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景象匹配系统性能评估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影响景象匹配系统工作性能的误差因素,建立相应的误差模型;并利用这些误差模型在实际设备硬件平台上进行仿真试验,从而实现景象匹配系统在不同使用条件下进行仿真和评估,最终得出景象匹配系统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匹配概率、匹配精度和适应性.本技术克服了以往仿真系统成像模型和仿真注入系统复杂、没有考虑地面反射特性、生成图像与真实效果不一致、各误差模型与仿真回路不能形成一套系统等问题,提高了仿真的灵活性和真实性,大大降低了操作复杂程度;通过成像模型和仿真注入技术对系统进行仿真,不仅能够大量减少外场试验的次数,还能够在实际使用时对未知区域的景象匹配性能进行评估,提高系统的适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平台运动将导致着陆引导信息出现偏差,为准确分析和计算动态平台条件下进近着陆系统着陆引导误差变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坐标转换对引导误差进行计算与补偿的方法。该方法依据GPS测姿中动态坐标转换原理,将平台运动分解为偏航、横滚、俯仰和升降4种姿态,建立了动态平台上进近着陆系统引导误差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平台各摇摆处于简谐运动条件引导误差进行了仿真分析,依此设计了引导误差补偿的方案框图。该方法可以实现平台运动条件下对引导误差的仿真计算,能够对引导误差进行实时补偿。  相似文献   

3.
在电子式互感器测试系统中,数据采集部分是整个系统的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插接式智能组合电器中电子式互感器测试系统的组成,分析了测试系统中数据采集部分的静态与动态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误差补偿方法。这一方法有助于改善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经验模态分解(EM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但在分解过程中因产生端点效应而造成分解结果严重失真。因此,研究了一种自适应波形匹配延拓法的改进方法,该方法根据信号端部不同特点确定延拓点并进行延拓,从而解决端点效应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自适应波形匹配延拓法能避免信号EMD分解失真。将改进的自适应波形匹配延拓法的EMD结合小波软阈值去噪方法用于处理加噪超声仿真信号,得到的信噪比比小波软阈值法处理后的信噪比高33.78%,说明该方法在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处理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航姿系统中的三轴磁强计通过测量地磁场推算方位角或航向角,三轴磁强计常用校正方法仅对静态误差进行建模和补偿,未考虑磁强计的动态响应特性。然而,磁强计输出的滞后特性将使航向角在动态下出现较大误差,且无法通过常用校正算法进行补偿,针对该问题提出了直接动态校正和间接动态校正两种方法,前者借助外部基准提供磁场真值进行磁强 计动态特性补偿,后者则在双内积法的基础上利用重力矢量辅助进行动态特性补偿。实验表明两种方法均可使航向角动态 均方根误差减小到1.5°以内。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宽频带多波束天线快速测量的需求,基于Agilent新型矢量网络分析仪PNA系列,研究了多通道扫频近场测量系统的特性,针对系统的测量速度和精度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并对系统的动态范围、接收机的幅相漂移、测量的位置误差等主要误差源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测量时间,提高了近场测量系统的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7.
角加速度误差是光纤陀螺的一项动态误差,该误差会引起光纤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姿态误差,制约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在高动态应用条件下的精度。针对这种情况,在光纤陀螺闭环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闭环光纤陀螺的角加速度误差模型,并分析了影响角加速度误差的几项重要因素,包括控制回路总增益及控制周期等;随后给出了减小该误差的方法。基于等效输入原理,通过在反馈阶梯波上叠加斜坡信号,分别在不同条件下对闭环光纤陀螺的角加速度误差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角加速度和控制回路总增益条件下的角加速度误差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验证了该误差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捷联惯性系统的误差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晓平  汪柏年 《电光与控制》2004,11(3):54-56,68
从捷联惯性系统的误差源出发,根据系统的误差方程,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阐述了各惯性传感器误差和初始误差对系统的影响,并在几种动态环境下对系统的误差特性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与静态误差特性相比,系统的误差特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李静 《电子质量》2007,(12):37-39
光电式互感器中数据采集部分是整个光电式互感器测试系统的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插接式智能组合电器中光电式互感器测试系统的组成,并全面分析了测试系统中数据采集部分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主要考虑温度变化对采集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误差补偿方法.这一方法有助于改善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实测结果也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0.
USB/UCB半自动检测与维护系统测量通道校准方法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USB/UCB半自动化检测与维护系统的测试通道校准方法。该系统测量通道多,而且各自对应不同的RF频率和功率范围。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溯爨各个测试通道在其对应频段内的衰减,通过线性插值方法拟和其校准曲线。并在实际参数测试时测试结果进行动态补偿。最后以三阶交调测量时的误差修正为例验证了该测试通道校准方法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系统的误差问题,对系统各种误差源按照误差特性进行分析和分类,通过误差传递分析,建立了InSAR测高误差的参数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面控制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整个测绘带内的系统性高程误差分布,进而根据各类误差对测高误差的影响规律,分别将恒定误差、缓变误差和随机误差分类提取出来.仿真...  相似文献   

12.
温度是机械加工中最基本的参数之一,在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对温度进行检测和监控。数控机床加工中,常需要对数控机床进行热误差计算并实现热误差补偿,通过热误差补偿技术来达到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目的。因此,研究一种基于串行通信的多路温度采集和实时监控系统,对提高工业控制性能、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D-InSAR受多种误差的影响,其中基线误差与相位误差是其中两个主要的误差来源,严重影响形变检测精度。首先将基线误差归结到雷达平台位置误差上来,在准确的差分干涉模型基础上,考虑完整的差分干涉处理流程,对仅有垂直向形变情况下的差分InSAR检测中雷达平台位置误差与相位误差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并利用实验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视频图像中的差错控制技术及其最新进展.首先详细评述了3种基本的差错控制技术:基于编码器的差错弹性,基于解码器的差错隐藏,基于编/解码的交互式差错隐藏,然后总结了编码标准H.263 ,H.263 ,MPEG-4,H.264中的差错控制工具,最后指出了视频差错控制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量子位叠加态的防错纠错编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提出用单个量子位的叠加态进行量子编码,采用分组纠错方法,设置纠错量子线路;用8个量子们编码时,建立同态量子位对模型,简化了量子编码。  相似文献   

16.
可伸缩视频编码标准中的差错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贺词 《通信技术》2010,43(3):144-146
可伸缩视频编码标准(SVC)是由ISO/IEC的MPEG专家组和ITU-T的VCEG专家组联合组成的联合视频专家组制定的对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的可伸缩性扩展。SVC通过对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质量等参数的可伸缩性来适应不同网络环境下用户对视频资料的分辨率、帧率、质量的不同需求,是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由于信道传输中大量存在的衰减、误码和数据丢失,差错控制显得十分重要,因而两种有效的对抗措施——错误弹性编码和错误隐藏技术被引入到SVC中:一部分是直接从H.264中继承而来;还有一部分则是利用了可伸缩视频的自身特性而提出的。文中将对SVC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错误弹性和错误隐藏技术进行介绍,并给出部分实验结果来展示这些技术带来的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7.
金海  张江陵 《微电子学》1993,23(5):46-51
介绍了一种有效的字节式单向错误纠错码及其编码和译码算法。从对校验位数下限值的讨论可以看出,这里介绍的码优于字节式对称错误纠错码,并且近似最优。本文还介绍了字节式非对称错误纠错码。  相似文献   

18.
距离误差产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达测距机是用来完成精确测距和自动跟踪的 ,本文讨论测距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距离误差的三种提取方法 ,着重介绍了距离误差产生器的软件化设计  相似文献   

19.
VFP的错误处理方法与GYSW的容错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VisualFoxpro错误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着重说明了“链式”错误处理机制,并从错误预检、捕获、全局处理及错误记录等方面描述了视窗版概预算软件(GYSW)的容错设计。  相似文献   

20.
By exploiting new human-machine interface techniques, such as visual eyetrackers,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develop more efficient visual multimedia services associated with low bandwidth, dynamic channel adaptation and robust visual data transmission.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foveation-based error resilience and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techniques over highly error-prone mobile networks. Each frame is spatially divided into foveated and background layers according to perceptual importance. Perceptual importance is determined either through an eye tracker or by manually selecting a region of interest. We attempt to improve reconstructed visual quality by maintaining the high visual source throughput of the foveated layer using foveation-based error resilience and error correc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urbo codes and ARQ (automatic reQuest).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degradation of visual quality, a foveation based bitstream partitioning is developed. In an effort to increase the source throughput of the foveated layer, we develop unequal delay-constrained ARQ (automatic reQuest) and rate compatible punctured turbo codes where the punctual pattern of RCPC (rate compatible punctured convolutional) codes in H.223 Annex C is used. In the simulation, the visual quality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area of interest using foveation-based error resilience and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as much as 3 dB FPSNR (foveal 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 improvement) at 40% packet error rate. Over real-fading statistics measured in the downtown area of Austin, Texas, the visual quality is increased up to 1.5 dB in PSNR and 1.8 dB in FPSNR at a channel SNR of 5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