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利用自建的模拟煤矿巷道的水平管道式气体爆炸实验系统,在置障条件下对瓦斯爆炸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改变内置障碍物的间距,研究其对瓦斯爆炸压力及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瓦斯爆炸压力随着障碍物间距的增加呈现缓慢递增的变化规律;而火焰传播速度也随着障碍物间距的增加而递增.总体来说,障碍物间距的改变对爆炸压力的影响程度比其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要小一些.  相似文献   

2.
煤尘参与的瓦斯爆炸事故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和伤害性,是煤矿的重大事故之一.用一端开口的半封闭管道爆炸实验装置,通过改变瓦斯与煤尘耦合爆炸浓度及点火条件,揭示受限空间瓦斯与煤尘耦合爆炸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封闭下的耦合体爆炸火焰传播速度较开口状态达到极值快,但极值点距点火位置较近,开口爆炸火焰传播距离是积聚耦合体长度的2倍左右;瓦斯参与的煤尘爆炸,爆炸相对强度随瓦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传播距离更远;理论推导瓦斯与煤尘耦合爆炸超压传播距离与爆炸能量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巷道断面积的平方根成反比,研究结果为防治瓦斯爆炸、事故勘验以及阻隔爆装置的研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不同粒径细水雾对管内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机理,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μm粒径的细水雾对瓦斯爆炸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爆炸时的火焰温度、火焰传播速度和最大超压值,但45μm和160μm粒径的细水雾对管道内瓦斯爆炸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原因是:小粒径细水雾在火焰锋面能够完全蒸发,蒸发时产生的吸热阻氧效应使燃烧反应速率降低,从而起到抑制瓦斯爆炸的作用;大粒径水雾在火焰锋面无法完全汽化,在流场中引起湍流增强效应,使爆炸强度增强.研究结果对细水雾抑爆系统的设计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壁面粗糙度对瓦斯爆炸火焰波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壁面粗糙度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规律的重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壁面粗糙度对瓦斯爆炸过程的影响很大,相比光滑管道,粗糙管的火焰速度大幅度提高;对于管道终端闭口系统和开口系统的瓦斯爆炸过程,壁面粗糙度对两种系统的影响规律是一致的,影响程度比较接近.基于壁面粗糙度对瓦斯爆炸影响的实验结论,从理论上分析了壁面粗糙度对高速传播的火焰区的影响,并对实验现象做出了合理解释.因此,在矿井开拓中,应尽可能减小巷道壁面的粗糙度.研究结果对指导现场如何防治瓦斯爆炸,减轻瓦斯爆炸的威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障碍物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和爆炸波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对瓦斯爆炸过程中障碍物对火焰和爆炸波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障碍物对瓦斯爆炸过程中产生的火焰和爆炸波具有重要影响.有障碍物存在时,火焰的传播速度将迅速提高,在20倍长径比处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衰减,直至熄灭.原因是障碍物的存在加剧了火焰传播过程中的湍流现象,而湍流又加速了火焰传播.障碍物的存在使爆炸波的传播曲线变化幅度迅速增大,并可能产生突变界面和马赫数M≥1的情况,即产生激波,从而增大瓦斯爆炸的威力.因此,应尽量减少矿井巷道中的障碍物.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金属丝网对瓦斯气体爆炸的阻爆效果,设计了管道式瓦斯爆炸阻爆实验装置,对管道内瓦斯气体的爆炸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分析瞬时爆炸压力和飞片的变形程度研究了金属丝网对爆炸火焰和爆炸冲击波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金属丝网后,飞片变形程度减弱,最大爆炸压力降低,而且达到最大爆炸压力的时间增加.当金属丝网的质量相同时,体积增大,阻爆效果明显;当金属网的体积相同时,质量增大,阻爆效果明显,说明金属丝网的体积和密度均会影响抑爆效果.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矿井瓦斯阻爆技术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管道壁面散热对瓦斯爆炸传播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实验室对几何尺寸为80 mm×80 mm的爆炸钢质管道进行了研究,通过在内壁加贴绝热材料,采用高精度动态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测量爆炸过程中的火焰、爆炸波参数,研究了瓦斯爆炸过程中壁面散热对火焰传播速度、爆炸波超压峰值及爆炸波波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壁面散热条件对瓦斯爆炸传播特性影响非常明显,内贴绝热材料管道的火焰传播速度和爆炸波超压值、波速均比光滑管道有大幅提高,并可诱导激波的产生,其原因是管道内贴绝热材料后,壁面散热大幅减小.减少的热量一部分通过导热、扩散向未燃气体传递,一部分通过膨胀做功使爆炸波强度增大,两者均使火焰传播速度、爆炸波强度增加.从爆炸能量特征及能量守恒的角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实验结论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厚度的实验室测定及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实验探讨了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厚度变化特性及障碍物、膜片位置和压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障碍物和膜片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厚度具有重要影响。当有障碍物存在时,瓦斯爆炸过程中产生的火焰厚度常常会小于无障碍物存在时所产生的火焰厚度;膜片距离源较近时,火焰厚度明显增大,火焰厚度越大,在其传播过程中对传播途径上的可燃物的点燃作用越大。研究结果对指导现场防治瓦斯爆炸、减轻瓦斯爆炸灾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高速纹影图像从细观角度详细研究了不同传播条件下瓦斯爆炸火焰前锋的细微结构.实验及理论分析表明,瓦斯爆炸火焰有很好的分形特征.瓦斯爆炸火焰分形维数直接反应了火焰前锋皱折对火焰传播的影响.计算出的分形维数是衡量湍流火焰传播速度以及爆炸强度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0.
运用Fluent对瓦斯煤尘混合物爆炸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爆炸过程中爆炸超压和火焰温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爆炸初始3ms内的火焰温度上升速率达到了3 000K/ms,火焰最高温度达到了3 400K.瓦斯煤尘混合物爆炸的最大爆炸超压随着煤尘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当瓦斯浓度为5%,煤尘浓度为390g/m3时,瓦斯煤尘混合物爆炸的最大爆炸超压值最高.该模拟仿真系统的仿真结果为预防煤矿瓦斯、瓦斯煤尘爆炸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受限空间瓦斯爆炸反射波及对火焰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研究了一维受限空间中固体壁面反射波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该反射波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一维受限空间中固体壁面反射波与火焰面相遇时,可使火焰速度迅速下降,然后火焰再加速,形成二次加速,该反射波强度较高,抑制作用增强时,可使火焰熄灭;当反射波在内部与火焰相遇时(火焰锋面已过),对火焰传播速度不产生影响,但可造成火焰内部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交错障碍物对瓦斯爆炸火焰形状、火焰速度及爆炸压力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150mm×150mm×500mm半封闭透明腔体的瓦斯爆炸实验台,采用化学当量比浓度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并与平行障碍物工况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平行障碍物相比,交错障碍物明显增强了火焰形变,提高了火焰速度和爆炸压力,其中火焰速度和爆炸压力的提升率最高分别达到78.0%和198%.因此,在实际巷道中,应尽量避免障碍物的交错放置.  相似文献   

13.
应用自主编写的大涡模拟程序,结合高精度数值格式,对横截面积7.2m2、长400m的煤矿巷道内瓦斯爆炸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远离点火端,爆炸超压先升高后逐渐衰减;爆炸波冲量随着距离变化先迅速降低,当压力波形成冲击波时,冲量出现瞬时升高,然后又逐渐衰减;瓦斯爆炸过程中,原来的瓦斯积聚区被爆炸波拉长,导致火焰区域远大于瓦斯积聚区,约为7.1倍;爆炸波超压和冲量超过了阈值以及火焰区域扩大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伤亡区域长度大于原瓦斯积聚区长度的22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为煤矿瓦斯爆炸的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湍流的诱导及对瓦斯爆炸火焰传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巷道面积突变和巷道分叉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利用加速环研究了巷道支架对瓦斯爆炸传播规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湍流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管路分叉,面积突变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规律有重要影响,导致产生附加湍流,使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的传播速度迅速增大;在管道内装加速环,将使瓦斯爆炸过程中湍流度加剧,火焰的传播速度更大,激波生成的位置。最大点位置前移。强度增大,研究结果对指导现场防治瓦斯爆炸和减轻瓦斯爆炸的威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瓦斯爆炸火焰和冲击波在并联巷网的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瓦斯爆炸在并联巷网内的传播特征,利用并联管道系统模拟爆炸在实际巷道内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爆源点在掘进头时,并联管道两侧的火焰传播速度Sf和爆炸超压值△Pmax接近,火焰和冲击波叠加后,爆炸强度增加,△Pmax从0.38 MPa突跃到0.46 MPa.爆源点在工作面时,爆炸向邻近掘进头传播时测得的火焰速度和爆炸超压缓慢增大,而向较远的封闭端传播时△Pmax的值一直增大,而火焰传播分3个不同的区段;爆炸向邻近工作面传播时,在汇聚点附近测得的爆炸超压(0.44 MPa)明显高于两侧的超压值(0.39和0.38 MPa),但火焰传播速度会降低.煤矿瓦斯爆炸叠加地点附近是爆炸破坏较严重区域,故是设备和人员防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瓦斯爆炸与沉积煤尘耦合二次爆炸中瓦斯火焰的传播特性,利用瓦斯煤尘管道爆炸实验系统,测试爆炸火焰传播与冲击波诱导沉积煤尘扬起二次爆炸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瓦斯爆炸诱导煤尘二次爆炸的关键在于瓦斯爆炸火焰的传播速度和距离,爆炸冲击波先行激起沉积煤尘,而后与到达的爆炸火焰耦合形成二次爆炸;瓦斯浓度一定时,爆炸火焰传播距离取决于瓦斯聚集长度,一般为原聚集长度的3~5倍,化学当量瓦斯爆炸火焰传播速度最快;一定条件下,浓度不同而化学当量接近9.5%的瓦斯爆炸峰值压力大、火焰传播快,极易诱导煤尘参与二次爆炸。研究结论可为煤矿瓦斯爆炸诱导煤尘二次爆炸提供隔爆、抑爆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障碍物诱导湍流火焰特性,基于150 mm×150 mm×500 mm的小尺度爆炸腔体,在三个障碍物交错放置的条件下,采用预混燃烧模型对瓦斯爆炸过程进行大涡模拟。基于模拟结果,分析了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结构、未燃气体流动迹线以及火焰与未燃气体漩涡耦合规律。结果发现:小尺度条件下,障碍物诱导火焰形变,增大火焰面积,提高燃烧速率;在障碍物扰动作用下,未燃预混气体在障碍物形成漩涡,且漩涡尺寸及强度逐渐增大;未燃预混气体漩涡将爆炸火焰卷入其中,形成湍流火焰。  相似文献   

18.
采用HY12474B型可燃气体爆炸极限实验装置,将CH4、C2H6和C3H8按不同组分比两两混合,研究三类二元气态烷烃混合物的爆炸特性。结果表明:在二元气态烷烃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处,火焰传播速度较缓慢,火焰不太明显;二元气态烷烃混合物组分比对爆炸极限影响较大,三种单烷烃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能力依次为CH4C3H8C2H6;当气态烷烃混合物组分比下降时,其爆炸极限范围能缩小3倍以上,而最大爆炸压力峰值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9.
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规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模拟实验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上 ,研究了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规律及其加速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障碍物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规律有重要影响 .障碍物的存在将使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的传播速度迅速提高 .瓦斯爆炸时 ,火焰阵面附近温度较高 ,阵面前附近区域温度梯度变化较大 ,阵面后区域的温度变化较小 .障碍物附近温度很快上升到最大值 ,然后由于化学反应结束及管道壁吸热 ,温度开始下降 .在火焰传播通道上设置的障碍物对气相火焰具有加速作用 ,加速作用的机理主要是由于障碍物诱导的湍流区对燃烧过程的正反馈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适合煤矿使用的抑爆材料,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30cm×30cm方形实验管道,对不同参数的多孔材料衰减管道内瓦斯爆炸火焰温度效果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金属丝网、泡沫陶瓷、多孔泡沫铁镍金属几种多孔材料均有很好的衰减瓦斯爆炸火焰温度的作用;金属丝网对管道内瓦斯爆炸火焰温度最大衰减率为8.7%~26.9%,泡沫陶瓷为23.1%~36.2%,多孔泡沫铁镍金属为7.1%~65.7%;研究发现多孔材料的厚度、孔径、相对密度是影响火焰温度衰减效果的重要因素,同种材料中,厚度大,孔径小,相对密度大的材料试件对火焰温度衰减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