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车速对钢轨接触疲劳伤损的影响及高速线路钢轨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专门的试验机对不同线路条件钢轨的接触疲劳伤损特点进行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车速在200km/h以下时,随车速提高钢轨的磨损量减小、接触疲劳伤损加剧;车速达300km/h时,钢轨的磨损量和接触疲劳伤损均减轻.该试验结果得到了计算机仿真计算结果相符.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车速在200km/h以下的客货共运快速线路,宜选用强度为1 100MPa级的热处理钢轨;车速达300km/h左右的高速客运专线,应考虑选用强度较低、但裂纹萌生和扩展速率较低、KIC值相对较高的U71Mn热轧钢轨,或成分性能与之相类似的其它钢轨. 相似文献
3.
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对提高贝氏体钢轨的韧塑性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在铁路运营时使钢轨仍保持较高的韧塑性,需要控制好贝氏体钢轨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通过对热轧空冷、热轧空冷+低温回火贝氏体钢轨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分析,回火贝氏体钢轨在不同试验温度(包括低温)条件下拉伸性能的分析,在模拟钢轨运营的试验条件下疲劳性能的分析及相应条件下残余奥氏体含量的测定,说明低温回火处理提高了贝氏体钢轨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模拟钢轨运营的试验条件下,贝氏体钢轨中的残余奥氏体基本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5.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研究了冷气动力喷涂技术中喷嘴出口与基板距离(SoD)对超音速流场(包括气体流场和粒子流流场)的影响,通过计算流场的分布特性,分析了流场中速度、温度、压力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发现,由于基体前激波的存在,极大影响了气体和粒子流流场。气流形成连续交替的膨胀波、压缩波波系,在马赫盘处气体速度达到超声速,越过马赫盘以后速度下降很大。SoD为40 mm时,1μm粒子流流场达到最优;SoD为50 mm时,5μm和22μm粒子流流场达到最优,此时粒子流对基体的轰击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7.
8.
钢轨由于其自身特殊应用性,在标准中对其质量提出了较其它钢种更为严格的要求。钢轨需要完全满足质量标准,象标准中明确规定的断裂韧性、疲劳和残余应力限制。采用SENB试样,在MTS810伺服液压材料检测系统中完成了断裂韧性测试,研究了非金属夹杂物对断裂韧性值的作用。断裂韧性值也与钢轨化学组成和力学性能有关。在Klc值较低的试样中,发现了相当高的硫化物夹杂,经过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氢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稀土对钢轨钢接触疲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接触疲劳磨损试验机械钢轨/车轮接触疲劳作用,了钢轨钢接触疲劳表面区剖面的形貌,显微结构和硬度。结果表明,稀土可延缓钢表面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推迟表面剥离,减小裂纹贯穿角和裂纹稳定贯穿,缩小塑性化形范围和改善表面加工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针对武钢生产重轨钢初期,连铸二冷系统和轻压下工艺参数不合理,铸坯存在部分内裂纹、中心疏松严重、重轨探伤合格率低等问题,开展了优化二冷配水和轻压下的试验。通过工艺优化使重轨钢铸坯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铸坯内裂纹消失、疏松I级率从之前的89.64%上升至99.51%,铸坯生产的重轨探伤合格率由85%左右上升至98.3%。 相似文献
14.
基于建立的掘进巷道和压风自救系统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掘进巷道火灾时期压风自救系统对巷道环境的作用规律,重点分析了不同火灾位置、压风口位置对掘进巷道内风流状态、烟气分布及安全区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风口处于火灾上风流而受到烟流滚退影响时,压风口射流较大幅度降低巷道内烟气浓度;火灾位于巷道前部时,安全区域主要分布于火灾下风流;火灾位于巷道后部时,安全区域主要分布于火灾上风流;风筒与压风口同侧时,火灾位置并非影响压风口附近区域风流分布和烟气分布的关键因素,而压风口位置是影响巷道风流分布和烟气分布的关键因素;当风筒与压风口布置在异侧时,压风口附近安全区域所占体积较大,更利于人员避难。 相似文献
15.
连续式石墨化炉生产的散装料温度可达2600℃,为研究高温散装料的强制冷却情况,运用Fluent软件对冷却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高温物料及冷却水的温度分布和流场分布。结果表明,冷却器出口处物料温度远低于指标要求,冷却效果显著。结合模拟结果分析物料入口速度和各级冷却水入口速度对温度的影响,得出各最佳冷却水入口速度,为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从转炉装入制度、造渣工艺、吹炼制度、后期处理、炉渣稠化和出钢几方面对冶炼重轨钢终点碳、温度、时间的控制进行了实际技术操作分析,论述了具体操作要点和实际效果.在保证高出钢碳的终点工艺下,操作关键是保碳前提下脱磷以及提温.通过优化转炉冶炼工艺,终点碳在0.06%~0.14%范围,能够保证终点磷和温度同时达标. 相似文献
18.
19.
根据热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渣皮厚度可变的铜冷却壁热-力耦合应力场分布计算模型,从铜冷却壁本体和炉渣-镶砖界面应力分布的角度分析了煤气温度、冷却制度、镶砖材质和炉渣性质等因素对铜冷却壁寿命及挂渣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煤气温度的升高使铜冷却壁本体应力线性升高,同时挂渣稳定性减弱;铜冷却壁本体应力值及挂渣稳定性均随渣皮厚度增加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实际生产中渣皮厚度应维持在30~60 mm之间;冷却水流速的增大会导致铜冷却壁本体应力值小幅上升,但可使挂渣稳定性增强;冷却水温的提升可小幅降低冷却壁本体应力,但会显著降低挂渣稳定性;镶砖热导率的提升和炉渣热膨胀系数的减小均有利于降低铜冷却壁本体应力并增强挂渣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