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用模糊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油储预测的研究思路.在对油储主特征向量的构成有较好认识且对各主特征值的提取质量可靠的情况下,文中提出的用已知标准样本,通过模糊迭代自组织算法获得各聚类中心,进行油储预测是该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金燕 《天然气工业》1997,17(2):24-27
文章介绍了模糊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的算法原理,提出了将该技术用于测井分析进行气水界面确定和含气面积圈定的方法。首先从复杂碳酸盐岩气藏的地质特点出发,充分应用测井信息,在建立复杂碳酸盐岩气水模型的基础上,求准对储层流体识别较敏感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泥质含量、视地层水电阻率及储渗条件综合判别值等五个参数;再运用模糊迭代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对多井气水干层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准确地确定整个构造的气水界面;最后结合地震资料预测与圈定了含气面积,为天然气储量计算提供了有力依据。该方法成果已应用于川东龙门、五百梯和肖家沟等气田,得到了良好的地质印证,在大天池构造带整体综合评价的含气面积圈定上见到了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自组织神经网络定量分析内燃机油粘度指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自组织神经网络仅具有的定性分析功能进行了发展,将自组织神经网络从无监督聚类方法改为有监督聚类方法,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内燃机油粘度指数定性分析模型;从自组织神经网络连接神经元权重中提取定量信息,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内燃机油粘度指数定量分析模型。该方法不仅实现了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内燃机油粘度指数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而且能够优化自组织神经网络的训练。使用了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牌号的内燃机油,用20个样品作为训练集训练该模型,用10个样品作为测试集检验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内燃机油的近红外光谱中含有与粘度指数相关的信息,用该模型能够实现对内燃机油粘度指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为典型自生自储致密油藏,储层物性差,纵向裂缝较发育,单井产量受多因素综合控制,无法用常规油藏勘探开发思维及已有行业评定标准进行分析。通过对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进行研究,结合《SYT6943–2013致密油地质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预测川中侏罗系大安寨段致密油甜点区,并和当前掌握的地质情况与开采情况对比。研究表明:使用层次分析法可将模糊定性的地质结论量化为科学权重,有效解决了因地质资料不足而造成的分析瓶颈,降低了勘探风险;但致密油属非常规油藏,与常规油藏差别大,评估时各参数并不是越高或者越低越好的线性关系,而是需要找出参数区间或者上下限;层次分析法需与行业标准结合运用才能提高运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缝洞性碳酸盐岩油藏储渗模式及其开采特征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的下奥陶统缝洞性碳酸盐岩储集层中的次生裂缝或溶蚀孔洞是其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为更好地认识此类油蔽的开采特征,根据储集体内缝洞之间的组合关系,提出了6种储渗模式。从缝洞性储集体的类型角度分析油井的开采特征,结果表明:钻遇裂缝溶洞型储集体的油井一般见水前高产稳产,见水后递减幅度最大;钻遇溶洞裂缝型储集体的油井产量中等,见水后产量递减幅度较小;钻遇裂缝基质型储集体的油井对开发贡献很小。结合油井开采特征,用统计方法预测了储集体的平面分布。与储集层建模结果对比,二者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滚动勘探开发阶段精细储集层预测技术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经多年研究,针对滚动勘探开发阶段面临的问题,提出适应中国复杂地质条件的精细储集层预测思路,相应的配套技术主要有:精细构造解释技术,测井沉积微相建模技术,测井数据校正与标准化处理技术,储集层测井响应研究技术,高精度储集层反演技术,储集层建模技术,储一计算与井位部署。整个研究过程是既分层次又统一的迭代式研究过程,可使研究程度不断深入,提高储集层预测精度(垂向分辨率达到4-5m)。在大港油区周清庄油田的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十分有效。彩图4图4参4(王西文摘)  相似文献   

7.
油储地球物理不仅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油气田开发与管理中也越来越重要,以前发表的有关油储地球物理的文章大都是针对陆上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本文在全面介绍油储地球物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侧重说明了海上地球物理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内燃机油的红外光谱信息与其高温清净性能的相关性。根据内燃机油的红外光谱信息,采用量化自组织神经网络数学模型预测内燃机油的高温清净性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红外光谱快速检测内燃机油高温清净性能的方法。结果表明,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误差都能够满足对内燃机油高温清净性能测试的要求,红外光谱分析为快速检测内燃机油的高温清净性能提供了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沟通烃源岩与储层的通源断层在活动期会产生诱导裂缝、碎裂岩或断层岩,对油气运移起输导作用。受断层活动强度、两侧岩性、断层岩泥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断层不同部位(断片区)对流体的输导能力存在差异。断层输导差异性定量评价有助于断控致密油气成藏有利区预测。基于断层生长指数、断生裂缝系数和岩石破裂压力等参数,提出断层输导指数计算方法,明确了断控致密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根据烃源岩厚度、成熟度及类型等参数,计算烃源岩系数,综合分析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渤深4断层各断片区的输导指数、烃源岩系数、源储压差、有利储集相带等,建立断控致密油气成藏有利区分类标准,预测的成藏有利区得到了勘探实践证实。结果表明:按断片区计算断层输导指数,可以定量评价断层输导能力的差异性;高源储压差、通源断层差异输导和断层岩侧向封堵是断 控致密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生命旋回预测方法是目前运用最为广泛、技术成熟的油气田储产量趋势预测方法。但目前所使用的生命旋回模型在预测中难以考虑多个与储产量增长息息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得预测效果不好、精度不高。针对目前的生命旋回模型预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储产量数据序列优化技术降低了异常数据带来的预测风险,并提出了在传统生命旋回预测模型中引入储产量增长影响因素的新方法。采用上述新方法对某气区天然气储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改进的生命旋回模型对天然气的储量增长趋势预测有着很好的效果,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一种井漏层位钻前风险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钻井过程中井漏层位的确定是堵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也是复杂地层钻井的难点。为了避免发生井漏和保护油气层,必须准确地找出漏失层位。传统确定漏失层位的方法都是在井漏发生之后根据井漏的各种特性来确定,这样不可避免地导致钻井液漏失和油气层污染。针对该问题,在对油田大量井漏参数进行数学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模糊识别数学理论,根据井漏各参数之间存在的模糊关系,确立了欧氏贴近度与井漏程度的关系,建立起漏失层位模糊识别钻前风险预测模型。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准确,可操作性强,经济成本低。该技术在预测井漏层位风险程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动态评价技术在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是大型碳酸盐岩溶洞型油气藏,其储渗空间主要为大小不同的溶洞、裂缝带、溶蚀孔隙等组成,该油气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单纯用静态资料来认识这类油气藏是非常困难。文章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和信息进行该类型油气藏研究的新思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处理非线性相关参数预测方面的优势,并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结合试井成果,选用已知油井的产量、油嘴、油压、含水率、气油比、原油密度等6个开发动态参数作为样品输入数据,推导出影响油气藏开发的重要参数(地层系数)与生产信息的关系,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储层参数的结构模型。通过塔里木盆地塔河油气田实例研究,说明了利用动态信息评价油气藏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储层预测和非均质性分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胜利油区基岩潜山储集体分布预测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胜利油区基岩潜山储集体发育的控制因素较复杂,造成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空间非均质性极强,分布预测研究难度很大.目前主要应用的预测技术有:基于控制因素分析的地质预测技术、应力场分析技术、相干体分析技术、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和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等,其原理与适用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在对技术进行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基岩潜山这种复杂储集体,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储集类型和资料条件,选取合适的多种预测技术进行综合预测,从而提高储集体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均质地层变井储试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油气比油井,低渗气藏大范围内压力恢复时变井储效应将对井底压力动态产生影响,直接用数值方法对Peter变井储时试井分析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并系统分析了各参数对变井储时压力动态的影响及变井储时压力导数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塔河油田在碳酸盐岩油藏能量弱的定容性单井缝洞单元进行了注水替油试验,大幅度提高了原油采收率。通过全面分析塔河油田大量现场注水替油资料,提出了以下注水替油技术:选择通过机采手段无法正常生产的定容性油井进行注水替油,并优先选择溶洞型储集体油井;注水替油前要尽可能利用天然能量,在地层压力难以维持正常机抽生产时进行注水替油;在注水替油的第一个周期,周期注采比应控制在0.25~0.50;溶洞型储集体油井早期注采比应控制在1.0~2.0,中后期控制在0.5~1.0;裂缝性储集体油井早期注采比应控制在0.8~1.5,中后期控制在0.3~0.8;溶洞型储集体油井前期可适当提高注水速度,裂缝性储集体油井的注水速度不宜过高;注水压力应低于井口承压能力和地层破裂压力;注水焖井后开井产液量不能高于注水前正常生产时的产液量。这些技术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水替油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油储系统火灾事故的发展蔓延将导致灾害更为严重的二次或次生事故,为较准确掌握事故可能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趋势,根据情景分析思想,提出了基于案例和随机网络的油储系统火灾情景推演方法,构建了情景推演随机网络模型。通过对国内外173例石油储罐典型火灾爆炸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总结出油储系统火灾事故应急过程中20种主要情景,构建了油储系统火灾事故情景演化路径图,并运用随机网络方法将其转化为油储系统火灾事故情景演化随机网络,通过随机网络解析算法,求得了情景演化路径的可能发生概率、平均发生时间、发生时间方差等特征值。在情景可能发生概率求解中,提出了综合考虑由案例统计得到的情景条件概率和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修正的专家评分得到的情景经验概率相结合的情景发生概率求解规则。以大连“7·16”油库火灾爆炸事故为例,通过与实际事故发展演化过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案例和随机网络的油储系统火灾情景推演方法和推演随机网络模型,较好地解决了事故发展演化过程的定性和定量描述问题,为油储系统火灾事故情景演化态势的判断从概率统计意义上提供了新的量化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7.
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一套云质岩储集层,是致密油勘探的重点区域和层位。该区域致密油以源储一体及源储互层为特征,形成了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根据钻井、测井、地震及样品实测数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详细剖析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石油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考虑致密油储层的孔隙度、储层厚度以及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等因素,确定了致密油资源评价参数分类标准,将芦草沟组上、下“甜点体”各划分出Ⅰ、Ⅱ、Ⅲ类有利区。使用小面元容积法对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有利区进行资源预测,芦草沟组上、下“甜点体”石油地质资源量分别为4.72×108、7.49×108t。研究表明,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致密油可划分为源储互层型、源下储上型、源上储下型和源储一体型4种类型。通过中美致密油形成条件、资源潜力和开发现状对比,提出美国致密油大多为海相,技术可采资源主要分布在前陆盆地的二叠系、白垩系和泥盆系,主要富集在Permian、Western Gulf和Williston 3个盆地,主要储层为碳酸盐岩;中国已发现的致密油均为陆相,技术可采资源主要分布在克拉通盆地和裂谷盆地的三叠系、白垩系和古近系,主要富集在鄂尔多斯、松辽和渤海湾3个盆地,主要储层为砂岩。中国致密油资源潜力大、分布范围广,但地质与地表条件复杂,规模开发需要较长时间理论认识和工程技术准备,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预测2030年我国致密油年产量有望达到(1 500~2 500)×104t,将成为石油生产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陆相湖盆富有机质页岩形成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分析,明确不同湖盆类型陆相优质烃源岩发育条件存在巨大差异性,淡水湖盆形成的泥页岩层系以长英质-黏土质页岩为主要岩相,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一段和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段为典型代表;而咸水湖盆陆相页岩以富碳酸盐-蒸发岩类岩相为主,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是典型的实例。中国陆相页岩层系具有互层/夹层、混积页岩和黏土质页岩等3种主要岩相组合类型,它们控制了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源-储耦合特征、烃类差异演化和流体性质多样性。互层/夹层型页岩源-储分离、近源运移;混积页岩宏观上源-储一体,微观上源-储分离;黏土质页岩源-储一体,整体含油。多重证据揭示,无机孔是中-低成熟陆相页岩油最有利的储集空间类型,它们与多类型、多级次微裂缝耦合形成有效的孔缝网络系统,自封闭作用有利于页岩油气原位或近源保存。在典型盆地陆相页岩层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良好的源-储耦合关系、适宜的热演化程度和自封闭性是陆相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初步建立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差异富集模式。断陷湖盆陆相页岩油勘探应重视缓坡带中-低成熟纹层状页岩和深洼区中-高成熟富黏土质页岩层系,而互层/夹层型和中...  相似文献   

20.
页岩油勘探开发突破的关键在于储层层理缝的表征及预测,其成因机制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致使预测技术遭遇瓶颈。在岩心和薄片尺度(mm级)层理缝识别、电阻率成像和常规测井尺度(m级)层理缝评价的基础上,发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上甜点段层理缝在白云岩储层中最发育,其次为白云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且多发在致密储层分布区,与储层基质孔隙度具有负相关性。结合三维地震数据预测的岩性分布及反演的孔隙度分布,利用井-震信息尺度匹配技术,探索了岩心“点”、测井“线”、地震“面”递次推进的页岩储层层理缝预测技术,融合了岩心识别准确、测井曲线纵向分辨率高、三维地震数据横向连续性强的显著优势。在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27口井上甜点段进行验证,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8%,应用效果良好。该技术的应用可为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有力支撑,对其他盆地页岩油储层评价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