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铝产业是新兴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再生铝生产国和消费国,再生铝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的主渠道之一。中国再生铝产业是一个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行业,同时又是一个亟待产业升级的领域。我国是全球铝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巨大的需求使得我国在回收利用废铝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入世十年,中国再生铝产业发展迅速,再生铝生产在资源利用、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因此,国家在限制原铝产能规模的同时,对再生铝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再生铝已成为我国铝工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再生铝行业现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在外资和民营资本的推动下,掀起了再生铝  相似文献   

2.
我国再生铝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国内、外再生铝产业的发展及现状,指出再生铝产业的优势和我国发展再生铝产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我国再生铝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再生铝产业具有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优势,是铝工业可持续展的重要途径,尤其在我国铝土矿资源匮乏和国家大力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以及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形势下,发展再生铝产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我国再生铝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四十载发展,我国再生铝原料供给不断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三五"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国再生铝产业基本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各有关单位、再生铝生产企业:2009年对于中国再生铝产业来说极为关键,在经济危机向纵深发展,实体经济遭受重创的形势下,再生铝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已经迫在眉睫。据此,中国再生铝企业家俱乐部以中国《资源再生》杂志、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各有关单位、再生铝生产企业:2010年对于中国再生铝产业来说意义重大,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趋势下,国内汽车和小家电的热销局面使得用铝量迅速回升,特别是在国家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很多从事铝生产、加工的企业介入再生铝领域,加剧了再生铝产业的竞争。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改进生产工艺、发展新型高端产业成为了企业的首选。据此,中国再生铝企业家俱乐部以中国《资源再生》杂志社、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所、上大环球再生金属研究所、中华压铸网为依托,拟于2010年4月13~16日在江西南昌举办中国再生铝产业链发展2010年度论坛暨第七届中国再生铝加工技术升级研修班。  相似文献   

6.
《资源再生》2010,(2):66-67
各有关单位、再生铝生产企业:2010年对于中国再生铝产业来说意义重大,在全球经济回暖的大趋势下,国内汽车和小家电的热销局面使得用铝量迅速回升,特别是在国家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的政策方针指引下,很多从事铝生产、加工的企业介入再生铝领域,加剧了再生铝产业的竞争。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改进生产工艺、发展新型高端产业成为了企业的首选。据此,中国再生铝企业家俱乐部以中国《资源再生》杂志社、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所、上大环球再生金属研究所、中华压铸网为依托,拟于2010年4月13~16日在江西南昌举办中国再生铝产业链发展2010年度论坛暨第七届中国再生铝加工技术升级研修班。  相似文献   

7.
再生铝产业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利于保护环境,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者简述了我国再生铝资源储量和再生铝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产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但发展潜力巨大。此外,介绍了再生铝生产中目前关注度还不高的新技术、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电解铝产业西部转移是大势所趋,再生铝的西部转移成了行业内探讨的热门话题。西部并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再生铝产业的条件和基础。西部再生铝产业更多的是依赖内生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资源的日益紧张,环境治理等附加成本的不断提高,再生铝的生产优势日渐凸显。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再生铝产业得到了有力的扩张,可以说,发展再生铝产业可以解决我国铝行业面临的利润危机、能源困境,符合当今世界铝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相关政策的需要。可以说,再生铝产业能否健康发展也是衡量我国从铝工业大国向铝工业强国转变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单介绍了铝的发展过程及其优势特点,对大力发展再生铝产业的好处和意义进行了比对;并分析了我国再生铝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和世界发达国家再生铝产业方面的差距,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观点;同时指明再生铝是铝工业持续发展实现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资源,应快速高效率的发展我国的废铝回收与再生行业,全面打造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正>这三年,我国再生铝产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双碳战略、更加重视资源保障,很多地方、很多企业进入再生铝产业。2022年我国再生铝产量865万吨,产能达到1840万吨,正在规划和建设的产能还有1000万吨左右。在看到再生铝产业快速发展感到振奋的同时,也为产能增长过快、原料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整体运营管理水平不高而感到担忧。从2000年开始,我服务再生有色金属产业23年,前十年产业正名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快中国再生铝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深入了解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步骤,准确分析2011年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投资重点等重大问题,全面提升再生铝熔炼企业技术与装备水平,实现再生铝产业档次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资源再生》杂志社。  相似文献   

13.
王恭敏 《资源再生》2009,(11):15-17
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几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再生铜产量占铜消费量的比例普遍在50%~70%以上,再生铝产量占铝消费量的比例普遍在60%~80%以上,而2008年中国再生铜、再生铝占铜加工材、铝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仅为24.1%和17.3%,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对再生铝产业的持续科技创新、拓宽产品种类、扩大应用范围、增强企业竞争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广大再生铝企业准确把握当前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上下游的发展动向,全面提升再生铝企业技术与装备水平,实现在新起点上的产业升级,推动中国再生铝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资源  相似文献   

15.
各有关单位:为了加快中国再生铝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深入了解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步骤,准确分析2011年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投资重点等重大问题,全面提升再生铝熔炼企业技术与装备水平,实现再生铝产业档次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资源再生》杂志社、  相似文献   

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就出台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加速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范化发展,并明确提出到2015年时,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12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占当年铜、铝、铅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时,再生铜、再生铝行业要形成一批  相似文献   

17.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是中国再生铝产业蓬勃发展的五年,我国再生铝产量和消费量已位居全球首位,快速发展的再生铝工业与我国制造业特别是汽车摩托车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伴随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提交,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将实现新的产业战略转型。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再生金属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废料的预处理、熔炼、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从而推动我国再生金属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再生铝产业一直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随着美国、欧洲"两债危机"的蔓延,又给这个产业"雪上加霜,再生铝产业直在"微利"的边缘中挣扎、彷徨、踌躇与思考…… 我国再生铝产业从70年代开始起步,虽然当时行业处于草创时期,但平均利润率却可达50%,在再生有色金属领域中俨如"王者".尽管中国再生铝产业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再生铝产量由2002年的130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400万吨.可是随着竞争的加剧,行业平均利润急速下滑,目前已不足3%甚至更低.  相似文献   

19.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9,(4):62-62,F0003
由中国《资源再生》杂志社、北京中色再生金属研究所、上大环球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究所、中国再生铝企业家俱乐部、中华压铸网等单位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再生铝产业升级和技术研修班于4月24日-27日在上海五角场华美达酒店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再生铝企业的五十余名负责人、技术骨干和知名专家在为期三天的研修班上就中国再生铝产业的技术和经济状况、再生铝的原料市场以及产品流向、新设备研发和应用、再生铝产品质量的提高、再生铝的国内市场与出口、新型炉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中国铝合金压铸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市场走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5月的重庆,姹紫嫣红、枝繁叶茂,一年一度的再生铝产业链发展论坛暨第十一届冶炼加工技术升级研修班5月17~18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举办。70余位再生铝产业界的代表和专家会聚重庆天来大酒店,共同参与此次再生铝产业的年度活动。今年论坛主要围绕"铸造再生铝合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