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油气幕式成藏规律探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准噶尔盆地油气田的形成经历了多幕成藏、多期改造及后期调整的过程。根据主要构造幕、主要生油期、主要输导体系以及主要油气田成藏期,初步划分出5幕主要油气成藏期,即印支Ⅱ幕(T末)、燕山Ⅱ幕(J末)、燕山Ⅳ幕(K末)、喜马拉雅Ⅱ幕(E末)、喜马拉雅Ⅲ幕(N末)。在此基础上分析,认为东道海子北凹陷北斜坡、玛湖凹陷东南部、陆梁油田北部以及昌吉凹陷东北斜坡等将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有利地区,主要目的层是侏罗系一白垩系,以隐蔽油气藏为主。图1表1参16  相似文献   

2.
论幕式成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讨论了幕式成藏的证据、机理、规律及其勘探意义。指出幕式成藏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成藏方式,并常常具有周期性,因而对于高富集度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幕式成藏的机理主要有构造幕和构造泵作用、断层阀效应或地震泵作用以及超压积聚效应等3种作用。认为幕式成藏也是含油气盆地一种普遍存在的成藏方式,特别是对于多构造运动、断裂发育的盆地以及异常压力比较发育的盆地,幕式成藏往往占有重要地位;幕式成藏在时间上并不完全受生烃窗控制,而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运动、断裂活动或异常压力的演化,因此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断裂活动史和异常压力发育史往往决定了幕式成藏史。  相似文献   

3.
幕式成藏理论的提出及其勘探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幕式成藏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成藏方式,并常常具有周期性,因而对于高富集度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渐进式成藏一样,幕式成藏也是含油气盆地一种普遍存在的成藏方式,特别是对于多构造运动、断裂发育的盆地以及异常压力比较发育的盆地(如前陆盆地和裂谷盆地等),幕式成藏往往占有重要地位;而在构造运动相对较稳定的克拉通盆地,一般以渐进式成藏为主。与渐进式成藏不同,幕式成藏在时间上并不完全受生烃窗控制,而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运动、断裂活动和异常压力的演化,因此盆地的构造演化史、断裂活动史和异常压力发育史往往决定了幕式成藏史。幕式成藏理论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油气成藏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更重要的是拓宽了油气勘探领域,进一步明确了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欠压实区内岩性油藏幕式成藏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欠压实区的某些特定范围内,岩性油藏的形成过程具有典型的幕式特征,有效烃源岩的幕式排烃和烃源岩区内砂岩体的幕式聚烃是两个相对独立但又彼此联系的过程。幕式排烃的通道主要是烃源岩自身发育的微裂缝和由于构造运动而产生的、沟通有效烃源岩与砂体之间联系的断层。微裂缝排烃和断层排烃具有两种不同的动力学特征和排烃机制。只有排烃过程与聚烃过程协调一致,才能完成欠压实区内岩性油藏的幕式成藏过程。  相似文献   

5.
断层幕式活动期和间歇期流体运移与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断层的周期性幕式活动导致沿断层带流体运移具有周期性幕式运动的特点。断层的一次周期性幕式活动分为活动期和间歇期两个阶段。断层幕式活动期,深部流体在超压作用或地震泵作用下以在断层带内的垂向运移和进入储层后的侧向运移为主,流体运移的相态为油、气、水的混合相态。断层幕式活动间歇期,当断层带尚未完全封闭、输导系统内压力尚未平衡时,流体在断层带及其两侧储层之间流动,直至达到压力平衡。断层完全封闭后,流体运移则不再发生。断层幕式活动期对油气的输导能力强,而断层幕式活动间歇期对油气的输导能力相对较弱。断层幕式活动期导致断层带附近形成同层混源或异层同源的多层系(或多构造层)含油气复式油气聚集带;而断层幕式活动间歇期使已经形成的油气藏发生再分配,导致断层带垂向上形成欠饱和油藏—高饱和油气藏—油气藏及纯气藏的完整序列。  相似文献   

6.
莱州湾凹陷层序地层格架及幕式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断陷湖盆之一,由于受构造升降、古地貌和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层序地层格架由低位、湖侵、高位和河流体系域组成。构造升降不仅是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具有幕式成藏特点的直接原因,而且晚期构造活动是影响该区早期形成的油藏最终能否保存下来的关键因素。古近纪晚期济阳坳陷的区域性地壳抬升,使莱州湾凹陷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上升盘东营组顶部沉积盖层遭受剥蚀,使早期运聚形成的油藏中的部分原油被生物降解,新近纪充注的油气因上覆地层加厚而得以成藏。从而可以预测,该凹陷周缘走滑构造带的主断层下降盘和中央隆起构造带是其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东岭地区幕式成藏分析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运聚期次、成熟度分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利用有机包裹体测温和包裹体中烃类组成特征、结合盆地模拟技术的精细时-温埋藏史、古地温史恢复来研究油气运聚期次、成熟度,可有效地指明成藏史。作者对松辽盆地南部东岭地区有机包裹体测温和包裹体中烃类组成的研究表明,油气运聚具有3期幕式成藏的特点:第一期为85.8Ma(姚家组沉积末期);第二期为78.6Ma(嫩江组沉积末期);第三期为66Ma(明水组沉积末期)。由于有机包裹体丰度及有机组分含量较低,加之后期构造破坏,不利于现今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记录油气幕式成藏事件的含油环带状方解石等自生矿物及其地球化学特点。这种矿物发现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一些油气藏的油源断裂附近,方解石(或SiO2裂隙填充物)内发育十余条或更多的烃类环带,与之相间生长的方解石的成分也频繁变化。地球化学示踪分析表明,含油气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二叠系,具有富含Fe和Mn等元素的特征,因此与油气充注密切相关的含油方解石明显富含Fe和Mn,使得环带状方解石的Fe,Mn和Mg等元素发生显著的波动特点,真实记录了含油气流体幕式充注的周期性过程。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扶杨油层成藏动力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扶杨油层的成藏动力。扶杨油层具有幕式成藏的特点,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并非青一段异常高压,而是断裂的幕式活动及地震泵作用。油柱高度与超压并不具有相关性,扶杨油层幕式成藏几乎总是与区域性的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相伴随。毛管压力和浮力作用对油气二次运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扶杨油层具有常规油气藏和深盆油气藏共存的特点。浮力和区域构造演化的有机匹配.使向环凹陷周边斜坡、鼻状构造、背斜等部位的油柱高度明显增加,且储量丰度明显升高;长春岭低超压区也可以成藏,这些均为浮力及油气侧向运移的结果。三肇、齐家一古龙、长岭等凹陷的轴部是深盆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古隆起及其斜坡部位和物性较好而超压较低的东北、东南隆起带是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尤其重要的是,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主要应放在环凹陷周边斜坡、鼻状构造、背斜等部位。而非超压最大的凹陷轴部。  相似文献   

10.
沉积盆地超压体系油气成藏条件及机理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近年来的研究及勘探实践表明 ,沉积盆地的超压体系与油气藏特别是深层油气藏的关系非常密切。超压体系油气藏是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之一。沉积盆地超压体系具有油气成藏的特定条件和方式。超压抑制和延迟了油气的生成和成熟、改善了深部储层的储集性能、增强了对烃类的封盖作用、扩大了液态窗的范围 ,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创造了有利条件。超压体系内油气的排放是以幕式进行的并以准封闭体系――封存箱的形式构成独立的油气成藏系统。目前 ,在超压与油气生成关系方面仍然有许多有争议的看法 ,和对超压体系内油气成藏机理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些争议和问题都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北部断陷盆地构造特征与幕式演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松辽盆地北部断陷断裂分布呈现了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构造特征,深层具有两隆三凹一斜坡的构造格局.在解释和分析大量的地震剖面的基础上,从断陷的形成和演化角度出发,建立起两种形成模式和两种类型四种演化模式.形成模式:箕状断陷、双断式断陷.两种类型四种演化模式:一种类型为发展型,包括加强式、扩展式;另一种类型为改造型,包括掀斜式、隆起式.松辽盆地北部断陷呈现幕式演化特征,整个演化过程可划分:初始张裂阶段、扩张阶段、萎缩阶段.  相似文献   

1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幕式成藏特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经流体包裹体测定,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油气成藏有3次主要的充注期。早期(36Ma)相当于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期至东营初期;中期(34~25Ma)相当于东营中晚期;晚期相当于晚第三纪至现今。由于存在多期幕式充注,导致流体性质在垂向上、平面上均存在不均一性。欧利坨子地区存在深部原油的成熟度较浅部原油的低,即成熟度倒转的现象;而茨榆坨地区则存在高垒带高部位原油成熟度低,相对处于低部位的牛青地区成熟度较高。运用这一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勘探工作,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混元气藏形成的地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混元气成藏的地质基础、建立混元气成藏的一般模式是混元气定量研究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勘探开发实践证实四川盆地普遍存2种类型的混元气藏,即不同来源天然气混合形成的混源气藏和同源不同阶天然气混合形成的混合气藏。文章根据盆地演化特征和成藏因素分析,并结合实例,概括出了该盆地混元气藏形成的地质基础和成藏模式。受多旋回构造运动和沉积环境变化的影响,该盆地普遍发育多套类型和成熟度不同的气源岩、多层系近源储集层,以及沟通不同储层的断层与裂缝,这些有利的成藏因素加上复杂的成藏过程构成了混元气藏形成的地质基础。混元气藏的形成模式可以概括为异源原生型、后期调整型和多期充注型3种。其中异源原生型又可分为上移新储型和下移古储型2种。  相似文献   

14.
柴北缘地区油气成藏模式与成藏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柴北缘中新生界沉积特征和构造改造特征出发,分析了中、下侏罗统不同含油气系统的油气成藏模式,在总结已发现成藏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区域的有利成藏组合和发育层位。在对柴北缘成藏模式认识的基础上,从油气生成、运聚、成藏出发,总结了其油气成藏规律,指出了中、下侏罗统生烃凹陷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残余有效生烃凹陷规模和所处的构造位置控制了构造带的油气富集,油气相态的横向分布受埋藏深度的控制明显,纵向分布受油气生烃期次控制。  相似文献   

15.
陈家庄凸起浅层天然气的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天然气工业》2006,26(4):14-17
陈家庄凸起是东营凹陷和沾化凹陷的分界凸起,是浅层富集的地区兼有石油伴生气、原油降解气和过渡带气。沙河街组烃源岩和下第三系油气藏为上第三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的浅层气聚集提供了气源条件,岩性变化和断层遮挡形成了圈闭条件,同时断层、不整合面等构成的疏导体系保证了浅层气藏的形成。来自渤南洼陷的天然气沿断层和渗透性砂体运移至陈北地区的馆陶组上段和明化镇组下段,形成构造-岩性圈闭的气顶气藏。来自利津、民丰洼陷的天然气,沿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到陈南地区的明化镇组,形成岩性圈闭气藏。  相似文献   

16.
苏北盆地断块圈闭分类及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由于拉张和扭动作用,苏北盆地构造圈闭主要为断鼻断块。依其成因可将构造圈闭划分为4类:Ⅰ类,凹陷及斜坡地区的断鼻断块群;Ⅱ类,主控断裂两侧的断块;Ⅲ类,主控断层扭动转换部位的断鼻断块;Ⅳ类,断阶带之间的复杂断块。根据构造圈闭成因类型、油气源及油气聚集途径等组合特征的分析,将成藏样式总结为3大类6亚类:由Ⅰ类圈闭形成的原生油藏及次生油藏(a,b型),由Ⅱ,Ⅲ类圈闭形成的断层输导型及储层输导型油气藏(c,d,e型),由Ⅳ类圈闭形成的f型油气藏。目前在苏北盆地两个主力凹陷---高邮凹陷和金湖凹陷,所发现的油气藏类型以a,b类占主导地位,分布在凹陷斜坡地区,其次为主控断裂两侧的c型油气藏。另外在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内部发育一些f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7.
八面河地区为一受基底控制的继承性发育的单向斜坡,是在NNE-SSW向和NW-SE向区域引张作用及NE向的右旋走滑作用叠合背景下逐渐形成的, 具有NW-SE向和NNE向的双向伸展及右旋走滑变形的基本特点,东营运动基本形成现今的构造格局,多期构造演变形成了构造、地层尖灭、岩性、古潜山等几种类型的圈闭,油气以断裂、不整合面为主要运移通道来自北部牛庄凹陷的Ek、Es4及AnE生油层,中央鼻状构造带及其北西地区成藏条件较好,是油气有利聚集区带,建议作为下一步重点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