了合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建设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具有战略地位的城市环境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出了10个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4.
Urban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whether in mass tourism resort areas where tourism is the economic staple or in metropolitan areas where it is one (or more) development path(s) among many. Urban areas are dynamic and fast-paced environments but are also places where social and economic inequalities are most stark. Economic geography is on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through which researchers address urban tourism. The recent “evolutionary turn” in economic geography is finding its way to tourism studies but has only been applied to a few urban tourism cases. This paper sets out the potenti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 (EEG) a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rban tourism studies. The analysis draws on recent studies of urban tourism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to highlight the strengths of taking such an approach and a number of avenues yet to be explored are put forward. Urban tourism affects large numbers of residents and businesses as well as influencing labour flows, and so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nature of its development paths is vital. Tourism development does not occur in a vacuum, and urban tourism is one area where the complexity of the tourism economy and its place within broader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s most obvious. Under recent neoliberal policies of urban development, tourism has becom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place-based competition and large capital investments. Urban tourism also enters the fray in matters of contested urban spaces with issues of local governance, such as privatisation of public space, moving increasingly to the fore.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list of future approaches to evolutionary studies of urban tourism to broaden the scope beyond the dominant financial metrics of tourism success.  相似文献   

15.
田继成 《城市勘测》2015,(4):120-122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建设规范性的保障,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城市规划监督测量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技术手段,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监督测量主要包括放线测量、灰线验线测量、±0层验线(结构到顶验线)、验收测量四个阶段。本文以大同煤矿集团棚户区改造项目竣工验收测量为研究对象,探讨规划监督测量过程中测量精度控制及提高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6.
李敏稚 《风景园林》2016,(6):112-118
城市正经历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等新进程,依靠单一学科范畴越来越难以应对复杂因素驱动下的城市发展问题。城市设计被视为形体环境创造所凭籍的政策和技术框架,而旅游规划设计则是有效配置资源、平衡经济与环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城市设计视野出发研究旅游规划设计,结合深入剖析体现岭南地区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斗门镇区旅游规划设计案例,为探讨两种学科结合的可能性、整合专业价值和技术体系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从城市规划管理实践出发,通过一则项目管理案例的分析,对城市发展利益主体的属性和行为特征展开了讨论.城市规划管理通过规则制定调控利益主体的土地使用和空间资源利用行为,并将其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框架,为城市规划管理理念、方法的变革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江海燕  唐德华 《规划师》2009,25(2):78-82
城市森林是指城市地域内以森林绿地为主的各种树木总和.城市森林对城市发展有着多方面的价值,也会使城市发展损失一些土地开发所带来的商业机会.四川广元市南山城市森林保护和开发战略以共生理论为指导,通过挖掘和创造共生单元(广元城区与南山)之间共生条件,形成城市--南山共生发展的战略模式,使南山战略性地发展成为"南山旅游商务区(RBD)--森林公园"共生体,实现城市森林与城市之间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s (BID) and Housing Improvement Districts (HID) are a new instru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policy in Germany. Their use reflects the fact that public assistance for urban development, while necessary, is not sufficient on its own to bring about the required change. They can be seen as a specific version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which is to some extent also the philosophy underlying government-backed public assistance. Based on private initiative, they may be formalized (on the basis of legislation) or more informal. The first formalized German BID was established in Hamburg in 2005; a HID will follow soon. The Federal Ministry of Transport, Building and Urban Affairs has set up a scientific research initiative, Urban Improvement Districts in Urban Restructuring, with 14 model projects around Germany, on a more informal basis. The Ministry wants to learn how BIDs and HIDs will fit into legislation on, and give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urban development, as public engagement will increasingly reach its fiscal limits and the role of private initiatives in urban development will increase.  相似文献   

20.
吴熙 《城市建筑》2014,(11):297-297
城市滨水区在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文化中饰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目前,“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关心。本文就对当前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