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ozi 《中国宝石》2011,(5):116-121
她上学时惟一的一次“旷课”是沉浸在北京展览馆的俄罗斯油画展,她说过最食言的一句话是“我不喜欢这个,将来我也不会干这个!”;她称自己从事的这个事业是“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2.
周祥 《西部皮革》2006,28(7):52-56
春秋战国时,陈轸向秦惠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从前楚国人娶了两个妻子,有人去勾引那位年纪较大的,结果被骂了一顿。又去勾引那个年纪较小的,她也反过来勾引他。过了不久,丈夫死了,有人问曾经挑逗过他妻子的那个人:“要是让你挑选其中一个的话,你要娶哪一位呢?”那人说:“要年纪大的。”问话的人有些不解:“大老婆不是骂过你,小老婆不是勾引过你吗?为何要娶骂你的呢?”那人回答说:“如果做为一个外人,我当然希望她来勾引我:但要做我的妻子,我就希望她能拒绝并责骂其挑逗她的人。”  相似文献   

3.
张灿 《中国宝石》2009,(4):158-159
采访之前即对石头记河南濮阳经销商王艳萍有蓄深刻的印象,石头记内刊《石头记·美人志》的“名商名店”栏目中,曾刊登过她写的文章和照片,文章的题目与石头记的翡翠广告主题相同,部叫“我爱翡翠”;照片里的她自信而亲切地微笑着,项上腕上手指上“全副武装”着石头记的产品,整个版面传递着这样一种信息,这是一位深爱玉石、深爱玉石文化、深爱石头记的美丽女人。  相似文献   

4.
芝麻脆饼     
陈根生 《美食》2006,(2):58-58
有一位台湾老太太回乡探亲,走遍家乡的大街小巷找买儿时吃的“金刚脐”、丁埝脆饼。她说“金刚脐”当年有甜有咸,她挺想吃咸的那种,开水一泡,素淡爽口;脆饼有圆有长,她挺想吃圆的那种,一圈一圈剥着吃,小资情调十足……说着说着,仿佛返回到小姑娘时代似的。她说她到过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吃过不少地方美食,但家乡的脆饼仍然是她心中的牵挂,她说得那么神往,那么饥渴,那么动情。  相似文献   

5.
这件事要从三年前说起。三年前,我在一家不大的酒店里担任厨师长。酒店的生意很红火,我的工作也很顺利。一天,酒店里新来了一位服务员姑娘,长得挺文静,就像电视剧《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的小师妹。自从一见到她,我就像丢了魂似的,整天精神恍惚。做凉菜的师傅看出了这一点,对我说:“追吧,你的眼力不会错的。”这位姑娘以前从未在酒店干过,对菜肴也不熟悉。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常问我:“师傅,这道是什么菜﹖”一听到她甜甜的声音,我的心就怦怦直跳,脸红得自己倒像个大姑娘。只好对她说:“别叫我师傅,我今年才21岁呢”等午餐卖过…  相似文献   

6.
禁止带花生     
晓丹叮咚 《美食》2008,(4):47-47
我到乡下去见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她是老师,班上有29个学生,在她班级的门上写着一句禁令——“本班禁止把花生带入教室”,是她的笔迹。花生得罪她了吗?  相似文献   

7.
椰饭     
当今有学者认为烹饪属美学范畴,故称为“烹饪美学”。而著名学者钱学森、王朝闻则认为烹饪学应属艺术范畴,故称为“味觉艺术”。美食家车辐先生也同意以上二老之说,我等晚辈无资格参与争论,但我认为烹饪学不管属那一范畴,是否有一点可以达到共识?即烹饪是智者的创造,是智慧的结晶。对此,我有许多故事来作证。前几月我曾在《四川烹饪》杂志第48期上写过《一钵瓜蔬抵八珍》的闲文,在上面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明我这一观点,现再讲一个。 今年过春节前夕,我应友人之约,去到四季花不谢、八节叶常青的海南岛海口市过春节。进入海口市我就被满街市的椰树所吸引。她挺拔飘逸与现代建筑共比肩,她潇酒摇曳像凤雉羽扇待奉着明眸皓齿的后妃——海口市。“绰约风姿此树独具”我曾把我的这一看法告诉在旅途中邂逅的海南一企业家。他不仅同意我的看法,而且对我说:“你对她外貌的美就如此倾倒,那你接触了她内在的美还不知要怎么样呢?!”紧接着他又追问我:“你吃过椰子饭吗?”问得好,恰恰在前不久我有  相似文献   

8.
去年署期,杉杉到外婆家渡假。临行前,本来说好要在外婆家住到新学期开学。可是时间还没有过半,她就被外婆“遣送”回来了。原因是她一到外婆家就整天守在冰箱旁,一个劲儿吃冷饮,就连外婆给她煮的稀饭,她也要放进冰箱“冰”着吃。  相似文献   

9.
暮年时光     
有一年冬天,我大约二十岁吧,我去叔叔家过寒假。我听婶婶说,隔壁的那个楼道里有一个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个妓女,是过去这个城市有名的“翠香楼”里的当家花旦。一天,我与婶婶一起下楼去买菜,看见了她。她坐在楼底下晒太阳,她的身边站立着一位中年女人,正弯腰拨弄着一盆花草。婶婶说那是她的养女,很多很多年前就认领了的,后来成了家,也有了孩子,就把老太太接过来一起住了。我婶婶上前打招呼,母女俩都抬起了头,笑着回应着。我看见了一个很美的老太太,八十多岁的人了,很安详很慈眉善目的样子。她的脸白皙端正,五官是那样的秀丽,合分寸。她美得…  相似文献   

10.
崔戈 《四川烹饪》2002,(8):20-21
内行都知道,“月母鸡”是一道汤菜,那么外行呢?则很可能顾名思义,将其理解为是专门做给产妇吃的。那么这里又怎么变成了凉拌菜了呢?说来这其中还有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与我结婚不久的妻子突然有“喜”了。看着她一天天凸起的肚皮我心里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年近三十终于有了延续香火的希望。在那个年代,干“油大行”的想成家真难呀。在我工作的那个地区属重工业区,本身就男多女少,所以说那里是全市出了名的单身汉“重灾区”。从我参加工作以来,十多年我都过着“人活二十五,衣烂无人补”的生活。好不容易结…  相似文献   

11.
土豆的情谊     
到邮局取了稿费出来,恰好碰上一好友带着她的男朋友在街头溜达,就被她敲了“竹杠”好在她要求不高,仅仅两袋“天使牌”土豆片就把她打发了。看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金黄色的食品,感受着土豆在当代社会的尊贵,我的心早已沿着时光的隧道,去追赶离去的岁月。 土豆曾经给予我太多的记忆,也给了许多无私的馈赠,我永远不会忘记土豆的情谊。 像我这样年轻的一代,刚刚背上书包不久,改革开放已经开始了,没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没有那种急风暴雨般的感受,但处于一个时代交替的路口,多多少少还积存着一些辛酸和痛苦。当然了,苦难的生活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土豆就是我心灵深处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相似文献   

12.
喜欢健美运动的妻子当年在与我谈恋爱时,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热爱健美和运动,是为身体找一种态度。”对于我这个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科生来说,我当然对此不屑一顾,只认为是她为了博得我“钟情”而自抬身价而已。因为我不喜欢健美也不喜欢运动,婚后,妻子每周三次去健身俱乐部,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因事去晋北农村,曾在朋友家小住数日,其间吃过一顿“杨毛儿”饭,至今仍令我回味无穷。“杨毛儿”是杨树在春天吐叶前抽出的红褐色似穗的絮,对此人们也许不会感到陌生,但吃过“杨毛儿”的人恐怕不多吧?记得当时高清明还有几天,正值杨毛儿最多的时候。一天早晨,友人的母亲早早出了门,待我们起床时,她已拉回来一篮子鲜嫩的杨毛儿。我不解地问:“捡这做什么?”她说:“做菜吃啊,你肯定没吃过。”从小便与杨树为伴长大的我,确实是头一回听说杨毛儿还可以吃。后来才知道,每年这个时候,这里几乎家家都要吃杨毛儿菜,这似乎…  相似文献   

14.
三个多月前,一个美国歌手在网上贴了张照片,照片中的她举着三个上面贴着“早餐”“午餐”等字样的透明塑料袋,每个袋子都大到足以完全遮住她的脸,里面装着各色药片。她写道:这些补剂和维生素是我的一切。  相似文献   

15.
妻为我做了二十几年的饭,每次把饭菜端上桌,她总是爱问“好吃吗?”而我每次也都诚恳地说上一句“好吃!”然后有滋有味地慢慢品尝。二十多年了。我已说不清妻为我做了多少顿美味佳肴,但那道和着青春与羞涩烹制而成的酸菜炖粉条却长久地在我心中最温暖的地方留存.1975年,在上海服军役的我在回家探亲期间经人介绍与妻相识了。我喜欢妻的娇小、可人.但她是家中唯一的女孩,父母对她疼爱有加,尽管是在那个年代,我仍有些担心她是个什么也不会做的娇小组.短暂的假期结束了,我和妻的交往从几次短暂的见面转为通信联络,通过一封封书信,…  相似文献   

16.
慈母如茶     
我姥姥是青岛富商,母亲少女时代别说在故乡青岛,还去过京、津求学,因此言谈举止不是周围邻居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从记事起.就知道母亲爱喝茶。那时候,我已有两弟一妹.母亲虽然很操劳,但略有空闲,她就拿过写字台上放着的景德镇茶具,斟上半盏茶,浅浅地呷。我也跟着学会了喝茶。对此.母亲好像很欣赏,只是慈爱地嘲笑我:“茶哪好那么喝,岂不成饮驴了吗?”  相似文献   

17.
糖渍橙皮     
一位广州老友聊家常时说:“每次我那移居海外的姐姐回国过春节,总要向天河附近的农民买200斤橙,每天早晨榨橙汁给她喝。”前不久,我到台湾邻居理慧家去玩,看到她的厨房里有很多橙,便问:“果汁中,你们是否喝橙汁多些?”她答:“是的,以前住台湾时,那里湿气大、内火重。如今到上海数年,我先生仍感到体内有内火,所以橙汁不断。”  相似文献   

18.
这么多年来宋丹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她想发一次烧,因为那种被人伺候的滋味她从未享受过。 她是个热心的人,每当亲人或同伴发烧的时候,她总是尽量地守在旁边,给人家端水、端饭,嘴上还劝人家:“不要着急,慢慢养着,很快就会好的。”可是心里却特别羡慕。我什么时候才能躺在床上,让别人也如此这般的照顾我一回,她老这么想。 也许是心诚则灵,老天爷终于圆了她的梦,只是这次机会来的大不是时候了。  相似文献   

19.
守望笼屉     
小时候总想着过生日,外婆却老是给我当头棒喝:“大人生日一顿鲊,细娃生日一顿打”。我自然懂得“鲊”就是米粉蒸肉,至于那所谓的“一顿打”,不过是外婆的戏谑语罢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绿叶     
与绿叶有关的故事总是挺生动迷人,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故事。 那是小时候,老师正带着我们在山上采集标本,突然有个女生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得挺重。见她哭得眼泪汪汪,老师就随手摘下一片树叶,然后吹了起来,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听到的用树叶吹出的歌——那歌声极明亮,也极美,就这么吹着吹着,我们也就入迷了,那女生也止住了泪,还笑着说了一句:“听老师用树叶吹出的歌,有一种飞了起来的感觉。”她不仅不再哭,还一鼓作气地也学会了用树叶吹歌,而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坚贞不移地认定,树叶里有歌,树叶里有诗,随处可见的树叶,原来神奇之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