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蛋黄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蛋黄洫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设计了正交实验.考察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蛋黄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蛋黄油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设计了正交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等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蛋黄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流体CO2从蛋黄粉提取蛋黄油。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过程的试验参数,从萃取的压力、温度以及原料的产地等参数对萃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蛋黄卵磷脂的功能用途、市场需求和生产工艺,对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制备蛋黄卵磷脂的几种典型工艺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比较,指出这些工艺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初步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实验考察了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三个因素对蛋黄中类胡萝卜素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选出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液料比12m L/g,超声提取时间10 min,超声提取功率200 W。最佳条件下类胡萝卜素提取率实测值为0.229 mg/g,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这说明响应面分析法可以优化超声法提取蛋黄总类胡萝卜素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_2萃取蛋黄油及数学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萃取器为 1.2L的试验装置上 ,在温度为 45℃、压力为 32 .0MPa、原料粒度 (D)为 1.2mm的条件下 ,进行了超临界CO2 萃取蛋黄油的研究 .考察了CO2 的流量和原料粒度对萃取的影响 .建立了超临界CO2 萃取蛋黄油的数学模型 ,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萃取过程 .根据模拟结果得到外扩散传质系数和流体流速的 0 .5 48次方成正比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正交实验法,以乙酸乙酯为萃取剂,在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60min的实验条件下提取出蛋黄油,对蛋黄油及豆油进行衍生化提取,再用GC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经分析对比可知,蛋黄油中,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豆油中,亚油酸棕榈酸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蛋黄油中的油酸占比最大,豆油中的亚油酸占比最大。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蛋黄油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超临界萃取方法,以二氧化碳作为溶剂,在比较温和的实验条件下,从蛋黄粉中萃取蛋黄油。实验条件为:温度35℃~75℃,压力25MPa~36MPa,CO2的流量约7.0kg/h。实验得到最佳的萃取条件为:55℃、28MPa~36MPa。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萃取阶段蛋黄油的组成类似。并且得到了不同实验条件下蛋黄油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9.
蛋黄磷脂的提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蛋白质不溶或微溶于某些溶剂的特点,用混合溶剂萃取粗蛋黄磷脂制备精蛋黄磷脂的工艺,该工艺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磷脂纯度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及其萃取的蛋黄油在抗皱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是目前在食品、日化行业新兴的提取方法,它具有不破坏萃取物成分、产品纯度高的优点,用SC—CO2萃取所得蛋黄油加入抗衰霜中,提高了抗衰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CO_2萃取青皮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蕾  曹纬 《化学工程》2007,35(9):75-78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中药青皮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青皮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并与水蒸气蒸馏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萃取压力对挥发油得率有显著影响,萃取温度及时间影响不显著,各因素作用主次关系为:压力>温度>时间。优选得到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1.5 h,得率为1.3197%,比水蒸气蒸馏法提高2.4倍,时间减少78.57%。超临界CO2萃取收率高、耗时短、品质好。  相似文献   

12.
系统研究了以加勒比松树皮为原料提取原花青素的方法及工艺条件。研究对比了常规溶剂浸提、超声波提取及微波辅助提取等方法对原花青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剂浸提采用 70% 乙醇溶液时原花青素的得率最高。在3种提取方法中,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效果较优。前者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较高的提取得率,而后者需进一步延长微波辅助作用后溶剂浸提的时间才能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超声波提取法的适宜提取条件为: 提取温度 50℃,功率 100 W,料液比1:11,提取时间 1.5 h;微波辅助提取法的适宜提取条件为: 功率 200 W,微波处理时间 30 s,料液比1:11,提取温度 50℃,提取时间 6 h。在上述条件下原花青素得率分别为 7.47% 和 7.69%。  相似文献   

13.
溶剂萃取新技术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筱筠  古国榜 《广东化工》2000,27(4):10-13,19
本文就溶剂萃取技术的新进展作一评述,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几种淀粉地取新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了 波萃取、微波萃取、电泳萃,磁场协助萃取、等。  相似文献   

14.
植物精油提取新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化工分离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精油的提取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提取技术和方法。介绍了植物精油的提取技术,包括超临界CO~2萃取、连续亚临界萃取、微波萃取、微胶囊双水相萃取、超声波萃取、分子蒸馏、酶法提取等方法,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分析,同时展望了植物精油提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酚类环境雌激素是最为常见的环境雌激素之一,其对人类、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介绍了酚类环境雌激素的种类和毒性,详细讨论了各种样品前处理技术,包括溶剂萃取、索氏提取、固相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加速溶剂萃取、膜萃取、固相微萃取、搅拌棒吸附萃取、分子印迹聚合物萃取、超声辅助萃取、离子液体萃取、浊点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并对酚类环境雌激素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12种不同种类的溶剂对儿童胶画颜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萃取效率的影响,发现乙酸乙酯作为溶剂时,萃取效率最高.比较了微波萃取、索氏提取、超声萃取、快速溶剂萃取这4种前处理方法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发现微波萃取效率最高.进一步优化了微波萃取的方法,萃取效率随着微波萃取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但是,当萃取温度从100 ℃提高到120℃时,萃取结果增加不明显,说明在100℃时,萃取已经相对完全.该前处理方法简单快速、提取效率高、使用的试剂毒性小、对环境友好,能够满足儿童胶画颜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萃取柑橘精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立  李延升 《广州化工》2011,39(10):85-87
以柑橘皮为实验材料,以柑橘精油萃取率为指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方法,在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投料量试验的基础上,经正交试验对柑橘皮中精油的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柑橘皮中精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32℃,投料量120 g,萃取时间2.5 h,柑橘精油的萃取率为3.60%。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固定床气化废水的3种物理萃取脱酚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型萃取脱酚技术——络合萃取脱酚,研究了不同络合萃取剂的脱酚效果及溶剂回收效果,分析了2种萃取技术的脱酚效果及经济成本。研究结果表明:物理萃取剂对多元酚的萃取率普遍低于80%,而络合萃取剂对多元酚的萃取效果均大于85%,络合萃取剂在水中的损失率(0.1%)普遍低于物理萃取剂(0.87%),络合萃取剂的回收采用碱洗方式,同时络合萃取技术的经济成本(20元/t)低于物理萃取的经济成本(30~40元/t)。  相似文献   

19.
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新技术及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亚临界水提取等几种近年来植物活性成分提取方面的新技术,及超声强化超临界CO2提取技术、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技术、超声强化亚临界水提取等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大黄为实验材料 ,利用半连续提取设备 ,分别采用简单提取和循环提取的方式 ,研究了溶剂流速对提取率和提取液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提取的速度快 ,极限提取率高 ,提取液浓度在初期很高 ,并随提取率增加而下降 ;循环提取溶剂用量和提取液浓度易控制 ,收率受级平衡限制而较低 ;适当增大溶剂流速可缩短提取时间 ,但会增加前者的溶剂消耗 ;在简单提取中引入回流对后期的提取有一定促进作用 ,回流的时间和回流强度值得研究。将简单提取和循环提取适当组合能够在保证效率的基础上使收率和提取液浓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