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与建模通用方法,考虑车辆转向时履带滑转(滑移)及转向中心偏移等因素,在对车辆转向受力状况进行分析与计算的基础上,建立了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转向动力学模型,采用Newton-Raphson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根据提出的转向性能评价指标,结合实例样车,采用仿真与试验方法研究了履带车辆转向性能,行驶试验的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反映履带车辆转向性能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为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机构设计及行驶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履带车辆转向功率机械回流的差速机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履带车辆电传动系统电机功率在全行驶工况的利用程度,降低电机功率,分析了履带车辆双侧独立电传动方案的优缺点,按照行星传动连接关系提出了可实现履带车辆转向功率机械回流的六种电传动方案。建立了这些方案的运动学、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及部件功率需求特性仿真分析,绘制了不同转向工况下的功率流图,并分析了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提出的行星差速机构可以有效地降低履带车辆对电机的功率需求。采用齿圈和行星架两种连接方式的差速机构方案是可以满足系统要求的。研究成果对履带车辆电传动的方案选择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液压机械差速的履带车辆转向控制,在车辆动力学建模和驾驶员操控信号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驾驶员模型的模糊前馈-反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将驾驶员模型输入的归一化方向盘转角及其变化率作为模糊前馈控制输入,对液压系统排量比进行补偿;将实际转向半径与目标转向半径的偏差及其变化率作为模糊反馈控制输入,对液压系统排量比进行修正,从而达到对两侧履带速度的补偿修正。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相比,模糊前馈-反馈控制能缩短转向动态响应时间,更好地跟踪驾驶员转向意图,且在转向阻力扰动下转向半径的波动明显减小,提高了转向轨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履带推土机的差速转向机构结构复杂、性能优越,是推土机的高端配置,其中的差速转向液压系统为其核心技术。目前,美国卡特彼勒D6至D9型中的N、R、T系列推土机,以及日本小松D65EX、D85EX、D155AX和D275AX型推土机采用该项技术。此外,德国利勃海尔的静液压推土机也可以实现差速转向功能。  相似文献   

5.
履带式机械差速转向机构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型差速转向机构的设计,对其主要功能、结构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履带式机械的转向机构常采用转向离合器,但其高速行驶时转向不够稳定、可操作性差,功率损失较大,严重影响机械的平均行驶速度、作业效率和人、机的安全。为此国外开发了双功率流机械转向机构,其传动如图1所示。发动机的动力在输入变速器的同时输入了转向机构,前者输入至两侧综合行星排的齿圈,后者输入至综合行星排的太阳齿轮,两路功率流汇合后通过综合行星排的行星架输出。由于多挡变速器在不同挡工况下输入齿圈的转速不同,造成不同挡位下  相似文献   

7.
液压机械差速转向系统是履带车辆的一种新型双功率流转向系统,在对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动力学原理和模块化建模方法,建立了包含发动机、液压闭式回路系统、行星排及负载等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和Simulink仿真模型。结合实例,对液压机械差速转向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进行了仿真及试验研究,对比表明所建模型能有效表达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系统性能的变化,分析了不同工况参数下系统性能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系统的性能分析及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机械液压差速转向装置作为一种双功率流转向装置,其参数设计是一个非线性、多目标和多参数优化问题。在对履带式工程车参数设计、目标评价和约束条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岛遗传算法(Multi Island Genetic Algorithm, MIGA)和序列二次规划(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SQP)法的组合优化方法。根据组合优化的思想,对履带式工程车机械液压差速转向装置参数进行全局寻优,结合实例样车设计需要,将机械液压差速转向装置参数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参数可满足设计需要,表明所给出的组合优化方法可用于工程车机械液压差速转向装置参数设计。  相似文献   

9.
新型差速转向机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新型差速转向机构的设计,对其主要功能、结构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履带车辆转向过程的转向特性以及液压无级差速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提出了用液压次级动态仿真试验台模拟履带车辆转向过程的试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液压无级转向机构的转向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恒压网络中二次元件可四象限工作的能力,可模拟出履带车辆转向过程中内侧履带由输出功率到输入功率,以及外侧履带输出功率进一步增大的变化特性.此试验方法成功解决了履带车辆转向性能试验的台架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型履带式机械差速转向机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差速转向机构,并对该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现在各种车辆和设备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静压传动,但由于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本身效率较低,限制了静压传动更广泛的应用。为此,六十年代前后,国外提出采用双功率流液压机械传动的方案。其传动性能大体如图1所示,在相当宽的转速范围内效率超过85%,效率较液力传动高,尤其在高速范围内更为突出。此外,当用于车辆驱动时,液压机械传动的扭矩比可以单独地进行控制,可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燃油的利用率。由于液压元件的反传性能比变矩器好得多,利用这种反传性能可以回收车辆制动时消耗的能量,对于大型车辆可以获得很大的节能效果。鉴于以上各点,国外正在竞相研制应用双功率流液压机械传动的  相似文献   

13.
卡特R型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之运动与力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目的是针对卡特R型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的运动与力矩特性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以做为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的设计参考。首先,以图论为基础,定义运动图表示卡特R型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的运动构造;然后,根据基本回路理论,由运动图推导其系统运动方程式,并由所得的系统运动方程式分析差速转向机构的运动特性;接着,根据力平衡原理、能量守恒原理及基本回路理论,由运动图推导差速转向机构的系统作用力矩方程式,发展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的力矩分析方法;最后,讨论了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传动比与力矩关系。本文所得的结果可做为相关产业设计履带车辆差速转向机构之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功率履带推土机的差速转向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大功率推土机的差速转向技术做了介绍,并对该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张海军 《农机导购》2010,(Z2):110-111
本文介绍了拖拉机液压转向操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液压伺服转向操纵系统进行了设计。拖拉机使用方向盘电液控制转向,能够大幅度减轻驾驶员的精神紧张程度和减少驾驶员的工作强度,此项研究对于国内履带车辆的自动化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履带式液压机械转向机构的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机械转向机构在重型履带式车辆转向机构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分析了液压机械转向机构的基本原理,经过推导计算得出了其转向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找出了影响其转向半径的几个重要因素和几种转向临界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AMESim仿真软件进行建模分析,验证了液压机械转向机构的转向特性,为履带车辆转向机构的选型及改进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履带推土机新型差速转向机构进行力分析,并对各种行驶工况下,变速箱和转向液压马达的输出转速和转力矩进行分析,为该机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履带车辆电传动系统所需电机功率,提高电机功率在全行驶工况的利用程度,在分析履带车辆双侧独立电传动方案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可实现履带车辆转向功率机械循环的电传动方案.建立了该方案的运动学、动力学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及部件功率需求特性仿真分析,绘制了不同转向工况下的功率流图.采用此方案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履带车辆对电机的功率需求.  相似文献   

19.
静液驱动履带车辆差速与独立转向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静液驱动履带车辆转向行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TLAB/Simulink对系统转向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种转向工况中,原位转向时车辆所需总功率、马达负载转矩及系统压力均最大,宜采用独立式转向;小半径转向时采用独立式转向可保证驾驶员在转向操纵过程中车辆完成转向的情况下,通过踩加速踏板提高平均车速来提高车辆机动性能;修正转向时采用差速式转向可使系统具有良好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20.
液压双功率流转向机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文对履带推土机双功率流转向机构进行了运动、力和功率分析,列出了各种行驶二况下中央传动锥齿轮和转向液压马达的转速和力矩,分析了各种行驶工况下功率流向和效率,为该机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