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实际工程中圆钢管相贯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对节点复杂区域的应力分布及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各杆件相贯区域是节点的薄弱部位,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应力值大于其它部位的应力值.约束端的杆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且高于其它各杆的应力值.相贯节点的最易破坏模式为相贯区域的破坏,设计时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2.
王超  刘祖华 《结构工程师》2011,27(Z1):168-173
以某单层网壳工程为背景,对圆钢管十字相贯节点抗弯刚度和承载力进行了足尺试验研究。该工程中,钢网壳上铺设一层钢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为了解该加强方式对节点强度和刚度的影响,试验共分为两组,第一组试件由圆钢管直接焊接而成,第二组试件在节点一侧加焊钢板。文中详细介绍了试验方案和主要试验结果,并对试件的破坏模式和加强钢板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圆钢管十字相贯节点具有较强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加强钢板可以改变节点的受力方式和破坏形式,有效提高节点在平面内的承载力和刚度。  相似文献   

3.
圆钢管相贯节点滞回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两种几何特征的圆钢管空间相贯节点进行了静力单调和反复加载的实验研究,以作为进一步研究钢管桁架抗震性能的基础。设计了专用的加载装置以对试件中的杆件和节点施加较大内力。通过对4个试件的实验,得到了节点滞回特性曲线。研究揭示了这类节点塑性变形沿首次塑性开展方向累积的特点,并指出单调加载曲线可以基本包覆滞回曲线。实验表明,采用相贯节点的钢管结构,其滞回特性取决于节点的滞回行为。对给定节点在反复加载下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进行了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4.
舒晓建 《空间结构》2015,(2):85-90,96
相贯节点作为一种重要的节点形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大跨空间结构中.本文针对实际工程中复杂的圆钢管相贯节点,基于ANSYS建立节点的有限元模型,对相贯节点应力、破坏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相贯节点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没有进入塑性状态,满足设计要求;各杆件相贯区域是节点的薄弱部位,应力集中现象明显,设计时应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5.
文中以文献中实验为基础,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KK型相贯节点模型,并根据实验结果校对了有限元模型。为了真实反映节点在桁架中的实际状况,将节点置于桁架模型中进行加载计算。并对7个不同几何参数的节点试件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相应节点滞回特性曲线。节点在加载过程中塑性开展的特点与实验基本一致。分析结果表明,文中采用的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反映节点滞回性能的实际状况,圆管KK型相贯节点具有较好滞回性能,评价了节点的几何参数对滞回性能存在的影响,为实际工程的相贯节点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相贯节点矩形钢管桁架通廊结构设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某通廊工程结构设计的经验总结,分析了相贯节点矩形钢管桁架结构计算、节点设计和构造处理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武汉火车站空间多平面圆钢管相贯节点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空间多平面圆钢管相贯节点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包括复杂多平面相贯节点的拆分原则、中外规范公式对比、多平面相贯节点承载力折减系数取值等,最后得出文中提出的复杂多平面相贯节点的拆分原则是合理的;采用欧洲规范对相贯节点进行校核偏安全;提出的多平面相贯节点承载力折减系数对武汉火车站工程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大跨变高度立体管桁架屋盖结构整体性能分析和并联K形圆钢管相贯节点的大比例试验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表明以下弦双钢管为特征的倒梯形立体管桁架的动力特性非常理想;将部分支座改为可滑移支座能有效减小大面积屋盖的温度内力,同时也有利于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考虑大跨结构P-δ效应,对桁架上下弦杆的影响较明显,对腹杆的影响相当小。并联K形圆钢管相贯节点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这种节点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带一定范围塑性区工作是安全的,且具有较高承载能力和较好的延性;其破坏模式不同于平面K形节点,连系支管能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并影响到主管壁上的应力分布和发展。研究成果为这种规范尚未涵盖的空间相贯节点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超 《山西建筑》2010,36(28):50-51
对工程实践中常用到的圆钢管相贯节点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主管夹角、支管与主管的外径比、主管径厚比、支主管壁厚比、支管与主管之间的夹角、支管与主管平面夹角等参数对相贯节点轴向刚度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参数对相贯节点刚度影响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10.
李克让 《工业建筑》2003,33(6):67-68
通过对采用相贯节点的冷弯薄壁型钢桁架檩条进行施工、试验及安全使用 ,探讨开发出一种更加简捷、高效的轻钢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1.
对空间KK型圆钢管相贯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数值研究,并将其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进行严格对比,为建立准确可靠的有限元模型提供理论依据,以便进行广泛的参数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采用ANSYS程序定量分析绘制了背景工程中检测到的焊瘤缺陷对钢管直接相贯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影响曲线,根据影响曲线得出较大的焊瘤缺陷应引起重视并给予磨除清理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垫板加强N形圆钢管相贯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加强垫板对承受支管轴力和主管轴力的N形圆钢管相贯节点静力性能的影响,对未加强节点和垫板加强节点试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运用有限元方法对试验节点进行了非线性分析。比较试验与有限元分析得到的极限承载力结果和破坏模式,发现二者吻合较好。改变垫板各几何参数,对加强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加强垫板可以降低节点应力集中系数、减小局部变形、提高节点极限承载力;增大垫板长度和弧度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很小,而增大垫板厚度可有效提高节点极限承载力,但当垫板厚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再增加垫板厚度对节点极限承载力提高无益而对结构整体受力不利。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X形圆钢管相贯节点的平面外受弯滞回模型进行研究。针对影响节点性能的主要几何参数,建立206个已校验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分析,通过多元回归技术得出基于Menegotto-Pinto方程的节点平面外弯矩-转角曲线方程,以及平面外受弯滞回模型,经比较,与数值分析结果吻合较好。通过一个单层网格结构算例,验证了滞回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钢管结构相贯节点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简述钢管结构和相贯节点的类型 ,国内外对其承载性能试验、强度计算研究的进展 ,以及同济大学近年来的试验和分析工作 ,并提出了作者对相贯节点进一步研究课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将回归得到的X形相贯节点轴向刚度、平面外弯曲刚度及平面内弯曲刚度的计算公式引入管结构分析设计软件STCAD,对某体育馆单层网壳屋盖结构进行了静力和整体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X形相贯节点的刚度随着结构内力的增加而降低,节点的非刚性性能对单层网壳的变形及整体稳定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 0 0 17- 2 0 0 3)对钢管桁架中受压腹杆的计算长度没有明确说明,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对相贯节点连接的平面钢管桁架中受压腹杆的计算长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相贯节点平面钢管桁架中受压腹杆的计算长度主要和腹杆与弦杆外部宽度之比、壁厚之比有关。最后给出了受压腹杆计算长度设计建议值。  相似文献   

18.
朱可 《四川建筑》2011,31(4):150-151,154
空心钢管结构具有良好的建筑、结构、经济性能。最近几年,在我国大跨度空间结构中得以广泛的应用。钢管相贯节点是钢管结构中最主要的节点形式之一。文章介绍了钢管相贯节点的基本类型,破坏类型及设计计算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对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N型圆钢管相贯节点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专用的加载装置,对4种不同形式的N型圆钢管相贯节点进行了往复加载的试验研究,得到了节点的滞回曲线。观察节点的破坏现象,得出往复荷载作用下相贯节点在不同加强形式下破坏特征一致的结论。分析比较各节点的延性、耗能能力和强度等力学性能,揭示了垫板加强和弦杆内填混凝土等加强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节点的滞回性能和延性,但有效提高了节点的极限承载力。得到了各节点的承载效率、节点延性系数,并对其进行量化比较和评价,发现弦杆内填混凝土N型加强节点承载效率最高,其延性系数也较大;N型直接焊接节点承载效率最低,其延性系数最大。这些结论对于N型圆钢管相贯节点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应用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对空间效应影响下的KX型圆钢管相贯节点进行了广泛的数值分析,获得了空间效应影响下KX型节点极限承载力的相对关系曲线:当节点发生弦杆管壁局部屈曲破坏模式下的破坏类型一致时,不同支腹杆轴力比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是独立的,与节点几何参数的变化基本不相关;以及空间KX型节点在弦杆管壁局部屈曲破坏模式的三种破坏类型下从开始加载到最后破坏的受力全过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