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液相沉积法制备磁性纳米Fe3O4/SiO2复合粒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液相沉积法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覆了一层SiO2膜,制备磁性较强的纳米Fe3O4/SiO2复合粒子,采用IR、XPS、XRD、TEM、VSM等方法对复合粒子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粒子的较佳制备条件为正硅酸乙酯(TEOS)的浓度为0.6mol/L,Fe3O4与TEOS物质的数量比为5:1,反应温度为50℃,搅拌速度为800r/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粒子的粒径在20nm左右,比饱和磁化强度为60.5emu/g,呈球形且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2.
王学军  李宁  颜家振 《机械》2010,37(10):65-68
主要研究了润滑油中纳米粒子添加剂的含量对冷挤压过程中润滑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粒径为20~30nm的Fe3O4纳米粒子分散于52#汽缸油中配置成具有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粒子改性润滑油,并将该润滑油应用于钛合金(TA2)棒材的冷挤压实验,论文系统研究了润滑油中Fe3O4纳米粒子的添加量对钛合全冷挤压成形的最大成形力、成形功、表面质量(Ra)及HV的影响规律并对其润滑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润滑油中Fe3O4纳米粒子质量分数为8%时。纳米改性润滑油的润滑效果最佳,挤压成形力和成形功最小,成形件表面质量最好。纳米粒子的填充与滚动作用及其对52#汽缸油膜的支承作用是改善润滑油润滑性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沉淀氧化法分别制备了粒径为10 nm和45 nm的球形Fe3O4粒子,研究了粒径对纳米Fe3O4粒子作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Fe3O4粒子的粒径对其作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作用有明显影响。粒径为10 nm和45 nm的Fe3O4粒子作润滑油添加剂均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作用,但是,粒径为10 nm的Fe3O4粒子的减摩抗磨效果优于粒径为45 nm的Fe3O4粒子的减摩抗磨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声辐射效应、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纳米镓/聚丙烯酸丁酯核壳复合粒子,借助透射电镜表征了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纳米镓粒子被包裹在聚合物中,所形成的复合粒子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壳结构,粒径在70~130nm;纳米镓粒子的加入量对乳液聚合物反应具有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表面经油酸修饰的纳米Fe3O4粒子,在透射电镜下研究了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形貌及其分散性,在MRS-10D四球摩擦试验机上测试了添加纳米Fe3O4粒子润滑油的承载能力,在CSS-2220型电子万能试验机上,研究了添加纳米Fe3O4粒子的润滑油在LY12热挤压成形过程中的润滑性能,并与传统的添加微米级石墨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和润滑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Fe3O4粒子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0nm,在润滑油中具有很好的分散性,用其作润滑油添加剂时,可以明显改善润滑油的承载能力;与微米级石墨粉作热挤压润滑油添加剂的润滑性能相比,添加纳米Fe3O4粒子的润滑油可使挤压时的挤压力明显降低,在所添加的体积浓度相同时,最大可使挤压力降低32%,同时避免了被挤压件表面残碳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被挤压件的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
机械合金化合成TiB2/Fe3Al纳米复合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铝、钛、硼四元粉体机械合金化与后续热处理的方法合成纳米TiB_2/Fe_3Al复合粉体,并利用XRD、DSC、SEM和TEM等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球磨过程中,四元粉体形成了Fe(Al,Ti,B)过饱和固溶体,有序度不断降低,逐渐向非晶态转变,同时粉体晶粒尺寸逐渐细化,球磨40h后Fe(Al,Ti,B)的晶粒尺寸为9.6nm;并在热处理过程中Fe(Al,Ti,B)分解生成纳米Fe_3Al和TiB_2复合粉体,同时发生组成相晶粒生长,结构有序度提高等转变。  相似文献   

7.
纳米Fe3O4磁流变流体是内含8~10nm Fe3O4微粒的磁流变流体。文章通过实验,给出了该流体的黏度与磁感应强度、Fe3O4颗粒的质量百分比的关系,定义了比磁感应强度;采用比磁感应强度来表示磁场发生器的能量用于产生该流体内部磁场强度的程度。并在实验的基础上,拟合出纳米Fe3O4磁流变流体磁导率的计算公式,同时得到一种计算其他纳米磁流变流体磁导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Falex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金红石相与锐钛矿相TiO2、α-Al2O3和γ-Al2O3、钇稳四方相和单斜相ZrO2纳米粒子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摩擦学行为。试验结果表明,这些纳米粒子均具有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pB值),其润滑性能与纳米粒子的结构和大小都有一定的关系,而且在添加浓度3%左右时具有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镍-氧化镧纳米颗粒复合电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复合电铸工艺制取了含La2 O3 纳米颗粒的镍基复合电铸层 ,研究了La2 O3 纳米颗粒共沉积量对复合电铸层微观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La2 O3 纳米颗粒共沉积量的增大 ,复合电铸层表面更加平整、组织也更加细致均匀 ,基质金属镍的晶粒得到进一步细化 ,因而复合电铸层的显微硬度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0.
以纳米Fe3O4颗粒为核,分别采用液相沉积法和溶胶一凝胶法两种方法将MnO2包覆在其上制备了Fe3O4/MnO2磁性复合颗粒,并借助XRD、TEM、FTIR和VSM等手段分别对纳米Fe3O4颗粒和两种复合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液相沉积法进行包覆可生成以多个纳米Fe3O4颗粒为核、粒径约为200 nm的近球形Fe3O4/MnO2磁性复合颗粒,其饱和磁化强度为24.4 kA·m-1;采用溶胶-凝胶法进行包覆则生成以单个纳米Fe3O4颗粒为核、粒径约为50 nm的磁性复合颗粒,包覆层为絮状MnO2,其饱和磁化强度为16.5 kA·m-1.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CuS-Fe2O3复合薄膜,研究了其微结构和摩擦学性能,并探讨了复合薄膜的磨损机制。用XRD,XPS,及AFM研究了薄膜的晶体结构、化学价态与表面形貌,用UMT-2研究了薄膜的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是均匀致密的,表面粗糙度为0.30 nm,CuS为粒径20 nm的正六面体结构,并且均匀分散在Fe2O3基体中;薄膜与GCr15不锈钢球对磨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好的耐磨抗摩性能。CuS的摩尔分数为8%时的CuS-Fe2O3复合膜在滑动速度为150 mm/m in,载荷为1.5 N的条件下,摩擦因数为0.08,磨损寿命为4 200次,通过SEM观察薄膜的膜痕发现薄膜的磨损机制主要是轻微的擦伤、粘着转移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Fe2O3气敏元件工作温度高、响应时间长等缺点,采用分析纯FeCl3·6H2O和乙醇为主要原料,以AI2O3陶瓷片为基底,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2O3纳米膜及气敏元件.利用XRD(X射线衍射)、AFM(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膜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合Fe2O3纳米膜的形成机理,主要讨论了镀膜次数对薄膜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薄膜元件的阻温特性及室温气敏性能.结果表明:镀膜20次后,Fe2O3颗粒粒径约为20~30 mn,镀膜30次后,纳米膜平整、均匀、无裂纹;室温下薄膜元件便对H2CH4有一定的气敏效应,响应时间小于3s,灵敏度随气体浓度变化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将La2O3纳米颗粒添加到氨基磺酸镍镀液中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Ni-La2O3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复合镀层中La2O3含量的影响,分析了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最佳工艺为电流密度2A/dm^2、镀液温度50℃、搅拌速度800r/min、镀液中La2O3含量30g/L;与纯镍镀层相比,复合镀层表面平整光滑、组织致密均匀;其显微硬度也高于纯镍镀层,并随着复合镀层中La2O3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粉体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纳米粉体,用正交试验、主因素分析试验设计技术对制备工艺中影响纳米颗粒粒径、饱和磁化强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透射电镜和VSM振动磁强计对纳米颗粒的粒径、饱和磁化强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aOH溶液的加入速率和加入后的保温时间、油酸钠溶液的加入速率、反应温度和油酸钠溶液的加热温度对纳米磁性颗粒性能影响较大;得出了较佳的工艺参数并制备出了性能较理想的磁性粉体.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介绍利用AtomScan Advantage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高纯氢氧化钠中Fe_2O_3含量,并与传统分光先度法相比较,表明ICP-AES法在生产分析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检测危害人类健康的异丙醇气体,本文制备了基于In_2O_3和Fe_2O_3负载In_2O_3(Fe_2O_3@In_2O_3)空心球的高灵敏度异丙醇气体传感器,通过表征手段对制备的In_2O_3和Fe_2O_3@In_2O_3样品的晶相,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200℃的最佳工作温度下,与纯的In_2O_3相比,Fe_2O_3@In_2O_3空心球气体传感器对异丙醇有更好的气敏特性。Fe_2O_3@In_2O_3空心球传感器对100×10~(-4)%异丙醇的响应值可达28.2 (为纯相In_2O_3的1.75倍),响应时间为1 s,恢复时间为2 s,且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Fe_2O_3与In_2O_3两种氧化物之间形成了n-n异质结,提高了传感器的初始电阻,从而优化了In_2O_3的气敏特性。本文所制备的Fe_2O_3@In_2O_3空心球传感器在检测异丙醇气体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旋转闪蒸干燥机在氧化铁红干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旋转闪蒸干燥机的工作原理,依据旋闪蒸干燥机在氧化铁红干燥中的应用和测试数据,归纳出干燥系统的设备配备参数。  相似文献   

18.
Thin films of bismuth and iron oxides were obtained by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ALD) on the surface of a flexible substrate poly(4,4′-oxydiphenylene-pyromellitimide) (Kapton) at a temperature of 250°C. The layer thickness was 50 nm. The samples were examined by secondary-ion mass spectrometry, and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the film layer was observed. Surface morphology, electrical polariz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piezoelectric force microscopy, and force modulation microscopy. The values of current in the near-surface layer varied in the range of ±80 pA when a potential of 5 V was applied. Chem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where the formation of Bi2O3 and Fe2O3 phases, as well as intermediate phases in the Bi–Fe–O system, was observed. Magnetic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by a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that showed a ferromagnetic response. The low-temperature method of functionalization of the Kapton surface with bismuth and iron oxides will make it possible to adapt the Bi–Fe–O system to flexible electronics.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一凝胶和常压干燥法制备了CaO-B2O3-2SiO2干凝胶。首次研究了干凝胶在37℃,初始pH=9的K2HPO40.25M水溶液中的生物模拟矿化现象,采用XRD、FTIR和SEM分析了干凝胶及其矿化产物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研究表明,CaO-B2O3-2SiO2干凝胶具有硼硅二元复合氧化物的网络骨架,经矿化反应10d后可转变成呈交叉形式排列的片状碳酸羟基磷灰石晶体,并具有多孔状微观形貌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