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天山花楸茎、叶和果实中分离到53株内生细菌,利用刚果红初筛平板获得透明圈较大的4株菌,在此基础上进行摇瓶复筛,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S11)。该菌发酵培养12h,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酶活力最高达到39.47U/mL。该酶最适反应pH值为5.0,在pH 5.0~6.0范围内较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50℃,在50℃以下酶的热稳定性较好,60~70℃几乎完全失活;各种供试金属离子与化学试剂对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a2+、SDS和EDTA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一株产纤维素酶的耐热烟曲霉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到l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耐热真菌E4.通过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8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该菌株被鉴定为一种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在20℃以下生长,其最适和最高生长温度分别为40℃和55℃.该菌株的最佳产纤维素酶的基质为稻草,其最适产酶pH值为5.0,最适产酶温度为42℃.50℃摇瓶培养72h时可达到产酶最高峰,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活和滤纸酶(FPA)活分别达到3.5U/mL和3.2U/mL.该菌株对稻草的降解效果较好,45℃液体摇床培养条件下在7d内对天然稻草的降解率达63.5%.  相似文献   

3.
里氏木霉固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氏木霉突变株RM—27是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采用固体发酵,发酵144h(培养温度29℃),其滤纸酶活和β—葡萄糖苷酶活分别为600和115mg葡萄糖/gDMh。本试验系统研究了各种营养成份和培养条件对RM-27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最适发酵培养基:稻草杆或小麦杆70g、麸皮30g、硫酸铵3.0g、玉米浆2.0g,加水200ml,自然pH。酶反应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60—65℃与pH5.0。酶pH稳定性较好,在pH3.0—7.0范围内处理3h,残余酶活力在89%以上,该酶经50℃处理30min,剩余酶活力为85.6%。  相似文献   

4.
以一株产纤维素酶的黑曲霉菌株D2为出发菌,进行了微波-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到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纤维素酶突变菌株N14,其最适生长pH值为5.0~6.0、最适生长温度28℃~30℃,酶解反应的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50℃.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突变株N14的最佳液态产酶条件是:麸皮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碳氮比4:1、起始pH值为6.5,接种量6%,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 d.在上述条件下,菌株滤纸(FPA)酶活最高,达363.5 U/mL,是出发菌株的3.5倍.  相似文献   

5.
采用CMC唯一碳源平板法和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3种酶平板鉴别法从海南红树林土壤中分离到109个有阳性信号的菌株,经发酵产酶复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相对较高的真菌HBZ003。经鉴定该菌为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通过发酵产酶条件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组成为:麸皮8 g/L,CMC 2 g/L,(NH4)2SO43 g/L,KNO32 g/L,KH2PO43 g/L,NaCl 6 g/L,CaCl20.5 g/L;发酵条件为250mL三角瓶中装培养液100mL,在pH4.0、30℃,160 r/min条件下振荡培养5 d,测得发酵液中CMCase和FPA分别为16.04U和4.08 U。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出绿色木霉3.3711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系各组分的最适酶解条件,其组合分别为C1(pH 5.0、45℃),Cx(pH 3.5、55℃)和βG(pH 4.5、65℃)。在液体基础产酶培养基发酵条件下,三种组分酶的最高酶活分别为53.6、185.2、79.3 u/mL,比酶活分别为46.6、167.7、71.8 u/mg,最高的酶活形成时间分别为9、10、10 d。添加质量分数0.0005~0.003的葡萄糖,三种组分酶最高酶活分别降低了27.4%~38.4%、25.5%~35.5%、14.0%~52.3%,C1和Cx的最高酶活形成时间分别缩短为4~7、5 d,C1和βG比酶活分别降低了20.8%~35.4%、25.8%~64.5%;添加质量分数0.0005~0.01的蛋白胨,提高了C1和Cx最高酶活(分别为0.9%~199.6%、2.1%~45.1%),缩短了C1和Cx的最高酶活形成时间(分别为4~7、4 d),降低了βG的最高酶活(5.9%~34.2%)和比酶活(35.2%~87.3%),对C1和Cx比酶活的增减效应存在浓度依赖性,质量分数0.0005时分别提高50.0%、65.4%。两种添加物均能明显改变C1和Cx的分泌变化规律,对βG酶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产酶培养基及产酶条件的优化,确定产纤维素酶菌株N-57的最佳产酶条件.利用液体发酵培养法探讨培养基起始pH值、培养温度、碳源、氮源对菌株N-57产酶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筛选出产CMCase的最佳发酵条件:pH值为6;稻草粉浓度为0.30%;(NH4)2SO4浓度为0.30%.在最佳条件下培养,该菌株的CMCase的酶活达到459.54U.  相似文献   

8.
从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纤维素分解菌为实验菌,以木薯粉为原料发酵,研究此菌的最佳产酶条件及其酶的性质.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初始pH为4.0,木薯粉添加量为25g/L培养液,接种量为1.5%(V/V),在33℃下恒温振荡发酵56h,此时CMC酶活高达16.982U/mL.菌体在肉汤培养基上培养24h菌体浓度最大.此菌所产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为5.0,最适反应时间为60min.  相似文献   

9.
采用U15·(157)均匀试验对虫源性的蜡状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DNS法测定酶活力,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优产酶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供氧条件下,发酵74h时酶活性最高;蛋白胨对纤维素酶活力有促进作用.最佳组合条件为:在100mL三角瓶中装入20mL液体培养基,初始pH值为7.5,0.5%CMC-Na,1.2%蛋白胨,最大酶活为233.4711μg/(mL·min).进一步的酶学特性研究显示,酶促反应的最适pH值为8.5,最适温度为25℃~60℃,范围内酶活可保持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产耐热纤维素酶菌株的分子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温泉热源地区采集的水样中筛选出1株60℃生长的纤维素酶产生菌NR615。通过ITS序列及系统发育进化树的分析表明该菌株为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该菌株在28~60℃生长较好。对菌体及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初始pH6.5,碳、氮源分别为结晶纤维素、牛肉膏时有利于产酶。其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温度65℃,最适pH5.0,且在50~70℃有一定稳定的活性。经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培养基,发酵5 d时活力达到2.411 3 IU/mL。这些特征表明,该菌株是1株性能良好的耐热纤维素酶生产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