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分析了海军航空兵在未来海上突击作战中可能担负的主要作战任务和特点,研究了在各种情况下海军航空兵电子对抗手段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海军作战更多考虑的是沿海地区。例如,针对科尔号的也门恐怖事件,显示了新的非对称威胁,同时对反应速度和机动性提出了新的严格要求。在商船方面,海盗威胁日益严重,海军和近海巡逻的多渠道反应成为必要。所以巡逻舰的设计(近海巡逻舰、轻巡洋舰、FAC)趋势,特别增加了这种平台隐形能力,用来降低其被探测性等。  相似文献   

3.
王杰  盛骥松 《舰船电子对抗》2012,35(4):29-33,38
分析了海军港口面临的各种电子威胁和增强海军港口电子防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军港口综合电子对抗体系的作战能力需求和发展要点,为海军港口的电子防护能力建设提供了一种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加强海军电子战建设,提高海军电子战能力,对于夺取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海上作战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海军电子战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就加强海军电子战建设问题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海军战略转型对舰载信息系统发展要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舰载信息系统的发展要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便更好地为海军作战提供信息支撑。文中简要分析了美国海军战略发展变化和舰载信息系统发展历程,针对新时期我国海军的战略转型,探讨了转型期海军舰载信息系统的发展要求,并提出了未来舰载信息系统多功能一体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分布式网络化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军C^3I网络技术的新发展和其对抗的基本方式,文章简述了海军C^3I网络系统面临的威胁,从网络对抗作战模型的3个层次,深入分析了海军C^3I网络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介绍了海军C^3I网络系统防御对策。这些讨论对我海军提高C3I网络系统防御的能力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军光电信息技术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要分析了现代战争中,舰艇在海、岸、空及水下的作战环境下面临的光电信息威胁.对海军光电信息装备进行了功能分类,并通过对海军光电侦察告警、光电防御、光电进攻、光通信、光导航等领域的典型装备的分析,论述了海军光电信息装备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Shahb.  E 《电光系统》1998,(2):1-7
海军将遭遇空中,地面,水下,电光与红外,通信,雷达,电子战等威胁,对海军威胁的未来技术进步将要求海军(对快而隐身的威胁的快速反应)能够处理和破译由多个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提供的战术数据。利用自动分布的指挥控制系统(CCS)的海军平台尤其强调这种需要,即包括多传感器数据融合(MSDF)功能,以便面对未来的威胁提高使命成功的概率,分布式CCS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信息的冗余性和重构能力,达到完成使命时的高度生存  相似文献   

9.
期页期页 电子战技术 雷达侦察设备截获的扫描波束分析 11 编队电子情报系统数据融合处理分析 18 从"联盟行动”透视未来的电子战 26 电磁炸弹对舰载C3I系统的威胁 31 多波束体制有源对抗系统的优势及 局限性 41 干扰机整机控制软件的开发和调试平台 45 EMI电源滤波器的动态响应 49 信息战作战效果评估研究 51 核电磁脉冲对舰载C3I系统的威胁 56 抗箔条质心干扰的一种方法 5 11 现代舰船近程点防御反导导弹系统探析5 14 6 10 国外海军C3I与C4ISR系统的现状与 发展趋势 61 国外潜艇潜望镜ESM系统及研制现状 66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未来作战平台发展需求、趋势和当前作战平台的不足,分析了未来舰载雷达系统后端采用多层次的通用架构的优势,并从系统架构、硬件基础、软件基础、总线技术、资源调度等方面,给出开放式系统架构设想和发展建议,并提出了实现此架构的技术设想和方法,以满足未来不同作战系统和作战任务场景下,达到不同作战平台系统的架构共融、资源共用、协同工作和高效处理的需求,同时满足系统信息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赵培聪 《现代雷达》2016,(11):15-17
舰载雷达/电子战一体化系统是舰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对空/对海方面作战具有重要的战略影响。文中首先对美国海军的舰载电子装备进行了介绍;然后,分析了我军舰载雷达/电子战一体化系统的作战对象、作战使命,对我军舰载雷达/电子战一体化系统构架进行了探讨,对未来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舰艇指控系统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舰艇指控系统整体训练评估指标体系,论述了各指标的评估标准与计算方法,可为我海军新一代主战舰艇的舰艇指控系统整体训练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空间控制是海军实力的重要“倍增器”,它使海军的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说明空间控制确保了海军在未来的优势地位,并给出它对我国海军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国外海军信息战装备技术的发展状况,具体分析了舰载电子战系统的综合一体化等方面的技术性能特点和发展趋势。这对我国海军信息战装备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齐跃  张磊 《舰船电子对抗》2021,44(1):1-7,26
以美军航母编队防空反导对抗为出发点,阐述了美国舰载电子战系统、舷外电子战设备的发展现状和方向,分析了编队防空反导策略及电子战力量在反导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时针对美军航母编队防空反导力量发展情况分析了反舰导弹突防策略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胡光桃 《现代雷达》2019,41(7):16-20
以美海军近期发布的新型作战概念和研究项目为参考,以技术发展成熟度为依据,分析出未来 30 年内的海战场形态。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海战场的作战域将从四维域向六维域转变,战斗形式将从联合作战向云协同转变,编队形态将从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战斗装备将从低智能向高智能转变,无人系统将升级为和有人系统同等重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水面舰艇编队雷达探测网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论述了舰载雷达在信息战条件下所面临的挑战,在分析了国外的舰艇编队的舰载雷达系统的基础上,对我国水面舰艇编队的舰载雷达系统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currently operates about 30 000 aircraft, the largest most varied single fleet of aircraft of those using the National Aviation System (NAS). For this and other important reasons discussed herein, military participation in evolving an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NAS forces consideration of a number of important issues by the developers and operators of any future Air Traffic Control (ATC) system. These issues range from those critical aspects of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sovereignty of our air space, through major economic factors in equipping military aircraft and facilities for operation in the NAS, to the necessity for optimizing safety and using efficiently the air space of the worl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s of the military, both as a user and operator of ATC systems and as a developer of ATC related systems and equipments. The different areas of the NAS in which interfaces exist between the civil and military are defined. These areas include operations, organizational interfaces, and equipment and facility interfaces and in many cases are covered by formal agreements. By way of illustration, two typical military flights are used to show the combined interaction of a military aircraft with both civil and military ground facilities. Communications, navigation, and surveillance requirement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various phases of the example flights. An indication of the future ground systems (military and civil) with which military aircraft might interact emphasizes the heavy burden placed on the airborne electronics systems. The paper finally suggests possible approaches that can be considered to ensure that the airborne equipment will not only be compatible with the various military, FAA, and ICAO ground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 aircraft will function, but will also provide some basis for standardization and for efficient spectrum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多机协同作战任务决策方法多智能体结构框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多机协同攻击能够充分利用各个飞机的作战资源和空间占位,是未来空战的主要模式。为了描述多架飞机协同作战过程中的信息组织形式和传递流程,基于多智能体的行为特征和构造方式,从飞机编队和飞机平台两个层面建立了多智能体结构框架。由编队中的各架飞机为智能体组成第一层多智能体,由每架飞机内部的各个功能模块为智能体组成第二层多智能体结构。以编队层多智能体和长机内部的决策功能智能体为例,介绍了多智能体数学模型的设计细节。依据所建立的多智能体结构框架和数学模型,以编队层为例,描述了多机协同作战任务决策方法的信息流程。研究表明,以飞机编队和飞机平台两个层面多智能体结构框架描述多机协同作战过程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我军舰载无源干扰装备的现状,分析了现有装备的不足,并对改进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用来对付精确制导武器的电子战必须从单一的对抗措施发展到同时使用多种对抗措施,从单舰的对抗措施发展到编队间协同对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