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余勐  邬德慧 《中国陶瓷》2004,40(6):55-56,59
本文对发端于元代,成熟于明、清的景德镇官窑的生产形式、官窑瓷器的艺术特色,民窑的发展与官窑的关系等作了有益的阐述和探索。肯定了官窑对景德镇瓷业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2.
张红伟 《佛山陶瓷》2013,23(5):47-48
钧瓷在五大陶瓷中,它是以窑变而著称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它的窑变也不以制作者名声大小而优劣,是自然窑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郭强 《中国陶瓷》2001,37(4):10-13
本文采用仿制实验的方法,用现代陶瓷生产用普通原料和现代窑炉烧成技术,再现宋代钧瓷釉的窑变艺术效果。实验结果证明,钧釉窑变效果的产生,主要与釉料的化学组成而产生的液一液分相结构和乳浊现象,以及釉中铁、铜的呈色有关,而分相结构和乳浊现象及呈色又与烧成温度和气氛相关。  相似文献   

4.
青花艺术     
邱含  陈敏 《陶瓷研究》2009,(2):29-32
第三章 官窑与民窑 明清时代是青花瓷的昌盛期,这一时期青花瓷分成官窑和民窑两条线发展,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灵武窑考古发现的资料,对灵武窑遗址存在争议的性质作出判断,认为灵武窑是西夏官府投资、经营,产品由官府掌控分配的官方窑场,具备广义官窑属性。  相似文献   

6.
从钧釉的外观上,对古今钧瓷窑变的艺术特征进行描述,并结合现代钧瓷生产工艺的特点,讨论了影响钧瓷窑变的工艺因素。指出:钧瓷窑变的关键,是使用特定的原料、合理的釉料组成和独特的烧成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民窑和官窑的制度关系着手,分析景德镇窑业制度的发展历程.传统景德镇陶瓷生产包括官窑和民窑两大体系,景德镇陶瓷业发端于民窑,成熟于官窑,官窑又进一步促进民窑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形成了官窑和民窑共同发展的局面.民窑制度是规范窑业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为了民窑业稳定有序;而官窑制度是政府对窑业的关注和管理方法及其手段.民窑制度是官窑制度的基础,而官窑制度在民窑制度的基础上深入而严格.两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而清朝形成“官民竞市”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周觉民 《陶瓷学报》2003,24(3):177-180
粉彩与洋彩是不同的釉上彩 ,粉彩是民窑的名称 ,而官窑则是洋彩 ,现在统称粉彩是不妥的。本文根据文献资料与制品情况论述了两者的不同 ,以期说明陶瓷历史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9.
于兰华 《江苏陶瓷》2005,38(5):26-28
封建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设立官窑以区别于民窑,并且对民窑的烧造样式和花色都有严格的限制.但在明清时期,官民窑的关系复杂化,加上封建后期统治者的腐败,导致了部分官窑瓷器流入市场,“官民竞市”的局面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对于钧瓷的历史,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现代钧瓷领军人物阎夫立教授在其著作《中国钧瓷》一书中,阐述到: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北宋晚期是钧瓷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的钧瓷以釉具五色、光彩夺目、窑变美妙、色彩缤纷的艺术魅力而独树一帜。尤其是在铜红釉的应用烧制上,更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对后世许多著名窑场的瓷器烧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钧瓷所展现出的这种独具匠心、与众不同的装饰效果使之在中国古代陶瓷美术发展史上大放异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官搭民烧是中国古代官窑瓷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即将部分官窑产品派烧于民窑。官搭民烧始于宋元时期,明嘉靖时期实现了制度化。官搭民烧对嘉靖青花瓷产生了显著影响,推动其迅猛发展,并形成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次色变价的制度化是清乾隆御厂的重要革新之一。在次色变价制度下,乾隆瓷业出现了官民竞市的兴盛格局,促进了瓷艺大发展。在次色变价推动下,乾隆瓷艺呈现出官民窑瓷艺风格趋同和创新求变等特色。  相似文献   

13.
辛婷 《中国陶瓷》2012,(2):68-69,72
清康熙中期时,御窑厂得到正式复兴。仿明是康熙官窑最鲜明的特色之一,从颜色釉至各类彩绘瓷均有显著的仿明风。康熙官窑仿明风是在各方面有利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与当时政治与文化风气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4.
徐智明  董亮 《中国陶瓷》2007,43(8):61-62
对中国历代瓷器款识的基本发展状况及其成因作深入浅出的分析,旨在剖析其深层次内涵,使人们对中国瓷器款识的演变脉络形成清晰的印象。主要分为明代以前、明代、清代三个时期进行系统分析,其中更着重分析明代这一款识形成和兴起的重点时期。  相似文献   

15.
张敏 《中国陶瓷》2012,(3):35-36,43
元代初年,元廷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浮梁瓷局在元代景德镇瓷业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景德镇瓷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民窑瓷器发展的规律和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知宴 《陶瓷学报》2000,21(4):214-220
自从瓷器发明以后,民窑瓷器便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千百年来在陶瓷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民窑瓷器发展规律性的特点、艺术品位、在促进民族工艺融合和中外经济工艺交往中的作用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俞暄 《中国陶瓷》2012,(2):70-72
年希尧博学多才,在文化与科学领域有诸多贡献,任雍正四年至十三年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在雍正官窑瓷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使雍正官窑瓷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绛彩瓷为清末民初釉上彩中一代名品,在中国釉上彩瓷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提升艺术家地位、推动艺术家个性觉醒等重要作用,对当代釉上彩瓷亦有重要影响,开启了文人画入瓷传统,形成各工序地位的尊卑差别。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陶瓷企业现实状况的分析 ,认为产品个性化是陶瓷企业的经济增长点 ,个性化是陶瓷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指出了陶瓷企业发展个性化产品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康熙十六年颁布的年款禁令直接促成了康熙民窑款识的丰富多彩。康熙民窑款识种类繁多、设计精巧、内涵丰富,富有个性化特色,具备了品牌意义。在款识品牌意识的推动下,康熙民窑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