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非均质性是油气藏的基本特性,也是影响油气面采收率的重要因素.它是反映油气藏的渗透率、孔隙度、有效厚度及其连通性的综合特征参数.不同油气藏在投入开发后,其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分布曲线与油气藏自身的非质均性有密切关系.利用伽马分布描述油气藏产量随时间的变化,研制了典型曲线的理论图版,通过拟会求解,可判断油气藏的非均质程度.  相似文献   

2.
许艳 《石油知识》2003,(2):12-12
目前,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天然气产量产自天然裂缝性油气藏,21世纪裂缝性油气藏将是油气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之一。在我国,裂缝性油藏分布也非常广泛,其产量在我国的油气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裂缝性油气藏由于孔隙度低,非均质性强且裂缝分布复杂,与孔隙性油气藏有本质的区别,使得裂缝性油气藏的开发成为当今世界石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复杂油气藏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藏地质与开发地质综合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不同于常规油气藏的特性,具有油气分布的广泛性、油气性质的多样性、油气聚集的成层性与非均质性、油气产出的不稳定性等特性。储层强烈的非均质性、油气成藏与调整的多期性是形成油气藏特殊性的两大基本地质条件。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大面积含油气、油气水分布复杂、少数高产稳产井支撑大部分产量的特殊碳酸盐岩油气藏具有普遍性,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勘探开发一体化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4.
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Ⅰ)——非均质控油理论的由来   总被引:2,自引:9,他引:2  
在概述了油气成藏理论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系统总结了岩性油气藏发育区的油气不均一分布特征,详细论述了油气不均一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油气不均一分布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油气不均一分布的主控因素也有所不同:沉积凹陷的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可以用油源以及圈闭条件来进行解释;沉积凹陷内某一区带(如洼陷带)内部的油气不均一分布,除了受油源和构造条件制约,还明显受到储集条件非均质性的影响;造成区带内单一砂体或油藏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的根本原因则是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成藏、导致油气不均一分布是文章强调的核心思想。油气不均一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尤其对于包括岩性油气藏在内的隐蔽油气藏以及包括古潜山油气藏在内的各种复杂油气藏,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油气不均一分布的提出对于岩性油气藏和复杂油气藏的勘探以及高勘探程度区的精细勘探和开发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裂缝性泥岩探井水平井取心工具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在开采裂缝互不连通的裂缝性油气藏、有水锥的油气藏、有气锥的油气藏以及薄差油气藏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水平岩心为直接研究岩相和储层非均质性的横向变化以及垂直裂缝的间距和流体分布提供了第一性的资料,这些资料是研究水平井动态的基础,对进行油藏模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气藏开发进展,储层的描述显得尤为重要而储层非均质性是研究评价储层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罗马迪库地区牛三段储层的非均质性。该区牛三段储层内非均质性随沉积微相变化而变化,砂体粒度韵律为复合韵律型和正向韵律型两类,高渗透率出现在复合韵律的中部和正向韵律的上部,砂体中的灰质含量增高,渗透率变差。  相似文献   

7.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所以进行储层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找出其影响规律,对搞清油藏剩余油的分布,采取合理性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采用天然岩心串联组合方法,进行了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驱替顺序及岩石非均质程度是影响平面非均质油藏采收率的主要因素,高渗区注水低渗区采油可获得更高的采收率,该结论可以直接指导油藏开发和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8.
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因此,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找出其影响规律,对搞清油藏剩余油的分布、采取合理性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而其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储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垂向上不同的沉积环境,由于水动力特征及沉积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垂向韵律特征及层内非均质性特征;平面上砂体内渗透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分流河道微相表现出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而漫溢相的平面非均质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动态评价技术在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是大型碳酸盐岩溶洞型油气藏,其储渗空间主要为大小不同的溶洞、裂缝带、溶蚀孔隙等组成,该油气藏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单纯用静态资料来认识这类油气藏是非常困难。文章提出利用生产动态资料和信息进行该类型油气藏研究的新思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处理非线性相关参数预测方面的优势,并以渗流理论为基础,结合试井成果,选用已知油井的产量、油嘴、油压、含水率、气油比、原油密度等6个开发动态参数作为样品输入数据,推导出影响油气藏开发的重要参数(地层系数)与生产信息的关系,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储层参数的结构模型。通过塔里木盆地塔河油气田实例研究,说明了利用动态信息评价油气藏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储层预测和非均质性分析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地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均质体,声波测井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的非均质性。研究利用分形理论分析声波测井曲线。在测井资料处理中,选取一定井段的声波测井数据计算其分维数是可行的,其中Box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也是最简便的一种,它能够反映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可以用来研究测井曲线的形态。而且由于逐点计算的要求,研究将采用窗口技术来计算声波测井曲线的Box。结果表明,Box的大小与测井曲线的读数无关,而只与测井曲线读数的变化有关。而测井曲线读数的变化为地层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1.
谢润成  周文  王辛 《特种油气藏》2010,17(2):24-26,34
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剩余油分布及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油气藏开发方案调整与制订的重要地质依据。以DL油田USH层碳酸盐岩油藏为例,评价了储层垂向非均质及平面非均质。研究表明,区内隔层较发育,为致密隔层,电性特征表现为低伽马、低声波、低中子、高密度、较高电阻率,在有效地层分布范围内,隔层分布连片,纵向上对流体渗流有一定的阻隔作用。研究区主力油层孔隙度均一,平面上局部存在低渗带,总体上基质部分的非均质性不强;考虑断层共生裂缝,地层渗透率变化较大,表现出比较强的非均质性。研究结果对油藏水平井注水开发调整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油气分布的不均一性(Ⅱ)——非均质控油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概述了油气成藏理论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明确并系统地提出油气不均一分布理论。重点以牛庄洼陷沙三中岩性油气藏为例,详细论述油气不均一分布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油气不均一分布具有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油气不均一分布的主控因素也有所区别:沉积凹陷的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可以用油源以及圈闭条件来进行解释;沉积凹陷内某一区带(如洼陷带)内部的油气不均一分布,除了受到油源和构造条件的制约,还明显受到储集条件非均质性的影响;造成区带内单一砂体或油藏内部油气不均一分布的根本原因则是储层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油气成藏、导致油气不均一分布是文中强调的核心思想。不同层次的油气不均一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而对于包括岩性油气藏在内的隐蔽油气藏以及包括古潜山油气藏在内的各种复杂油气藏来讲,油气不均一分布的现象更加明显。油气不均一分布理论的提出对于岩性油气藏和复杂油气藏的勘探以及高勘探程度区的精细勘探和开发具有启示作用,在油藏评价、准确计算油气储量、井位部署等油田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在单层开采,分段开采,逐段上返等油气藏中对开发效果,开发指标的影响往往比垂向非均质性更加显著,文章将渗透率变化作为非均质性的集中表现,把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引申到平面非均质性研究中,通过储层宏观非匀质程度和分布特征的实例,研究,分析了平面非均质性对气藏开采动态的影响,认为平面非均质性对边水开采动态有影响,渗透率变异系数与天然气采收率和累积水气比有很好的相关性,平面非均质性分布特征对边水气藏开采也有很大影响,非均质程度相同,高渗透带平行生产井排或气藏长轴分布时天然气采收率最低;高渗透气垂直气藏长轴,天然气采收率较高;高渗透带分散分布的天然气采收主居二者之间,气藏重组分含量越高,受非均质性影响越小,气藏组分中含有非碳氢化合物时,选用PR状态方程可计算得到更准确的天然气体积和凝析体系相态。  相似文献   

14.
储层非均质性是储层岩石的基本属性之一,它严重制约和影响油气储层的储渗性能和油气藏开发的效果,是储层(尤其是火山岩储层)研究的一个重点。通过研究HC断裂带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孔隙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认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火山岩岩石结构、岩石的矿物成份以及孔隙结构都对储层的孔隙非均质性有影响;而储层的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则主要表现在储层岩石、储层孔隙度以及渗透率在剖面和平面上分布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增加了该类油气藏的勘探开发难度,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不同孔洞大小和分布密度的非均质性洞穴型储层具有不同的地震波散射特征,根据散射波场的特征可以对地下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评价,因此研究非均质储层的地震波散射波场特征对于解决复杂地质问题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基于非均匀随机介质,采用可以模拟任意地质体形态的有限元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对碳酸盐岩洞穴型储层中不同的孔洞尺度和分布密度产生的散射波场进行了正演模拟与分析。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孔洞越大造成的非均质性越强,产生的尾波能量越强;孔洞越多非均质性越强,分布密度足够大时表现出弱非均质性;孔洞分布越均匀非均质性越弱,分布越不均匀其非均质性越强。  相似文献   

16.
�Ǿ��������صIJ⾮������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对复杂的非均质油气藏,必须发展一套三维空间的储层评价技术来了解储层在纵、径向上和不同方位上储集性能的变化。首先以井为基础,研究井壁附近非均质油气藏储导的裂缝特征,用DSI测井研究速度各向异性,DSI所测快、慢横波的时差和能量综合地反映了地层速度的各向异性。第二,裂缝的分布虽然千变万化,但它总要受到一定地质规律的控制,因此用测井资料对这些因素进行较准确的描述后,就可推测裂缝的横向展布,对现代构造应力的研究有助于对裂缝宏观展布状况的预测。第三,为了提高油气勘探的,要求尽量准确地搞清非均质油气藏的形态、厚度、物性、地层流体等性质在横向上的变化,从单井测井资料分析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测井必须与地质、垂直地震测井、地面地震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在四川这种严重非均质的油气藏,要搞好储层识别和评价工作,测 井资料除采集三电阻率、三孔隙度之外,还应采集电阻率成像和包含有横波、斯通利波信息的声波资料,这样才能保证更准确、全面地描述非均质油气藏的各项特征,这也是四川测井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不等厚横向双重介质复合油藏试井分析模型及数值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更真实地反映裂缝性油气藏在钻井、完井和开采过程中的污染情况及地层本身的非均质性 ,建立了不等厚横向非均质双重介质复合油气藏试井分析有效井径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双重介质的特性和流体性质及地层厚度的变化 ,考虑了表皮效应、井筒储存效应等影响 ,采用隐式有限差分法求解数学模型 ,制作了新的典型曲线 ,分析了井筒储存系数、窜流系数和弹性储容比等参数对压力导数曲线产生的影响。该模型数值计算方法简便 ,结果稳定。一般等厚的双重介质复合油藏模型和单个有界区域的双重介质复合油藏模型是该模型的特例 ,因而此模型使用范围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8.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找出其影响规律,对于搞清油藏剩余油的分布、采取合理性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利用测井多井评价资料求取的储层参数,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对濮城油田沙一段储层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上属于强非均质性储层,其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控制,是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渤海湾盆地中、浅层非典型隐蔽油气藏在油气层评价及开发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解释符合率低、含水率高等问题,通过分析储层非均质性与油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非典型油藏中油水分布非均一性产生的原因,确定渤海湾盆地中、浅层非典型油藏存在2类流体非均质现象,非均质控油作用不仅造成中、浅层流体性质评价困难,同时也使油井投产后产液特征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岩性油气藏中剩余油难以挖掘以及采收率低等问题,对头屯河组二段储集砂体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压汞、X-衍射以及扫描电镜资料,通过颗粒非均质性、孔喉非均质性以及填隙物非均质性的分析,认为头二段储集砂体具有较强的微观非均质性。在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内,探索了头二段重点旋回SSC4和SSC7与储集砂体微观非均质性的关系。SSC4上升半旋回内沉积物的供给量不低于可容纳空间(A/S ≤ 1)时,颗粒非均质性与填隙物(主要为杂基)非均质性引起的孔喉非均质性对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较大;沉积物的供给量低于可容纳空间(A/S>1)时,颗粒非均质性和填隙物(主要为胶结物)非均质性引起的孔喉非均质性对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较大。SSC7上升半旋回内,由颗粒非均质性引起的孔喉非均质性对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影响较大。针对不同重点短期旋回内砂体的开发,应注意判别微观非均质性的强弱变化,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采收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