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其发病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结核性胸腔积液常富含蛋白质,如果治疗不及时,最终可致胸膜肥厚粘连,导致肺脏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甚至形成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水和血清ADA(腺苷脱氨酶)联合胸水抗结核抗体检测对结核性胸水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3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ADA和胸水ADA以及胸水中抗结核抗体IgG进行检测。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抗结核抗体TB-Ab阳性率为65%,胸水ADA>45U/L者34例,阳性率85%,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90%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ADA/血清ADA比值>1.0。联合三种检测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可高达97.5%和96.88%。结论胸腔积液ADA水平和抗结核抗体检测联合胸水ADA/血清ADA比值的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较单一测定胸水ADA可显著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对4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均为胸腔中到大量积液)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内引流,至无液流出。对照组为传统胸腔穿刺术按传统胸腔穿刺术抽液,3d1次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不超过1000mL。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中大量胸腔积液比传统胸腔穿刺术安全性高,疗程短,胸膜增厚等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超声的不同表现。方法对186例结核性和62例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超声检查。结果发现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纤维回声带水平有明显不同。结论超声检查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至2009年进行结核性胸膜炎穿刺手术的患者300例,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2008年1~12月未实施护理干预的124例患者为对照组,2009年1~12月实施护理干预的176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主要由医生管理,护士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指导,实验组除常规护理指导外,同时实施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胸水吸收情况、结核病中毒症状是否缓解、麻醉及疼痛的耐受能力、胸膜是否发生粘连包裹、穿刺部位皮肤是否感染,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胸水的不完全吸收、结核病的中毒症状、胸膜粘连包裹、穿刺部位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以上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效果,缩短了患者的住院疗程,减轻其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力克肺疾片为主要治疗方案,治疗Ⅲ型肺结核12例,粟粒型肺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17例。总有效率近期疗效几乎100%,远期治疗有待观察。研究显示力克肺疾片是耐受性好、疗效高、副反应轻微。对异烟肼(INH)抗药者,用力克肺疾片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胸腔置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是今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治疗技术,相对以往反复多次胸穿刺抽胸水的方法,此法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的技术。我院自2010年5月开展此项治疗技术,已成功治疗了12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力克肺疾片为主要治疗方案,治疗Ⅲ型肺结核12例,粟粒型肺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17例。总有效率近期疗效几乎100%,远期治疗有待观察。研究显示力克肺疾片是耐受性好、疗效高、副反应轻微。对异烟肼(INH)抗药者,用力克肺疾片仍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抽取120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住院号奇偶分成2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总体有效率为91.6%,远高于对照组总体有效率80.0%(P<0.05)。实验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6.7%,出血发生率为16.7%,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脏事件21.7%,死亡8.3%,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AMI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均属于尿激酶溶栓治疗,共45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共26例,对其再通情况和治疗后并发症、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胸痛缓解时间、心肌酶谱峰等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6h以内和6~12h血管再通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和病死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确切,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治疗结核性肥厚性胸膜炎的新方法。方法对我院治疗的50例结核性肥厚性胸膜炎病例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用微波治疗机治疗,2个月后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微波治疗后的患者,胸水吸收的时间缩短,胸膜厚度明显变薄。结论微波治疗结核性肥厚性胸膜炎疗效明显,操作简便、费用低廉,适宜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40例患者的分析,在治疗方法、治疗结果的研究上,并加以讨论,分析了中药硬膏治疗结核性冷脓肿的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15.
脑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引起局部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凝集,导致血管管腔狭窄、闭塞,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促进血流供应为主要手段,抗凝溶栓治疗为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脑血栓形成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较高,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联合可早期达到脑血流的早期再灌注,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现将我院5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及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甲硝唑)脓毒症大鼠的疗效与血清喹啉酸(Quinolinic acid,QUIN)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和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甲硝唑)联合治疗,并设假手术组。分别于术后4、12、36、72和144 h记录大鼠死亡情况,并计算存活率;进行白细胞及分类计数;采用气质联用法检测血清QUIN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术后4 h开始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12 h达峰值并出现动物死亡;血清中QUIN水平术后12 h开始明显升高,72 h达峰值并持续保持高水平。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大鼠的死亡率、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抑制血清中QUIN水平的升高。地塞米松单用无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死亡率的作用,但可显著降低血中白细胞总数和QUIN水平,而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结论血清QUIN水平与脓毒症的炎症进程密切相关,其变化可能是预测脓毒症转归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治疗,总有效率为53.23%;治疗组患者,经过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总有效率为0.95%;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χ2值为10.90,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否则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病率及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6,(8)
目的探讨急性冷应激对大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分泌及其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常温饲养组和急性冷应激6、12、24 h组,每组10只。试验大鼠经冷刺激后,收集大鼠血液,分离血清和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各试验组大鼠血清中糖皮质激素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浓度,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R基因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冷应激各组大鼠血清中CORT浓度均显著高于常温饲养组(P0.01);急性冷应激各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R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常温饲养组(P0.05或0.01)。结论急性冷应激可促使试验大鼠血清CORT浓度持续升高,该过程伴随着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GR表达水平的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