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于瑞萍  韩冬博 《软件》2013,(8):36-38
目的移动医疗信息系统是医疗信息化研究的重点,为了解决移动医疗系统中信息表示和信息交换问题。方法通过对移动电子病历信息交换的要求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PML的移动电子病历系统数据模型。结论与医疗物品及病人相关的数据可以更好的在该环境中进行交换,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药品领域、远程监护、医疗信息化、医疗设备管理等多个方面详细讨论了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在医疗物联网、物联网医学和健康物联网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医疗领域下物联网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面向医疗行业的物联网系统标准、电子病历的相关问题,以及病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named entity recognition,NER)旨在识别电子病历文本中的医疗实体,并将其归为预定义的医疗实体类别,为进一步的医疗关系抽取、医疗信息检索、医疗智能问答等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提供支持。系统梳理了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的定义、标注方法、评价指标及难点;从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难点及技术发展历程两个角度,综述了每类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方法的优势与不足;详细梳理了国内医疗领域命名实体识别的评测任务及数据集;详细讨论和总结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每一类难点的解决方案;总结全文并展望了医疗领域命名实体识别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移动医疗、远程监护需求的增加,医疗物联网的黄金时代正在破晓。医疗物联网的核心是医疗移动化和无线化,如何把互联网平台下的传统电子病历系统移植到物联网平台上,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物联网技术的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出发,建立基于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Zig Bee协议及PML技术的嵌入式电子病历系统,为医疗信息的采集、存储及传输提供解决方案,对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RFID技术在特殊医疗单位的应用。通过对病人佩戴RFID智能腕带,病院与病区的出入口安装RFID自动识别设备,配合电子围栏等辅助措施,防止病员离开受控区域,通过RFID信号覆盖,快速准确的进行病员定位。进一步与医疗HIS系统的整合,引入移动医生站与移动护士站系统,实现医嘱执行与HIS系统数据的回流操作,达到闭环服务的管理效果,加强对病员的全面管理,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普及化、医疗设备数字化及电子病历结构化的推进,医疗数据呈现爆发增长的特点.在深入研究探讨医疗大数据发展规律,提高对医疗大数据真实价值的认识的同时,如何有效保护数据的隐私安全现已成为广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医疗大数据自身特点以及存储环境等都为隐私保护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首先,介绍了医疗大数据的相关概念以及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二维条形码技术、专用腕带、电子病历、无线局域网技术和智能PDA移动终端的移动护理系统,很大程度的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确保护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的准确性,保证信息采集的实时性,同时为医疗护理管理过程控制提供必不可少的工具,保障医疗安全,克服了传统医院护理活动中的许多缺陷。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心化存储下个人电子病历共享中存在的单点失效、隐私泄露以及访问不可控等问题,设计了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隐私保护系统。该系统通过链上链下结合存储方式,提高了电子病历的存取速度,通过构建亲友链并进行基于秘密共享的数据分发,解决了病人无法提供私钥时的病历数据重构,设计智能合约实现数据访问的安全授权和高效共享。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具有正确性和实用性,对推动国家实施智慧医疗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联盟区块链技术,结合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IHE,探讨对跨区域电子病历共享模型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联盟区块链的电子病历系统模型,设计系统的四个智能合约。区块链存储患者关键医疗和交易记录,采用了改进的PBFT共识算法,该算法适用于P2P网络且能耗较低;医疗机构作为联盟成员互联互通,自动执行智能合约,通过授权可以共享和交换患者的完整病历信息。这个跨平台、安全可靠的医院间电子病历共享模型,对医疗大数据背景下共享医疗资源和提升医疗系统的服务质量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今后三年,国家每年将对医疗卫生系统投资80多亿元。电子病历、条码和移动等新应用的出现,进一步改善了医患关系,并且逐步避免了严重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为病人节省开支,还提高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和实体关系抽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EMR)产生于临床治疗过程,其中命名实体和实体关系反映了患者健康状况,包含了大量与患者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的医疗知识,因而对它们的识别和抽取是信息抽取研究在医疗领域的重要扩展. 本文首先讨论了电子病历文本的语言特点和结构特点,然后在梳理了命名实体识别和实体关系抽取研究一般思路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实体修饰识别和实体关系抽取研究的具体任务和对应任务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还介绍了相关的共享评测任务和标注语料库以及医疗领域几个重要的词典和知识库等资源. 最后对这一研究领域仍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文电子病历命名实体和实体关系语料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病历是由医务人员撰写的面向患者个体描述医疗活动的记录,蕴含了大量的医疗知识和患者的健康信息.电子病历命名实体识别和实体关系抽取等信息抽取研究对于临床决策支持、循证医学实践和个性化医疗服务等具有重要意义,而电子病历命名实体和实体关系标注语料库的构建是首当其冲的.在调研了国内外电子病历命名实体和实体关系标注语料库构建的基础上,结合中文电子病历的特点,提出适合中文电子病历的命名实体和实体关系的标注体系,在医生的指导和参与下,制定了命名实体和实体关系的详细标注规范,构建了标注体系完整、规模较大且一致性较高的标注语料库.语料库包含病历文本992份,命名实体标注一致性达到0.922,实体关系一致性达到0.895.为中文电子病历信息抽取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电子病历作为居民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是健全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关键所在。河南省作为电子病历首批 试点地区,目前其电子病历却发展缓慢,落后于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平均水平,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电子病历发展体系迫在眉 睫。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五个市的部分公众和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与河南省卫生厅主管人员进行访谈、听取留美博士的相关讲 座报告等方式对河南省电子病历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河南省电子病历发展存在的问题。运用信息组 织与信息检索学的理论与方法,从管理和技术层面创新性地提出解决电子病历发展困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iPad等移动终端查阅电子病历的需求,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和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技术,以良好互操作性和跨平台为目标,设计并实现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病历查阅系统。该系统将电子病历同军卫一号系统无缝接轨,提供适用于iPad的跨平台电子病历查阅模式,医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在患者床旁通过iPad查阅相关的临床诊疗信息,在投入使用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5年开始建设全院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了门诊、住院电子病历与HIS、LIS、RIS、PACS等系统的集成,并推进了电子病历在医疗、科研及随访中的深入应用,在优化门诊就诊流程,提高医疗、科研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根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电子病历成功的应用经验,总结出在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几个要素,这些要素是管理方面的自顶向下和目标导向要素、技术方面的集成、全面和价值要素,正是这些要素的实现,有效保证了医院电子病历系统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6.
Small physician practice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healthcare delivery system but are least likely to adopt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EMRs).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low adoption include investment cost, productivity loss, and lack of financial incentives. However, these factors do not explain why some small practices, which face similar challenges nonetheless assimilate EMRs, while others do not. We investigated the assimilation of EMRs from the theoretic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a survey of small physician practices and evaluated whether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barriers are related to EMR assimilation. We found that learning-related scale, related knowledge, and diversity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mall physician practices' stage of assimilation of EMR technology.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ome small practices are able to overcome the substantial learning barriers presented by EMRs but that others will require support to develop sufficient learning capacity. We consider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from this research and areas requiring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张鹏  曾广周 《计算机工程》2004,30(22):4-5,180
移动Agent强迁移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移动Agent研究的热点。该文对基于Java语言的移动Agent强迁移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简述了几个典型系统的强迁移实现方法,讨论了这些方法各自的特点。对在Java环境中实现移动Agent强迁移提出了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Robotic manipulation aims at combining the versat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mobile robot platforms with manipulation capabilities of robot manipulators. This survey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state-of-the-art development of collaborative robotic manipu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lling,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Then, the recent results in this fiel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coordination of multiple fixed manipulators, mobile robots and mobile manipulators, respectively. A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rison of various issues and promising approaches is given. Finally, a short discussion section is given to summarize existing research and to point out several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9.
路径规划是移动机器人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常见的几种蚁群算法,从蚁群算法结构、参数选取及优化、信息素优化等方面对已有的蚁群算法方法进行了分类综述,同时对多蚁群优化算法、融合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应用进行了分类比较与分析。从蚁群算法的理论研究、算法融合、多蚁群算法研究等方面对蚁群算法在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中的未来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SLAM)一直是移动机器人领域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它可以给机器人提供强大的环境感知能力;传统的依靠外部位置参考来定位的方法如果无法获得时,移动机器人需要即时定位自身位置来构建增量式地图,因此SLAM技术也就应运而生;对激光SLAM和视觉SLAM的研究现状及最新标志性成果进行了介绍,重点对以相机与激光雷达融合、相机与IMU融合、激光雷达与IMU融合为代表的多传感器融合SLAM技术展开讨论、系统地梳理了几种融合方式的优势与不足,同时介绍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语义SLAM,最后讨论了SLAM技术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存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