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述了柴油机可靠性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国产柴油机存在的主要可靠性问题,提出了进行台架可靠性试验考核,成立故障分析专家小组分析故障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列举了某台柴油机可靠性试验中的故障、故障排除、整改及验证情况。阐述了进行柴油机台架试验的实际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畅晓鹏  张伟  邱耀 《柴油机》2021,43(5):39-43
针对船用柴油机可靠性与质量脱节、可靠性需求识别难及可靠性技术状态管理的问题,在研究柴油机可靠性与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可靠性技术与典型质量工具的融合方法;构建了适用于船用柴油机的可靠性需求工程,并分析了可靠性需求的工程阶段和所需的可靠性分析项目;研究了可靠性与产品技术状态管理的关联,并提出了可靠性技术状态管理方法.结...  相似文献   

3.
孙俊 《柴油机》2009,31(3):24-29
以柴油机的可靠性模型为基础,将柴油机的可靠性指标分配到各组件层次,分析了柴油机各分系统主要部套件的故障模式与失效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市场对柴油机性能、排放、可靠性等技术指标要求的不断提高,广大汽车和柴油机用户对作为柴油机心脏部件的喷油泵的可靠性指标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这就要求喷油泵总成的生产企业除满足柴油机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外,采取各种措施和途径,不断提高喷油泵总成的使用可靠性。 提高喷油泵总成的产品可靠性,可以通过应用先进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对影响可靠  相似文献   

5.
以某重型商用柴油机为例,以大量用户维修数据为信息源,分析了衡量柴油机可靠性的典型参数,包括里程、失效数、失效部件、失效季节以及平均无故障间隔里程等,评估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低大载荷周期性运动件的失效数是改善商用柴油发动机可靠性的关键。研究还发现,该型柴油机的平均无故障里程较高,失效数较低,早期失效率虽然高于寿命期内的平均失效率,但相应的故障性质比较轻微,说明该型柴油机的可靠性已经具有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黄宪 《柴油机》1998,(1):7-11
介绍6170ZC型柴油机研制过程中为提高柴油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率与机油消耗率和提高工作可靠性所进行的设计研究以及样机性能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中冷及其它措施后增压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都达到了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7.
熊南峰  傅戈雁 《内燃机》2005,(1):11-12,17
应用可维修系统随机故障过程模型理论,对国产190A型柴油机进行了可靠性和维修性试验。根据偶然故障期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试验数据,提出了190A型柴油机的有效性评估模型,同时针对190A型柴油机给出了具有工程参考价值的柴油机有效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胡金寿 《柴油机》2003,(3):37-39
介绍了柴油机设计、工艺制造可靠性的21个案例,分析认为零部件失效不仅仅是零部件本身的制造质量或是设计可靠性差引起的,而是涉及系统的问题。指出应从改进设计和工艺着手来提高柴油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船用柴油机使用工况特点,降低12V135船用柴油机的标定转速,提高柴油机的低速扭矩。通过增压器的优化匹配,改善了柴油机的经济性、动力性和可靠性,特别是柴油机的低速性能有了明显的改善,进一步提高了12V135船用柴油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苏子正 《柴油机》1996,(1):10-13
近年来国外柴油机可靠性研究动态苏子正20年来,在用户要求以及相关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柴油机这种用途广泛的常规动力机械在结构上和性能上有了飞跃的发展,其中包括用户非常关注的柴油机可靠性方面的研究。笔者最近查阅了近年来一些国外柴油机可靠性研究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评估涡轮增压柴油机系统可靠性的新方法。涡轮增压柴油机系统零部件的故障模式与3个重要参数有关,即故障模式发生概率、致命度及由故障模式而引起的损伤概率,在本方法中这3个参数用模糊语言变量来表示,由这3个参数合成则可得到零部件的可靠性评分,利用证据推理方法合成各子系统零部件的可靠性评分得到各子系统的可靠性水平,从而进一步得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水平。文中以涡轮增压子系统的可靠性评估说明了该方法在涡轮增压柴油机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陆卫东 《柴油机》1996,(5):21-22,34
柴油机的精密偶件是柴油机的关键零件,其工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柴油机的运转和可行性。因此研究精密偶件的材料选择及热处理对提而其工作可靠性,适应柴油机向大功率、高负荷和高指标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次点火提高LPG发动机点火可靠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液化石油气(1iquefied petroleum gas)为燃料的发动机对点火系统的要求较普通汽油发动机高,由于其可能存在失火使LPG发动机的怠速稳定性不佳。对应用多次点火方式提高LPG发动机的点火可靠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设计了通过ECU控制点火提前角的多次点火系统,并通过怠速稳定性间接验证了多次点火对点火可靠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次点火有助于提高点火可靠性,特别在点火提前角过大或过小、空燃比偏离最佳点火比例时。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天然气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之一,活塞的可靠性决定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针对某天然气发动机出现的活塞熔顶问题,改进活塞设计,采用冷却油腔,并测量了活塞表面温度场.结果表明,采用冷却油腔后活塞顶面温度下降最大达到近48℃,明显降低了活塞的热负荷,活塞的可靠性和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CY6 10 8Q型柴油机改装为天然气 /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有关情况。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对原机的改动不大 ,但改装后的双燃料发动机与原机相比 ,动力性却略有提高 ,排气烟度也大幅度地改善 ,油气转换方便、并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基本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7.
燃烧室部件耦合系统过渡工况传热全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内燃机的起动、停车、加载等运行工况发生急剧变化(过渡工况)过程中,其燃烧室部位外于强烈地被加热或被冷却状态。这种热冲击增加了部件的动态疲劳热应力,给内燃机的可靠性带来严重恶果,是导致燃烧室部位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燃烧室部件的传热研究是热负荷计算和评定的基础,对内燃机的可靠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作对燃烧室部件活塞组气缸套耦合系统在过渡工况下的耦合传热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建立了描述这一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了125风冷柴油机在各种过渡工况下的传热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