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图尔盖盆地萨雷兰凹陷侏罗纪发育了一套河流相灰色砂岩储层,岩性以砂、泥互层夹薄煤层为主,横向连续性差。GR曲线难以从砂、泥岩中识别煤层,而砂、泥岩阻抗叠置导致储层敏感性降低,常规波阻抗反演技术无法满足砂体展布特征的精细描述需求。基于拟声波技术,利用对砂、泥岩敏感的自然伽马曲线与声波曲线进行分频融合,同时保留对煤层敏感的原始声波曲线信息,生成具有声波量纲、能够去除煤层影响同时又能反映储层特征的拟声波曲线,在此基础上开展波阻抗反演。结果显示:反演结果与实钻井高度吻合,基于拟声波技术的地震反演能很好地消除煤层影响并有效刻画该段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垦东地区新近系河流相储层纵向上表现为薄互层,多数砂体厚度小于1/8λ且多层叠置,在地震上一个反射相位是一套砂泥岩薄互层的综合反映,利用常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无法描述单层砂体。通过构建薄互层楔状模型,明确了薄互层地震调谐规律,建立了薄互层地震响应与地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以之为指导,提出了薄互层地层毛厚度与砂地比的计算方法,间接描述一套薄互层地层中砂岩等效净厚度,实现了薄互层的间接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3.
东海西湖N区块HG组H3b段为致密砂岩储层,具有砂体厚度大、低孔、低渗及横向差异变化大等特点,致密砂岩与泥岩、优质储层分布与含气性变化比较快,寻找物性较好、含气丰度较高的砂岩"甜点"是该区天然气高效开发的关键所在。在砂体、储层、含气性岩石物理特征综合研究基础上,探索了一套基于敏感弹性参数优选与合成的甜点预测技术,采用砂体-优质储层-含气优质储层逐级递进预测流程,达到准确预测甜点的目的。利用叠前资料反演纵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数据体,采用坐标旋转技术合成具有岩性区分识别能力的砂泥岩SynV_pV_s敏感属性参数,该参数可用来识别砂泥岩;利用优质储层的低纵波阻抗值特征划分识别优质储层;利用E/λ(杨氏模量与拉梅参数比值)含气性敏感属性参数预测优质储层含气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解性,提高甜点预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4.
C51井区葡萄花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从上至下发育PⅠ1、PⅠ2两套砂组,平均砂岩厚度分别为2、5m,砂体横向分布局限,现有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不足以区分两套砂组,虽然钻井资料能够准确识别单砂体,但无法刻画井间砂体变化。为此,通过精细对比研究区内18口井钻遇的砂体,掌握葡萄花储层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作为评价、优选地震属性切片的参考依据;从目的层段的连续沿层切片中确定体现砂组展布特征的反射时间;依据选定切片对应时间确定砂组的地震属性提取窗口,优选地震属性;基于地震属性平面图,确定砂组的沉积微相;在砂组展布和沉积微相约束下优选参数,开展地质统计学反演,提高垂向分辨率,精细刻画砂组的空间展布。预测结果精细刻画了两套砂组的空间展布,并且认为PⅠ2的砂岩厚度较大,适合储气库建设。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多口钻井在古近系产出油气。将射线弹性阻抗表示为纵波阻抗和横波阻抗的函数,从道集内提取具有泊松阻抗意义的泊松反射率数据,并通过角度扫描敏感角度叠加的数据进行泊松阻抗反演,预测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古近系砂岩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①番禺4洼古近系文昌组岩性复杂,包括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及砂岩等,砂岩为高泊松阻抗特征,对应地震剖面上的波峰反射,泥岩为低泊松阻抗特征,对应地震剖面上的波谷反射。②不同岩性的敏感角度不同,通过正演模拟及实际资料的角度扫描,认为20°~25°叠加数据可以突出砂岩的地震响应。③研究区文昌组二段、三段和四段均有砂岩储层发育,其中文三段砂岩储层横向变化大,有利区域主要分布于A井东侧,为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单层厚度小于1/4个波长的薄层砂体,其厚度已经小于传统意义上的地震垂向分辨率。但是研究认为,在调谐效应下,薄层砂体厚度与地震反射振幅是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的。利用这一特征,对WZ工区内两种不同类型的薄层砂体——大套泥岩夹单层砂体和砂泥岩薄互层砂体分别开展定量储层预测研究,通过体雕刻技术直接定量预测单砂体的厚度,通过层段的纵波阻抗平均值预测薄互层砂体总体厚度,最终获得薄层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和厚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M油田位于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沉积体系中普遍存在砂泥岩薄互层现象,砂体较薄,常规储层预测技术不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基于地震沉积分析方法,通过90°相位化与地震分频对资料进行处理,采用地层等时切片技术对主要目的层砂体展布开展分析,精细刻画出砂体的分布范围,达到了研究区薄储层砂体平面展布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东濮凹陷是一个典型的陆相盐湖断陷盆地,砂泥岩薄互层是常见的沉积叠加样式,同时西南洼地区沙二下储层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单层砂体薄,岩性横向变化快,且受到复杂断裂影响,储层边界刻画不清.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相控储层反演技术流程:首先,通过精细岩性标定及井震统计分析,优选反映砂岩厚度的敏感地震属性;然后,运用多属性融合技术刻画地震相,并以地震相进行约束,建立反演低频模型,开展叠后反演;最后,通过坐标旋转与叠前反演技术相结合,实现储层的精细预测.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流程能够有效解决薄储层砂体边界刻画不清以及垂向识别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为东部其他区域砂泥岩薄互层地震识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古近系碎屑岩地震储层预测是渤海油田近年来面临的技术瓶颈,难点之一在于如何有效地区分储层与非储层。以渤海西部沙南凹陷已钻9口井16个井段的20个岩心样品为基础,对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杨氏模量、体积模量、剪切模量、拉梅系数、泊松比、纵波阻抗、横波阻抗等10种岩石物理参数在不同层段和不同沉积亚相环境下的敏感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筛选出了能够区分优质储层的敏感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密度、纵波速度和纵波阻抗等叠后常规参数难以有效区分古近系储层与围岩,而表征岩石抗剪切变形能力的剪切模量、拉梅系数等岩石特征参数具有相当的区分度。研究区测井数据与岩心数据的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本文基于岩心测试的岩石物理参数敏感性分析是可行的,这将更好地促进叠前地震属性在渤海油田古近系碎屑岩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渤海H油田储层为浅水三角洲相中-细粒砂岩,沉积微相主要为分流河道.常规地震资料对砂泥岩薄互层的分辨能力有限,使储层描述和油田开发方案设计等工作面临着很大难度和风险.高频拓展处理技术采取压缩子波的途径避开了在求取子波方法上存在的难题,可以大幅度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丰富各种地质信息,同时还基本保持了地震数据原有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