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苯偶姻又名二苯乙醇酮,因其对光有特殊的性质,用作聚酯粉体涂料的引发剂、加到苯偶姻醚、苯偶酰、双咪唑等光敏树脂中的光聚合引发剂及其原料。苯偶姻老法生产中,使用氰化剂,给环境保护带来麻烦,日本化学公司独自开发了新生产技术,取代了老法,并合成和大量生产了苯偶姻衍生物,除苯偶姻外,还开发带有取代基的茴香偶姻、甲苯偶  相似文献   

2.
光聚合引发剂──α-羟基异丁基苯酮α—羟基异丁基苯酮是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生产的新一代UV固化体系光引发剂,学名2—羟基—2—甲基—苯基丙酮—1,其与二苯酮一胺共轭体、安息香醚等传统的光引发剂相比,具有引发效率高,热稳定性好,无发黄性等优点,室温下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N -羟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为共聚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制备叔胺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 ,然后在该共聚物乳液中加入光敏性乙烯基不饱和单体和可见光下分解的光敏引发剂 ,共混物涂膜于自然光下室温固化交联。考察了光敏引发剂用量、交联单体种类和用量、交联时间对乳胶膜交联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异丙基硫杂蒽酮为光引发剂 ,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及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为交联单体时 ,乳胶膜交联度在 0 5~ 1h内 >70 % ,2h内 >80 %。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室温快速交联一直是涂料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本研究在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中加入光活性乙烯基不饱和交联单体和与可见光匹配的光敏引发剂,共混后涂膜并在室温自然光下固化交联。考察了光敏引发剂用量、交联单体种类和用量、交联时间对乳胶膜交联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异丙基硫杂蒽酮(ITX)为光引发剂,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及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单体时,2~3小时乳胶膜交联程度大于50%,8小时内交联程度大于80%。  相似文献   

5.
含硫光敏引发剂-硫代芳甲酸芳酯光解机理的研究硕士研究生苏京京导师吴世康,戴光松(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新型光引发剂硫代苯甲酸-S-苯酯对烯类单体的聚合具有很高的引发效率,因而被应用于快速光聚合体系中,硫代苯甲酸-S-...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二碳酸二(2—苯氧乙基)酯,是烯类单体的新型引发剂,采用在分散体系中合成的方法具有工序简单、后处理容易、得率高、质量好等特点。该引发剂用于氯乙烯悬浮聚合,可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在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中加入光活性乙烯基不饱和交联单体和与可见光匹配的光敏引发剂共混后涂膜并在室温自然光下固化交联。考察了光敏引发剂用量、交联单体种类和用量、交联时间对乳胶膜交联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异丙基硫杂蒽酮 ( ITX)为光引发剂 ,分别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 GMA)、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 TPGDA)及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 TMPTA)为交联单体时 ,2~ 3h乳胶膜交联程度大于5 0 %,8h内交联程度大于 80 %。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型米嗤酮光引发剂的制备方法。先以4,4'-二氟二苯甲酮和哌嗪为原料合成含有两个甲基叔胺的米嗤酮,再将米嗤酮和双环氧单体溶于有机溶剂中升温聚合,得到高分子型米嗤酮光引发剂。该光引发剂主链上同时含有米嗤酮和助引发剂胺,具有较高的光引发性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乙烯基吡咯烷酮在水、乙醇、异丙醇、苯溶剂中,以偶氮二异丁腈、氧-过氧化氢为引发剂进行的自由基聚合,考察了不同引发剂、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单体和溶剂比对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溶剂、单体、引发剂或配体参与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离子液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作为溶剂或配体直接参与聚合反应,也可以通过化学修饰合成离子液体型聚合单体或引发剂,利用ATRP技术制备出含有聚合离子液体链段或端基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聚合物电池、光敏元件、吸附剂或传感元件等多个领域,成为高分子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采用激光闪光光解方法对香豆素酮类化合物的光还原及其三重态的猝灭问题进行了研究。当以胺类化合物为猝灭剂时,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半片呐醇自由基的生成,并得到了它的瞬态吸收光谱。以几种烯类单体去猝灭香豆素酮的三重态,所得的猝灭速度常数表明:单体的猝灭能力不能和胺类的猝灭能力相竞争,因此,可以预期这类化合物可以引发聚合某些不能为二苯酮引发体系所聚合的单体。  相似文献   

12.
此胶粘剂中含有端基异氰酸酯的氨基甲酸醋树脂。它是由平均分子量为1000~10000的块状聚二醇与有机聚异氰酸酯(当量比-NCO/OH为2~8)或在惰性溶剂中反应而制成。聚二醇可由二个碳以上烯化氧与活  相似文献   

13.
黄李江  杨建文  庞来兴 《广州化工》2020,48(14):46-49,52
设计合成了一种以硫杂蒽酮为母核,经氟碳长链改性的新型光引发剂TX-QF。TX-QF对UVA段紫外光具有良好的光敏性。该光引发剂可以在涂层中呈阶梯式分布,富集于涂层表面,增加表面光引发剂含量;在商业化LED(365~405 nm)光源辐照下,TX-QF可以光解产生氟碳活性胺,在无需添加额外助剂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光引发聚合效率,从而可以达到良好的抑制氧阻聚尤其是表面氧阻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脱氢枞酸(β-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酯(DAHP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2-氰基-2-丙基苯并二硫(CPDB)为链转移试剂,在四氢呋喃溶液中进行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RAFT)制备得到脱氢枞酸基酯均聚物。动力学研究表明了脱氢枞酸基单体可以在RAFT聚合下具有活性可控的特征,同时探讨了CPDB的浓度对松香基单体的RAFT聚合的影响,发现CPDB的浓度对聚合过程的速率和可控性以及相对分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核磁证实了该松香基均聚物的成功合成,接触角测试表明该聚合物具有高疏水性。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2-乙基己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在惰性溶剂中进行悬浮聚合,从而制得了内部具有小孔、外形呈蓬松状的粒子。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溶剂种类及反应温度等因素时吸油性树脂性能的影响。所得树脂可吸相当于其自身重量10.2倍的煤油、18.8倍的苯。  相似文献   

16.
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丙烯酸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采用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为光敏树脂低聚物基体,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二溴新戊基二醇乙烯丙基醚为活性稀释剂,二氧化硅为填料,制备了三维打印用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光敏树脂。通过测试光敏树脂的固化时间、黏度、固化收缩率和力学性能,研究了光敏树脂各组分的最佳用量。结果表明:当光引发剂质量分数为8%,稀释剂质量分数为20%,填料质量分数为1.0%时,光敏树脂拉伸强度为15.6 MPa,耐热温度为263.4℃。  相似文献   

17.
贾伟  孙芳 《精细化工》2022,39(3):519-524
以苯甲酰甲酸和三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水油两亲性光引发剂苯甲酰甲酸三乙二醇单酯(TGBF),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自旋共振仪及实时红外光谱仪等手段探究了TGBF的光吸收性能、光降解机理、水中溶解性以及引发光聚合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TGBF在300 nm以上波长的摩尔消光系数较低,但在405 nm LED光源照射下,能够发生分子内或者分子间的夺氢反应,并产生烷基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TGBF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可高效地引发油性单体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与水性单体聚乙二醇400二丙烯酸酯(PEG(400)DA)的聚合,最终双键转化率可达到80%以上。更重要的是,TGBF具有优异的引发油性单体TPGDA与水性单体深度聚合的能力,聚合深度分别达到5.6cm和6.5 cm以上,在深层LED光聚合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我国聚氯乙烯生产技术的发展,太原化工厂进行了新型高效引发剂过氧化二碳酸二苯氧乙基酯(简称BPPD)的合成工作,并用BPPD作引发剂进行了氯乙烯悬浮聚合100多次小釜试验后,于1976年3~4月与杭州电化厂协作,在杭州电化厂聚氯乙烯车间进行了以新引发剂BPPD生产疏松型树脂的聚合扩大试验(7米~3釜)。 新引发剂BPPD具有较多的优点,它  相似文献   

19.
通过3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杂化单体4-(1-丙烯基)氧丁基缩水甘油醚(POBGE)。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仪对相应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使用傅立叶实时红外(FT-RTIR)对该杂化单体的光聚合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种类,不同浓度光引发剂,不同光照强度对杂化单体的光聚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引发剂硫鎓盐的引发性能要优于碘鎓盐,随着光引发剂浓度以及光照强度的增大杂化单体双键及环氧基团的转化率都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敏引发聚合的方法,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制备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讨论了单体浓度、阳离子单体比例、引发温度、引发剂浓度、光照强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单体质量分数30%,阳离子单体质量分数5%,引发温度22℃,引发剂质量分数0.35%,光照强度0.798mW/cm^2。通过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