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2.
采用不同含量的增韧剂对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材料进行改性,考察了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性能变化及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材料的对比情况.研究表明:在一定的配方中,HIPS改性复合材料的流动性、韧性和耐候性均优于ABS材料的,对于部分领域的材料替代有较大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紫外光辐照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脓纳米管(ABS/CNTs)复合材料。在CNTs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体积电阻率(ρv)比基体树脂下降了10^7Ω·cm。在20~100℃温度范围内,复合材料的ρv受温度影响不大。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紫外光辐照下的CNTs在ABS基体中均匀分布,容易形成导电网络。复合材料在2~10GHz的微波频段内,具有较宽的介电损耗(约为21-50)。 相似文献
4.
日前,由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研究院研制成功的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专用料荻国家专利(专利号:ZL 01 136 257.X)。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双酚A型聚碳酸酯(PC)的热分解机理及热分解产物,综述了阻燃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无卤阻燃体系包括磷系、硅系阻燃剂及复配型阻燃剂的研究进展及相关阻燃机理,并指出了阻燃PC/ABS合金将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目前,PC/ABS合金的阻燃逐渐向着无卤、高效、低毒、环保的方向发展,提高阻燃剂的阻燃效率、减少添加量、降低成本和对环境的危害是今后阻燃的重要研究方向,且开发新型或复配型无卤阻燃剂已成为PC/ABS合金阻燃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苯乙烯-丙烯腈-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苯乙烯-丙烯腈-顺丁烯二酸酐三元共聚物(SAM)在工程塑料高性能化方面的用途,以及其本身作为基体材料使用时的性能;阐述了经SAM增容后,聚酰胺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合金所展示的优异低温抗冲击性能。从应用和生产角度,表明了SAM按其组成不同分别可用作基体树脂、增容剂、耐热ABS的基础原料等。国内已有批量的SAM产品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7.
8.
由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专利号CN1730543,公开日期2006—02—08)“一种低气味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树脂复合物”,涉及一种低气味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ABS材料配方如下:ABS(橡胶质量分数为0.05~0.3、丙烯腈质量分数为0.1~0.3、苯乙烯质量分数为0.4~O.7)100,疏水性分子筛材料0.5~5,增韧剂0~5,抗氧剂1680.1~1, 相似文献
9.
利用2,4,6-三(2,4,6-三溴苯氧基)-1,3,5-三嗪(溴代三嗪)及三氧化二锑对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进行阻燃改性,并利用ABS高胶粉对阻燃回收ABS进行增韧改性。研究表明:当溴锑的物质量之比为3 1∶时,阻燃效率最高,并且随着溴代三嗪及三氧化二锑总用量的增加,阻燃回收ABS的氧指数呈上升趋势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均呈下降趋势。而随着ABS高胶粉用量的增加,冲击强度呈上升趋势,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氧指数呈较小幅度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态硫化方法制备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丁腈橡胶(NBR)热塑性硫化胶(TPV),以氯化聚乙烯(CPE)为相容剂改善其界面相容性,研究CPE用量对TPV物理性能、Mullins效应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PE可显著改善ABS/NBR TPV的界面相容性,当CPE用量为6份时,TPV的综合性能较好;TPV在单轴循环拉伸过程中存在明显的Mullins效应,在相同的拉伸比下,TPV的最大应力、内耗能和损耗因子在第1次加载 卸载循环中最大,在第2次循环拉伸时显著下降,但随后下降幅度减小;与未相容TPV相比,相容TPV具有较高的瞬时残余形变、应力软化因子和损耗因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相容TPV的断面较为平整,NBR硫化胶粒子均匀分散在TPV的表面。 相似文献
11.
王元荪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2,(3):55
专利申请号:CN200910102353.1公开号:CN101665555申请日:2009.09.01公开日:2010.03.10申请人:宁波镇洋化工发展有限公司一种阻燃高抗冲型丙烯腈-氯化聚乙烯-苯乙烯树脂的连续本体制备方法,其包括:将氯化聚乙烯橡胶、丁二烯类橡胶、阻燃剂和助剂溶解于单烷基乙烯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羟基锡酸锌(ZHS)和锡酸锌(ZS)复配1,2-双(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聚物中提高其阻燃性和减少排烟进行了研究。BTBPE、增效剂和氯化聚乙烯(CPE)复配可以得到比工业用ABS较高的LOI值。 相似文献
13.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调节剂,在模试装置上合成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改性用橡胶——丁苯嵌段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与产品支化结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与产品门尼黏度、凝胶质量分数、微观结构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反应最高温度的升高,共聚物支化结构含量增大;当引发温度为55℃、反应最高温度为110~120℃时,产品支化结构含量约为5%,分子量分布约为1.12,其凝胶质量分数、微观结构含量与目标产品一致,丁苯嵌段共聚物的各项性能实测值符合ABS树脂改性用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基体,白油为增塑剂,热塑性聚氨酯(TPU)为极性改性剂,SEBS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为相容剂,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共混挤出制备了用于包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的包覆料,考察了填料种类和TPU、白油及SEBS-g-MAH的用量对包覆料物理机械性能、黏结性能及微观相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PU用量的增加,SEBS包覆料的邵尔A硬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均提高,且对ABS的剥离强度增大,综合考虑,TPU最佳用量为50份;在碳酸钙、滑石、云母和高岭土4种填料中,碳酸钙填充的SEBS包覆料对ABS的剥离强度最佳,滑石的效果最差;随着白油用量的增加,SEBS包覆料对ABS的剥离强度减小;加入SEBS-g-MAH后,SEBS包覆料的相界面不明显,趋向于形成连续相结构;随着SEBS-g-MAH用量的增加,包覆料对ABS的剥离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SEBS-g-MAH用量为5份时,剥离强度达到最大值(2.5 k N/m)。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酸丁酯三元共聚物(BNBR),考察了引发剂、乳化剂及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对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BNBR的微观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BNBR的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反应诱导期缩短。引发剂及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均可提高反应速率,而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用量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BNBR共聚体系的表观反应活化能为27.97 kJ/mol,BNBR胶乳粒径分布均匀。BNB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丁腈橡胶(NBR),二者相差约10 ℃,BNBR在低温下的动态力学性能优于NBR。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丁二烯-丙烯腈-异戊二烯三元无规共聚物(NBIR)及其加氢产物(HNBIR)的结构特征,并以凝胶渗透色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其相对分子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结构参数。分析了核磁共振波谱特征峰的峰位并按峰面积定量计算了NBIR的结构组成及基团含量,以此为基础采用分子模拟法构建了NBIR的分子模型,并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了HNBIR的内聚能密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半分解温度等参数。结果表明,HNBIR中的结合丙烯腈含量是影响其耐低温及耐油性能的关键因素,而氢化度的增大使得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得以提高,耐低温性能减弱。分子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数据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三(三苯基膦)氯化铑[RhCl(PPh3)3]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对自制的丙烯腈-丁二烯-异戊二烯三元无规共聚物(NBIR)进行催化加氢,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氢化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45℃、反应压力为3 MPa、催化剂质量分数占原胶的0.46%、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该催化剂对NBIR有最高加氢反应活性,氢化度可达到76.1%,氢化物只有1个玻璃化转变温度(-15.9℃),耐热分解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中的橡胶粒子相形态难以精确调控的问题,提出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乳液聚合合成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并通过共混制备嵌段型ABS树脂,研究嵌段共聚物分子结构对材料相形态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乳液共混可制得橡胶粒子均匀分散的ABS树脂,与市售产品相比,采用两嵌段共聚物为增韧剂的嵌段型ABS树脂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将增韧剂改为三嵌段共聚物,材料的拉伸断裂韧性能进一步提升,但缺口冲击性能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采用本体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为反应单体,加入引发剂、链转移剂合成了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SAM)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引发剂种类、用量及链转移剂用量对三元共聚物摩尔质量的影响,寻求最优的合成条件;并以自制的SAM来增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探讨了SAM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三元聚合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效果优于过氧化苯甲酰(BPO),苯乙烯、丙烯腈、马来酸酐物质的量之比为60:38:2,链转移剂十二硫醇(TDM)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的用量均为单体总质量的0.1%时,可获得摩尔质量为80 000g/mol左右的三元共聚物SAM;SAM对PC/ABS共混物起到了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