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粉彩瓷艺术自清代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300年的岁月,至今仍受到大众的喜爱。依据这一现实状况,笔者试以粉彩人物图的审美价值为切入点,带领读者一起探究粉彩装饰技艺经久不衰的奥秘。粉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又称软彩。它始创于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彩绘艺术开始时的制作工艺较粗;到了雍正时期,粉彩瓷得到了  相似文献   

2.
"粉彩瓷"作为景德镇四大名瓷又被称作"软彩瓷","粉彩瓷"以粉柔色绚、装饰精细、画工严谨等特点在国内外的收藏家眼里得到一致的好评。粉彩人物瓷在中国陶瓷彩绘届算得上是一个"奇葩"了,不过画面中的人物动作非常优美造型形象并且生动活泼。经过雍正时期的兴起到乾隆时期的鼎盛,经过了中间不断的创新和探索失败跟总结。粉彩陶瓷作品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外的文化艺术交流中有着显著的时代审美气息。  相似文献   

3.
粉彩瓷山水人物图在清雍正时期兴起,乾隆时期鼎盛,清后期衰退。民国时期新粉彩瓷山水人物图兴起,当代在继承传统成就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粉彩瓷山水人物图在艺术特色上有:丰富多样的题材类型、自由多变的构图特色、清新雅致的风格特色等,在意境方面则有:天人合一的境界、吉祥美好的寓意、时代风貌的写照等。  相似文献   

4.
粉彩,是瓷都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一。粉润柔和、色彩绚丽、画工精细都是粉彩瓷的显著特点。粉彩瓷初现于康熙,之后在雍正时期和乾隆时期进入繁盛时代,到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程。粉彩瓷不仅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产物,更是我们华夏民族的艺术隗宝,并且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此文通过对粉彩瓷当中重要的体裁——"粉彩人物"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粉彩是一种陶瓷釉上彩绘装饰技法,创烧于清康熙晚期,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在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粉彩瓷具有独特的工艺特点,同时具有浓郁的中国绘画的造型特点和审美情趣。本文将以清粉彩瓷为着眼点,通过对粉彩的艺术特点和中国画的比较研究,探讨粉彩的艺术表现风格与中国画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吴鸿初 《陶瓷研究》2006,21(4):25-27
粉彩是继古彩之后,在景德镇创制并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纯釉上彩绘的瓷种,在雍正、乾隆期间成为瓷器装饰的主流并影响至今。本文试从粉彩瓷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社会文化的影响及主要表现形式分析技法的艺术网格,彰示景德镇诸多陶艺家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粉彩又称软彩,属于釉上彩的一个品种。因其烧制后瓷器面上不仅能顾着颜色釉,表面还光泽晶莹,温润柔和,画面有立体质感,用手触摸也能感觉明显的凸起,拥有三维立体的效果。粉彩瓷是在清康熙时期由制瓷工匠开始研究烧制,到雍正时期才发展速度迅猛,直至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鼎盛。因此人们常说粉彩瓷"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粉彩艺术发展至今,使  相似文献   

8.
正粉彩瓷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色泽晶莹,瓷画精细优美,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喜爱,在国外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而被誉为"东方瑰宝"。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乾隆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粉彩陶瓷彩绘工艺始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鼎盛于乾隆。用粉彩在瓷上作画,先要用"玻璃白"(一种白色彩料,主要成份是砷,具有浮浊效果)打底,然后再在"玻璃白"上用粉彩彩绘,入窑炉锻炼处理后,画面会产生浓淡凹凸的变化,粉润柔和,具有国画韵味。重工粉彩在所有制瓷工艺中最为复杂,仅彩绘这一道工序就有很繁杂的工序。彩绘过程的画图、填色、边角配图都要求精工细作。重工粉彩瓷的装饰形式有很多种,传统的使用最多的是:(1)开光——以几何图形在瓷  相似文献   

10.
"粉彩"作为景德镇的四大名瓷有着粉柔色彩绚丽,画面功底深厚等特点在国内外受到一致的赞赏。粉彩瓷器在我国有着悠长的历史传统,粉彩陶瓷做为釉上的彩绘方式在清朝就有了相当详细的记录,有着"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纵观当时的创作题材有山水、人物、花鸟、图案、走兽等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不同内容有着明显的特点拥有各式各样的美。"人物粉彩装饰陶瓷"中的主体以动作优美造型形象生动的人物为主,经过长时间的创新,在世世代代的粉彩彩绘人手中创造出一幅幅神形兼备的优秀陶瓷作品。  相似文献   

11.
康熙珐琅彩瓷是在受西方传教士画家的影响下创烧成功的,形成了与传统釉上彩瓷有显著区别的艺术新风,中西合璧是其最突出特色。康熙珐琅彩瓷在清代釉上彩瓷风格之变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雍正、乾隆珐琅彩瓷,粉彩瓷以及广彩瓷风格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唐英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时期对珐琅瓷的贡献、雍正时期时期"唐窑"对珐琅瓷的贡献、乾隆时期时期"唐窑"对珐琅瓷的贡献,三方面介绍了唐英对清宫瓷胎画珐琅的特殊贡献,展现了清代宫廷珐琅瓷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清乾隆帝一生作有大量御制诗,其中不乏咏瓷诗与题写和镌刻于瓷器之上者,在乾隆瓷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乾隆瓷艺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和先  邓春英 《中国陶瓷》2012,(4):62-63,71
雍正时期是粉彩瓷发展的巅峰期,雍正帝采取的一些政策是粉彩瓷艺术兴起的基础。雍正帝的审美爱好则是推动粉彩瓷走向盛行的关键因素。在雍正帝的影响下,雍正粉彩呈现出许多新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次色变价的制度化是清乾隆御厂的重要革新之一。在次色变价制度下,乾隆瓷业出现了官民竞市的兴盛格局,促进了瓷艺大发展。在次色变价推动下,乾隆瓷艺呈现出官民窑瓷艺风格趋同和创新求变等特色。  相似文献   

16.
清乾隆时期是粉彩瓷发展的鼎盛期,工笔风格成为乾隆粉彩瓷主流。工笔瓷画从明代时开始流行,而乾隆粉彩工笔瓷画是工笔瓷画最典型的代表,达到空前盛行程度。乾隆粉彩工笔瓷画的兴盛是在社会审美趣味、对外贸易、工艺进步、艺术潮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以工笔重彩为主要形式的粉彩花鸟画,自清康熙、雍正、乾隆产生并成熟以来,在表现形式和操作技法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笔者从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体会到: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除了技巧的熟练运用,装饰题材、装饰对象的形体如何与表现形式相得益彰,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陶瓷艺术肌理按其所处部位及作用可分为胎肌理、釉肌理和彩肌理三大类型,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及演变历程。色彩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在陶瓷艺术肌理的色彩运用中,陶瓷艺术家需要有良好的工艺、审美和文化基础,并依据一些原则及采取切实有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陶瓷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华瓷外销始于汉,发展于唐五代,兴于宋元,明中晚期至清中期达到顶峰。十八世纪晚期,由于欧洲制瓷业的发展、华瓷质量下降等原因,华瓷的外销发生转折。在瓷器贸易方面,欧洲市场不断萎缩,美国市场兴起。十九世纪前中期,随着欧美国家和日本制瓷业技术的提高,华瓷的国际市场渐被其侵夺,华瓷贸易的重要地位开始动摇。  相似文献   

20.
游凌志 《中国陶瓷》2012,(6):77-78,81
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源于古典粉彩与浅绛彩人物瓷画,秉承其文人画气息,并深受海上画派影响形成其独特艺术特色。民国新粉彩人物瓷画影响深远,及至当代仍发挥着非常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