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挺进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走过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从1987年在南海白云7-1-1深水井作业,到流花11-1油田的合作开发;从荔湾3-1深水气田的合作开发,到中国海油第一个海外深水钻井项目赤道几内亚深水项目;从以高额租金向国际市场租借深水钻井船,到中国人自主建设最先进的深水钻井装备——中国海油人在对外合作中蹒跚起步,最终化蛹为蝶完成华丽转身,这其中不仅凝聚了无数海油人的智慧与汗水,而且是中国工业在艰难中崛起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3.
李晓兰 《海洋石油》2009,29(3):74-74
中海油服有限公司的Atlantis人工海底深水钻井专利技术近日在中国南海大陆架成功完成全面测试。这标志着中海油服已具备利用半潜式钻井平台进行深海钻井作业的技术能力。Atlantis技术的原理是在水下约250--400m的深处放置一个浮筒用以安放井口和防喷器,再通过回接管把浮筒与海底井口相连接,并与半潜式钻井平台相配合,能够使半潜式平台到更深的海域作业。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中国南海深水钻井的锚泊系统设计与作业过程。通过优化锚泊作业设计,使具有30年船龄的NH5平台,在超过其出厂时的所允许的最大作业水深的环境中,以及参加锚泊作业的3条拖轮最大极限负荷条件下,完成锚泊作业,从而保障了NH5平台的安全以及试验井各项测试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海上可移动钻井装置发展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要回顾了海上可移动钻井装置的发展历程,叙述了目前世界范围内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三种可移动钻井装置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并简要对比了各个年代钻井装置的主要性能参数,对未来海上可移动钻井装置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系统选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对井架作业系统、防喷器组与采油树处理系统、隔水管处理系统、隔水管张紧系统、钻柱运动补偿系统及高压泥浆系统等对深海半潜式钻井平台主尺度、总体性能和布置方案的影响作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石油工程建设》2007,33(6):74-74
我国勘探开发海洋深水油气的步伐正在加快。2007年10月18日,首座深水特大型装备——中海油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合同在北京签字。十七大代表、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在签字仪式上介绍,这一装备将由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制造,其最大作业水深达3000m,代表了当今世界钻井平台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海油服与挪威ADTH公司合作研究的浮筒式深水钻井(ASDD)项目中的人工浮动海床(ABS)装置预试验近日完成了规定内容,标志着浮筒式深水钻井项目功能测试取得初步成功。该项目将使半潜式钻井平台经过较少改造,就可用于深海钻井作业。  相似文献   

9.
深海平台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深海平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介绍,并就加强对深海平台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以期能为我国今后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先进有效的工程装备和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0.
2008年4月28日,代表当今世界钻井平台先进水平的世界第六代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工兴建。这是我国首次建造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据悉,该钻井平台钻井深度将达12000m,设计寿命30a,计划于2010年年底完工。  相似文献   

11.
全球深水油气资源丰富,勘探不断取得重大发现,国际大石油公司争相在这一领域施展技能,逐步把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推向更高的阶段.近几年,深水储量、产量双双攀升,在海洋油气储、产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大型深水装置需求旺盛,研发、建造活跃,深水勘探开发能力已成为国际一流大石油公司的重要标志之一,深水技术成为全球油气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我国南海深水资源也很丰富,中国石油集团应加快发展深水业务,为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新贡献,建议:制定中长期油气开发计划,实施国际化海洋资源战略;组建专门机构发展业务,提升战略地位;与国际大石油公司、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建立战略联盟;重视技术创新和超前储备;制定海洋人才计划、加快人才培养等.  相似文献   

12.
《石油机械》2013,(10):51-55
阐述了深水油气开发装备——浮式结构、水下航行器、深水立管系统和水下生产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这些装备的结构特点、主要功能及适用范围。针对我国南海特殊环境条件,指出我国未来海洋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和重点研究方向:应在仿生技术、水下定位及协同技术、控制与导航技术、系统安全可靠性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保证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除在礁盘上填土石建基地外,还应利用超大型海洋浮式结构物,这就需要解决复合系泊系统动力学的耦合响应和动力学性能、超大结构物总体非线性瞬态载荷和运动响应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3.
油田采出水处理的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油田开发形势的变化,对“十五及十一五前三年”中国石油采出水处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十一五后期及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采出水处理业务面临的主要形势、发展的总体设想,以及应开展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15.
深水海底泥浆举升钻井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决深水钻井中遇到的问题,由Conoco公司领导的工业联合项目组研发了海底泥浆举升钻井(以下简称SMD)技术。采用该技术进行深水钻井时,隔水管内充满海水,泥浆用小直径管线从海底返回,在返回环空中形成两个压力梯度,实现双梯度控压钻井。文中着重介绍了SMD的理论依据、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关键设备以及SMD井控程序的HAZOP分析等。从技术适用性、经济性、装备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等方面对该技术在南中国海钻井中使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定向井段和水平段钻进过程中为提高机械钻速使用水力振荡器出现的问题,分析了水力振荡器的研究现状与现场应用状况。首先介绍了国内外不同水力振荡器的结构,分析了其优缺点;然后结合现场资料,通过实例对比了水力振荡器和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的提速效果;最后针对水力振荡器在应用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现场应用效果统计资料表明,水力振荡器能降低摩阻,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与旋转导向工具相比,机械钻速可提高29.8%,钻井成本可降低38万元。但存在实际工作排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安放位置不合理、自身压耗高、损坏MWD等精密仪器和耐冲蚀性偏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力振荡器的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水力振荡器进行持续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ѨӦ����ʷ�ع���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了国外盐穴60年的应用历史,包括早期发展、主要用途、特殊用途以及出现的问题等;综述了盐穴应用的发展状况以及各类用途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状况;展望了盐穴应用的发展趋势。为我国正在开展的江苏金坛盐穴储气库的建设,以及今后其他盐穴的进一步科学有效利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常规油气资源日渐枯竭和国际油价的日益攀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石油公司开始关注北极地区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的冷深海钻井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了解北极深海钻井技术进展,对推动我国海洋油气钻井技术进步、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北极深水油气勘探面临海洋环境恶劣、后勤保障困难、生态环境脆弱等难题,使北极深水油气勘探困难重重。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技术跟踪,概述了国外北极深水钻井关键装备的主要进展,并从极地破冰船、供给船、钻井船、钻井平台、海冰控制系统、低温钻机等方面,对北极深水油气钻探的关键装备进行了介绍,对北极深水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深和距海岸线的距离成为排放物管理和应急措施的挑战因素。在深海环境中日常石油生产所产生的排放物在数量和成分上是不一样的。非故意排放 ,如石油泄露给应急措施带来新的难题。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深海开发项目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与挑战 ,也对全球范围内其它开发商所发现、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当然这不是对所有问题的透彻分析。显然 ,开发设计方案会考虑到项目实施所产生的以及对深水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能有效解决低丰度、小型或者边际油气田经济性开采问题的关键技术,小井眼单通道井钻完井技术采用小的井眼尺寸、简化的井身结构及生产管柱设计,完井作业不占用钻机时间,能够最大限度降低钻完井过程中材料、机时等主要费用。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国外几大石油公司广泛应用于全球多个地区,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使许多低产断块油气田得以经济开发。同时,国外也有利用该技术成功开发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先例。在我国,该项技术仅在少数几个陆地油田应用过,对于海上,部分油田采用了小井眼侧钻工艺,但单通道完井技术还未有应用的先例。因此开展单通道井钻完井关键技术的研究并推进相关技术的应用,对于降低海上边际油田开发费用、提高开发效益、为开发非常规能源提供技术储备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单通道井钻完井技术中的原理、现状、钻井、完井及测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概括分析,并根据目前海上油气田取得的一些关键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技术的解决方案,对今后指导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