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机械上使用的柴油机与汽油机相比,压缩比大,工作强度高,曲柄连杆机构笨重,发动机工作时,曲柄连杆机构产生的惯性力很大。为了平衡惯性力,减少振动,设计制造时在结构上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采用多缸设计、  相似文献   

2.
一般柴油机的压缩比为15~22,汽油机的压缩比为6~10。压缩比越大压缩终了时汽缸内的气体压力和温度越高。对于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压缩比是一个定值,但由于工作时间延长,汽缸内的工况发生了变化,同时修理中采取的方法不当,都会使压缩比发生变化,从而使发动机工作不正常。  相似文献   

3.
针对压缩比技术的可变问题,提出一种液压容积调节的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压缩比在一定区间内的变化,而且解决了压缩比连续可变问题。文章根据液压容积调节的方法设计了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图,分析了系统调节机理,通过计算与设计给出了整个连续可变压缩比技术系统模型。利用仿真分析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方案在中低速(2000r/min)时具有很好的调节特性,仿真试验为压缩比技术连续可变问题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大排量柴油发动机的冷起动性能,提高发动机中小负荷的动力性,避免发动机大载荷发生爆震,设计了一种变压缩比活塞。该变压缩比活塞由内体、外体两部分组成,外体直径为180 mm,内体与外体之间通过梯形槽产生相对的螺旋运动,在改变发动机压缩比的同时可以实现清除积炭的目的。通过对变压缩比活塞的内部结构设计,实现了液压控制的发动机压缩比随着发动机工况变化的自动调节。通过建立活塞外体的ANSYS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最大压缩比情况下活塞外体的应力及应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压缩比为21、材料弹性模量为0.7 MPa、泊松比为0.3、外体的瞬时温度为588 K、最大爆发压力为13.5 MPa情况下,变压缩比活塞外体的应力及应变分布与最大压缩比时外体相对于活塞销的转动位置有关,同时与距活塞顶面和裙部的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利用丰富的沼气资源,将5kW汽油发电机改装成可以燃用沼气的燃气发电机,并设计了水容式阻火器、稳压减压器等安全设施;对改装后的燃气机采取了提高压缩比、增大点火提前角、采用高能点火等优化改进措施,并对发电机燃用汽油和沼气进行了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工作,机组燃沼气时排放比燃汽油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燃料消耗降低,经济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压缩比对往复式压缩机功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往复式压缩机相对功率损失的研究,得出压缩比与功率损失关系。并且结合实际设计讨论压缩比对功率损失的影响,为降低压缩机能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发动机压缩比是影响汽油发动机热效率的因素之一,发动机需要根据实际工况匹配最佳压缩比以满足实际要求。因此,可变压缩比技术有助于实现不同工况下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之间的平衡。为此,根据发动机原理,设计了一种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多连杆机构,通过运动学建模计算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机构设计的正确性。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综合考虑燃烧力负载和曲轴转速等边界条件,探究了多连杆机构随控制轴转角的变化规律,对多连杆机构在不同压缩比条件下的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进行评价,并与传统单连杆机构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连杆机构可通过实现压缩比实时可变来满足实际工况的需要,在动力放大特性及抑制活塞与缸壁间摩擦等方面存在力学优势,并能在发动机振动方面带来额外的动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发动机压缩比固定,在不同工况下不能发挥最佳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压缩比机构。利用齿轮传动的方式,使连杆轴颈偏心机构可动,进而改变压缩比。通过参数设计建立模型,分别作运动学推导与机构可行性分析。采用PID闭环算法提高曲轴偏心距的准确性,增强稳定性。该设计机构能够改善发动机在部分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提高热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AVL BOOST建立了某六缸柴油机相应的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可以适用于该发动机的性能模拟计算。利用该模型对其压缩比进行优化,最后获得合适的压缩比,为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某款两缸1.5 L发动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压缩比方案CR17和CR18对两缸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在高压缩比下发动机压缩比和爆震之间的均衡关系,并对比了其油耗和爆震倾向。结果表明:增大压缩比可以提高热效率,但是随着压缩比的增大,发动机爆震强度也增大;增大发动机压缩比带来的收益没有爆震增强带来的损害大,选择压缩比为17时热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越来越严苛的排放和油耗法规,内燃机一直在开发新技术。由于内燃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热效率差异太大,采取平衡或者折中的办法无法在各个工况均达到最优,因此近年来先进内燃机技术几乎都离不开"可变"二字,而这其中,可变压缩比是改善效果最明显的,但也是难度最大的。本文从可变压缩比的原理和实现结构出发,结合典型方案,分析相应的实现方式和特点,希望对未来内燃机可变压缩比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中速柴油机在试验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缸工作不均匀,从各缸供油、进气状况、供油时刻、压缩比、喷油器喷射位置等原因进行分析和试验研究,提出了改进措施,该措施已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在ISIGHT环境下,集成了AVLBOOST软件对发动机的压缩比、点火提前角、配气相位进行多学科设计优化。与原有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得出了多学科设计优化技术更好、更快地达到优化目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发动机制造精度的差异会影响发动机压缩比,而压缩比对发动机性能有很大影响。基于发动机零部件的实际配合关系,进行了关键尺寸对压缩比的敏感性分析,推测出由实际制造精度引起的压缩比缸间差异,进而用AVL发动机仿真软件模拟分析了压缩比对性能的影响,建立了从尺寸到性能的Kriging模型,为发动机从制造精度到性能的预测提供了理论分析方法,并为实际制造的尺寸精度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司“双节”活动的深入开展,设计部门也相应在设计工作中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为降低飞机研制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章介绍了飞机设计中考虑经济性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简述中间冷却器原理和作用的基础上,推导出压缩过程中的级间压力Pi,分析了中间冷却器压力降△P对压缩比的影响,提出了利用△P优化设计的技术思路,运用于实际设计指导性强。  相似文献   

17.
4100A型柴油机是70系列拖拉机普遍装配的发动机,其工作性能好与否,与气缸燃烧室的压缩比有着直接关系。分析了造成这种发动机压缩比变化的原因,并用实例阐述了恢复压缩比的修复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8.
使用GT-Power对某六缸柴油机进行了仿真计算。首先建立原机(压缩比为15.4)的一维模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因为柴油机冷起动阶段的缸内温度较低,所以柴油机的排放增加,可以选择最优压缩比,以降低柴油机冷起动阶段的排放。在原机模型的基础上,以0.1的幅度从14逐渐增加压缩比至18,结果表明,柴油机冷起动阶段的排放随压缩比的增大而降低,最优压缩比为17.5。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机用反射式投影仪的工作特点与要求,并提出了设计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经理论计算和实验证实这些设计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多级压缩机在调整工况时的温度状况、能量与动力特性,库兹巴斯工学院曾经在压缩机总压缩比变化的情况下,作了级间压缩比再分配的研究。理论与实验的研究表明〔1、2〕,在总压缩比ε从9.0到4.5的变化范围内,两级压缩机级间压缩比再分配的曲线图基本上是直线的。在总压缩比增加时,例如由于进口管节流的结果,图中的线性范围显著扩大(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