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灌溉推广科学用水,就是把旱田作物需水规律科研成果,简化为作物各生育阶段土壤湿度下限控制标准,依此指导大面积农田科学用水,做到适时灌水,促进农业增产,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一、推广科学用水促进农业增产  相似文献   

2.
用水量平衡法制定旱作物灌溉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溉制度是农田水利规划以及进行用水管理、编制用水计划的基础,随作物种类、品种、自然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和灌水技术的不同而变化。通常计算法确定旱作物灌溉制度主要是依据农田水量平衡原理进行。 一、旱作物农田水量平衡 旱作物农田水量平衡是指旱田土壤水分在作物整个生育期任一时段上,计划湿润层内的来水量与去水量总量上的平衡。其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3.
《江苏水利》2005,(2):i003-i003
针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后,作物种植品种多样化、用水户分散、用水频次高、灌溉系统供水量变幅大的特点,常熟市水利技术推广站和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共同研究开发了变频恒压农田供水系统。  相似文献   

4.
灌溉是人工补充农田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灌溉管理包括;组织管理、用水管理和工程管理3部分,其中灌区用水管理是整个灌溉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它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灌溉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王辛末 《陕西水利》1990,(5):28-32,39
农田灌溉计划层深度,包括作物耗水层深度、灌水湿润层深度和监测农田墒情变化的土层深度。所谓作物耗水层深度,是指作物生长期作物根系可利用土壤储水的土层深度;灌水湿润层深度,指需要灌水补充土壤水分的土层深度;监测农田墒情变化深度,指能够反映田间土壤水分消长程度的土层深度。农田灌溉计划层深度确定得适宜与否,直接影响作物耗水量、合理用水及适时适量灌溉。它是实施计划用水的基本资料,需要通过试验观测,结合生产实践确定。现根据近年灌溉试验资料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溉处理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岔路河镇灌溉试验站水稻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求作物产量与水分的定量关系,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满足节水增产双重目标的灌溉管理模式,得出控制灌溉能够提高农田作物水分生产效率,减少了单位灌溉面积的用水量,获得了较高的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益,适宜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海外文摘     
<正>雨水收集系统中补充灌溉和水电经济潜力的新模型-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2013,27(8)以往有研究表明,贮水池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且有助于补充农田灌溉用水,但目前仍缺乏针对贮水池如何影响作物产量、农田补充灌溉需求、补充灌溉用水和总价值收益的研究。为此,开发出一种新模型,用来模拟旱作农业区的补充灌溉和雨水收集系统的水电经济潜力。利用该模型,可预测出旱作农田土壤湿度、补充灌溉需求、田间贮水池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农作物种植生产的必备条件,维持农业用水正常供应有助于提高农田区的作物产量。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出现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影响了水资源的高效分配。农业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在满足农田灌溉用水的前提下,以工作小组形式建立科学的高效节水管理体制。分析了高效节水工作小组管理体制的改进,旨在通过管理革新带动节水工作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9.
对于颍汝灌区这种大型灌区,农业高效用水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影响渠灌农业高效用水的因素很多,要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农业高效用水模式,必须从影响渠灌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几个主要环节着手。目前,影响颍汝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几个主要环节是:输水过程、灌水过程、灌区用水管理过程以及与高效用水密切相关的农田耕作和农作物栽培管理等。针对以上问题主要采取对策为:完善相应的技术保障体系,减少灌溉水量的无效浪费和损耗,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9,(12):146-150
甘肃省黄河流域的农业灌溉用水在甘肃省黄河流域乃至全省都占有较大比重,农业灌溉的耗水机理与水平衡关系,往往只是根据经验做粗略的估计,准确性低,造成用水效率不高、水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为弄清农田水分各分项消耗量,通过VSMB模型对景电灌区、洮惠渠灌区以及泾河南干渠灌区的不同作物进行农田土壤水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模型对3个灌区均有很好的适应性,对各水分消耗分量模拟精度较高,为甘肃省引黄灌区耗水系数分析、定量计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农志 《中国水利》1996,(5):20-21
一、农业节水的涵义 农田用水由水源到为作物利用,一般要经历从水源到田间的输水、储存并转化为土壤水、经作物根系吸收通过生理过程到形成产量这三个环节。农业节水就是要将水从水源进入农田到被作物吸收利用全过程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二、农业节水技术体系 农业节水技术是为充分利用农业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达到农作物高产高效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节水技术措施组成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运用这一技术体系将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极其不均匀,而且存在着用水结构不合理、浪费严重、农业用水技术的落后;此外,土地资源也存在先天性不足,再加之人为破坏和不合理的利用,导致土壤退化、沙漠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约水源,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势在必行,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实现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分析了节水灌溉技术及重要性,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灌溉是人工补充农田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进行灌溉,必须完成四个过程:第一是修建取水工程,从不同的水源,如地面水(河流、湖泊和水库)、地下水等,引取额定的水量作为灌溉用水。第二个过程是把引取的灌溉水量通过各级大小渠道输送、分配到田间进水口。第三个过程是把进入到田间的水量采用各种灌溉方法(地面畦、沟灌,喷灌和微灌等)供给作物。第四个过程是作物消耗水,即作物  相似文献   

14.
作物灌溉制度是实施农田灌溉管理的重要技术措施,采用经验分析法、灌溉试验法、农田水量平衡计算法这3种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以期为指导农业灌溉管理提供依据。合理的灌溉制度对于充分发挥灌溉工程效益,使农业灌溉用水更加趋向科学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微集水种植技术能提高北方农业旱区对降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本研究引入了农田实际蒸散量、作物需水量两个参数评价微集水种植技术的保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作物生育期内,微集水种植的农田实际蒸散量、农田作物需水量小于传统种植技术,其中垄上覆膜沟内覆盖秸秆种植的农田实际蒸散量、作物需水量最小。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陕西地区的降水特点以及灌溉用水从水源到被作物吸收利用过程中容易散失的环节.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农田水分利用率的技术措施和思路,并结合试验数据,形成了适合陕西农业应用的节水技术体系,从而为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由于引黄灌区田间灌排工程由用水户自行管理,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工程布局疏密不均,导致灌排效益低下。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不同作物、不同种植结构的调查研究,按照科学的灌排要求,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标准化农田灌排工程模数化方案,并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成功实施,达到节水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劣质水安全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劣质水资源化利用在缓解用水压力、优化水资源配置、产生特有灌溉效益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简要概括了劣质水灌溉的研究与实践进展,重点阐述了对土壤、作物、地下水的影响。今后应着重开展农田污染物迁移与劣质水处理、劣质水灌溉技术与标准以及劣质水灌溉的环境影响与生态风险等研究。  相似文献   

19.
结合农作物生长需水的敏感性模拟作物生长发育的连续用水过程,研究作物需水规律,建立节水灌溉模型,为指导灌溉,经济合理用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灌溉水高效利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对灌区代表性站点进行土壤墒情监测,分析不同监测点位下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和作物灌溉水效益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各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均大于理论试验值,作物综合灌溉用水定额为322 m~3/亩,且滴灌条件下作物灌溉水效益大于常规灌溉,作物平均灌溉水效益为4.95元/m~3。数据表明新疆三屯河灌区现状作物还处于比较保守的充分灌溉,故灌区的综合灌溉效益较好,应适当加大高效节水面积,提高作物灌溉效益,促进作物节水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