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的繁荣,赣南客家灯彩艺术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近十年间,赣南客家灯彩艺术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灯彩的民俗、舞蹈、音乐及造型方面,并形成了一些代表性成果。但从研究的领域、方法及深度来看,当前的研究成果还存在研究领域狭窄、研究理论深度不够、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对赣南客家灯彩艺术近十年间成果的纵横梳理,我们发现在赣南客家灯彩艺术的造物观方面的研究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客家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和历史记忆,艺术化地处理了建筑、人、山水之间的环境关系,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其呈现出来的环境生态观、建筑美学观和美育价值,深深影响着新时代赣南客家城乡规划与建设。基于传统村落的生活方式、生产技艺、村落风貌和社会发展历程等方面的独特性,赣南客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景观更新应继承其已有的生态理念、艺术形式与文化特征;通过研究客家传统村落布局、规划和建筑环境理念等内在多元的美育价值,完善客家公共建筑设计和新农村建设生态理念,探讨有利于客家居民身心健康、资源节约、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构建客家人居环境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其所受的影响是当代设计师必须把握的主题和脉络。文章从传统文化的造型特征、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三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美学特征及传统美学特征在设计中的应用;分析了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情感化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赣南民俗体育已逐步成为城乡人民活跃文化、娱乐生活、抒发喜悦之情的一种娱乐方式。通过对赣南民俗文化的根源、赣南地域舞蹈语汇的把握,艺术性地去挖掘代表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与广场舞融合,将传统客家民俗体育的形体、动作、音乐、队阵、服饰、道具等元素融入广场舞进行合理改进与创意,在保持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特色的基础上设计与创编赣南客家特色广场舞的表现形式,将吸引更多当地人的关注与参与,这不仅丰富了广场舞的舞蹈形式与内容,同时也促进了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首先通过对闽西北地区客家传统器物的梳理,从客家传统器物造型的类型和基本形式语言等方面分析客 家人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心理、强调以人为本、使用功能至上的设计原则以及格心成物、师承古法审美品 格造物观的生成与发展。其次,分析论述自然生态与具体的造物形式呈现之间的关系及具体造物事象物态表达中 地域性的呈现。再次,总结归纳客家传统造物设计与自然生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赣南采茶戏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和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与赣南特定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承紧密相连,从内容到形式都洋溢着鲜明的赣南地域特征和客家民系特性,构成了非常有价值的文化景观。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运用戏剧人类学的相关理论,试着以赣南采茶戏的文化意蕴为出发点,从溯源其文化积淀的客家民系性、探寻其表演艺术的综合性、探求其形式美提炼的程式性三个方面。探析赣南采茶戏所包蕴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7.
"私学"在历史上是与"官学"相对的一个文化概念,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赣南被称为"客家摇篮",在赣南客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私学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赣南客家私学之所以能兴起并得到发展,与赣南客家人的自然生存环境、南迁的中原世家大族门风传统、科举制以及宗族兴旺观念等影响密不可分。从宋代开始,赣南客家私学进入兴盛时期,书院发达,人才辈出。但到了清末,传统书院开始衰落,被迫转型,赣南客家私学不可避免走向了消亡。不过,赣南客家古代私学的影响并没有随之消亡,仍在后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以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探讨赣南地区客家民俗体育的主要内容及其文化特征,着重阐述了赣南民俗体育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赣南地区体育小镇建设是在国家"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和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引领下,结合"健康江西"、"幸福江西"的发展理念提出来的。以赣南地区体育特色资源为依据,结合赣南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借鉴国内外体育小镇建设的经验,研究赣南地区体育小镇特色与布局问题,从功能导向的视角对赣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做了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赣南地区体育小镇建设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赣南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以"山地体育运动、水上体育运动、红色体育运动、民俗体育运动"为主要特色,具有健身休闲、产业融合、文化传播等功能的体育特色小镇。  相似文献   

10.
滨江景观是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文化是滨江形象设计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城市形象的概述和赣南客家古城的环境分析,指出赣南客家城市滨江景观出现的问题,呼吁当代赣州滨江景观要融生态环境与客家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理念及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效应的共享性。建议做好沿赣江、章江、贡江的三江两岸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与细部设计,并选择赣南客家古城滨江局部进行个案分析与探讨,力求营造具有客家人文特色的生态景观和人性化、艺术化的和谐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所倡行的"礼与治"对传统建筑影响深远.为了探究儒家"礼治"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建筑布局以及建筑形制,文章从建筑的等级特征、上下有序的伦理尺度介绍了儒家思想在传统建筑中的体现,对传统建筑的权力等级划分以及宗族礼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建筑的社会功能方面重点阐释了传统建筑"皇权至上""中为至尊""尊卑有序""敬宗尊祖"等礼制等级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图形,它是体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形式之一。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符号。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标志设计的完美结合,能更好地发挥标志的功能与体现标志的价值。探讨了传统图形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造型”应用、“精神”应用和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家口坝下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张家口坝下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的构成元素入手,研究了该地区民居建筑在装饰图案、手法规律、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特征。结果表明坝下地区传统民居在屋顶、墙体、门窗、影壁、门楼等构成元素上,都体现出其独特的、传统的装饰图案表现形式,造型规律上则运用了平衡、对比、韵律等手法;随形就势、就地取材的做法蕴含了对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体现出当地以人为本的建筑装饰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既一脉相承又具有自身特色。当前,明确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厘清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将弘扬客家传统优秀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客家地区的特色资源,以弘扬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来拓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派"动画在美术造型方面借鉴我国传统艺术,在色彩方面融合传统艺术的色彩系统,因独特的美术造型与色彩语言轰动国际动画界而获得"中国学派"的美称。然而,过于重视造型图式而形成的图像叙事方式,艺术追求与商品化的矛盾,最终导致"中国学派"动画在短暂的繁荣后走向衰落。从传统艺术对动画造型的正反面影响出发,以期寻求"中国学派"动画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6.
南京云锦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被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作为一种元明清三朝皇家御用的丝织工艺品,龙和云这两种传统文化的形象是南京云锦服饰的典型装饰图案。南京云锦中云和龙图案体现了"王权神授"、"意象造型"、"天人合一"的观念和哲学思想,说明了我国传统文化在云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赣南民间舞蹈指的是采茶戏、东河戏、狮舞、龙舞等赣南地区的民俗舞蹈,为了让赣南民间舞蹈更好的传承发展,将赣南民间舞蹈知识编入赣南高等舞蹈教育教材成为当务之急。文章描述了赣南地区民间舞蹈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赣南地区民间舞蹈教材建设的设想;阐述了赣南民间舞蹈教材有助于突出高校办学特色与促进客家文化发展,有助于打造地方特色教材与创作区域文化剧目,有助于完善舞蹈教育教材与多元教材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商"字门是徽州古建筑视觉系统中最为独特的一种装饰形式,因其富有创意的造型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徽州古建筑典型的视觉符号。文章在分析"商"字门视觉符号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商"字门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意义,对于传播安徽地域文化、推动地域经济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是底蕴和延伸的关系,现在设计师越来越多地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和设计来源,像青铜器这类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中应该被充分利用并将其弘扬,青铜器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是中国奴隶制社会体现权势和等级的物品,它集造型、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相似文献   

20.
以传统豫剧服饰为研究对象,以其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追踪法和田野调研法,从造型样式的可舞性特征、图案纹样的装饰性特征以及色彩搭配的程式化特征三方面归纳了传统豫剧服饰的艺术特征,并分别探究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将传统豫剧服饰的宽袍阔袖造型、题材丰富的纹样图案以及五色观念等元素与现代服饰设计相融合,不仅对传承和发展传统豫剧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有助于构建传统豫剧服饰的现代设计符号,为传统服饰文化的时尚化运用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