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为 《建筑师》2012,(6):58-67
本文以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师理查德·纽特拉两幢不同时期的住宅为例,讨论了他两个不同阶段的建筑作品中典型性的形式特征和变化,以及它们分别代表的设计风格。本文以历史结构演变的视角,分析了建筑师风格转变的原因,试图说明,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可能是在许多不同的层面被分别建构的,也正是这些因素,影响了整个形式体系在演进过程中的变革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建构与材料     
《城市环境设计》2010,(9):154-161
建筑是建筑师的心头肉;形式是建筑的心头肉;材料是形式的心头肉;建造是材料的心头肉。对于建筑师来讲,材料是建筑师心尖上的心尖。建筑不是雕塑,不是绘画,必须要经由人亲手建造,树立在大地上被人们所使用。建造对建筑师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的试金石。好建筑的最佳状态会跟时间、地点、人物相关。材料也一样。如果说一个好的建筑是在特定的时间,在一个特定的场所,为一些特定使用的人,由特定的一些建造者来建造的话,其实材料也无不如此。  相似文献   

3.
随着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推广、幕墙体系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预制装配的共同作用,建筑表皮的形式得到了解放,并向着独立、多元化发展,不少建筑师也越来越关注表皮设计。同时,由于近年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建筑表皮的内容在生态节能中得到了进一步扩充。本文以解构主义代表建筑师蓝天组合为例,以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表皮上的应用为切入点,介绍多种新型能源建筑表皮的形式与特点,并探讨和分析节能技术在表皮设计上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变化和突破是每个新建筑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本文重点记录了四位优秀建筑师在中国近期新建的美术馆建筑,通过对每个美术馆建筑的实地调研和总结分析,思考和分析了这些新建建筑在每位建筑师一贯坚持不变、继承的设计理念中,所发生的新变化和新突破揭示了每位建筑师作品里"不变"与"变"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有意味的建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些流行建筑观念的语义分析,作者重新审视了建筑学的某些基础性论题。强调构形是建筑学的核心问题,建筑理论的核心是对形式的探究,建筑创作的本质是形式的推演,建筑师必须从形式分析层面透视经典作品蕴藏的形式意味,对建筑大师作品的研习是建筑师创作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六十年代初脱颖而出、走向成熟的一批建筑师,尽管他们探索的路子多种多样,尽管他们创作的风格千差万别,但都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这些建筑师大都出生在1910~1930年之间,因此,他们在早年无不蒙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影响。在反对每况愈下的“国际式”背景上,这些建筑师建立了自己的建筑语言;在对一种更加健全和复杂的建筑进行探索时,这些建筑师  相似文献   

7.
在1956年第6期建筑学报上于刋登了“我们要现代建筑”一文。作者指出了建筑因技术的改变而有改变,科学技术不应该用作保衞旧形式的工具,因此要求我们的建筑师在现代物質基礎上创造出忠于现代人的建筑来。这些意見都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与完善,建筑师的社会文化身份已经发生了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建筑设计、建筑教育、建筑生产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这种身份变化,并说明只有不断摸索建筑师才能够在商品经济中主动回应这些变化,主动地在建筑市场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社会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9.
肖箭 《山西建筑》2007,33(34):58-59
介绍了太原市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分析了这些建筑在美学上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建筑设计美学的概念与创新思想,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以提升建筑师的设计品位,从而推动我国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自1920年以来,我国建筑师学习西方现代建筑的历程,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从形式主流到技术主流的过程。从那时起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70多年中,建筑师基本上是以风格为准则来选择和运用建筑技术,技术的运用是服务于建筑是否美观,而技术本身没有被作为研究和探索的对象。这一现象被北京大学张永和教授称为"美术建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建筑师开始逐渐关注技术本身的问题,并引入了一些西方重要的技术理念,如技术逻辑主义、真实性、建造还原主义等。这一阶段可称之为建筑技术理性主义的引入阶段,  相似文献   

11.
建构技术是衡量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发展的方式、方向左右着建筑的形态和使用方式。以空间与实体的比值关系这一视角纵观西方建筑史上几个典型实例,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找出建构技术发展和建筑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提出:建构技术的发展是建筑发展的物质性基础,以最少的材料获取最多的空间一直是设计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杨阳  孙澄 《城市建筑》2013,(19):34-37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复杂曲面形态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数字化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工具也在不断更新与升级.曲面的建构与优化过程对于复杂曲面建筑的实际建造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已成为建筑设计实践过程研究的重要方向。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归纳并论述复杂曲面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而对建筑设计中复杂曲面的建构逻辑和方法进行研究和阐释.以此作为曲面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最后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归纳,从曲面几何形态,结构形态、环境性能等方面提出深化设计阶段相应的曲面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建筑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中外建筑》2010,(12):73-80
建筑艺术是由技术支撑下的观念表达,它以物质的形式肩承了一定时代的文化意义。建筑的风格、形式、结构是社会发展综合变量的产物,而不仅仅是设计师个人的产物。欧洲19~20世纪初围绕着"建筑如何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单独强调风格、形式和结构的重要性,从根本上忽略了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结合西方建筑发展史简述了西方建筑的社会文化意义,对于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春晖 《住宅科技》2011,31(7):27-29
文章阐述了低碳建筑的概念,并结合上海世博会的案例介绍了低碳技术在建筑上的一些应用;介绍了我国和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碳建筑论证体系,提出加强低碳建筑理念的宣传和推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该文回顾论述了绿色建筑和BIM技术各自的内涵,并对绿色建筑和BIM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了绿色建筑和BIM的发展契合点,发现BIM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六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BIM助推绿色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任书斌  周术 《新建筑》2011,(2):70-72
工业材料技术、施工技术和现代力学的发展为现代主义建筑的酝酿与成熟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审美意识的彻底革命。到如今,虽然现代主义建筑已经从个性化的先锋实验转变为城市中大量的背景建筑,但工业技术发展继续作为当代建筑创作的推动力和表现因素,促成了当今世界百花齐放的建筑创作局面。纵观国内,由于与建筑相关的工业技术相对落后,它们对建筑个性化的初创、城市背景建筑的形成以及城市的整体面貌造成许多障碍和矛盾,中国建筑的工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在建筑领域的研究及实践。新的建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挑战和补充,同时促使了建筑设计、材料研发、计算机编程、机械设计等多方面的创新。本文通过一些3D打印建筑应用案例及设计的研究,分析本技术的特点,对3D打印建筑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兴起与普及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20世纪末当建筑设计领域迈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成果推动了建筑在设计、建造和管理等方面的改变。从近30年的建筑作品中不难体会到造型技术的更新进步对建筑设计影响的痕迹。同时随着人们对数字化设计工具的依赖与日俱增,尤其在一些异形复杂造型的建筑设计之初,应用正确的造型技术直接影响设计的完成度、可建造性和造价控制力。然而由于建筑业的造型技术落后于制造业20年以上,以及从业人员相对缺乏底层基础造型技术原理,难免存在对造型技术的曲解和盲目迷信,或被软件供应商的宣传所绑架而做出不太合理的应用策略。本文就从造型技术及其工艺特点的角度出发,谈一些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合理应用造型技术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后现代主义对于和谐自然和人文关怀的呼唤.以及近些年人类社会发展中遇到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环保.低碳的概念深入人心。覆土建筑也由于其环境友好性的表现在这个语境下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涅榘重生。本文试图通过笔者一个实际参与的项目探索覆土建筑在未来设计营造中可以应用的一些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沈熙为  孔捷   《中国园林》2023,39(1):34-40
风景园林技术随着学科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也被广泛应用于科研与实践中。但“风景园林技术”一直未得到明确定义,导致学科核心领域边界与竞争力模糊不清。以期刊文献及档案文件为样本,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对样本的技术、主题、领域等进行内容分析与荟萃分析,并结合专家访谈,构建了21世纪风景园林技术概念模型与技术分类,探索风景园林主题、核心领域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实践与研究的意义。研究认为,21世纪风景园林技术是以数字技术为基底,根据学科科研与实践需求发展出来的。这些技术与风景园林主题相结合,进一步明确了风景园林学科核心领域与核心领域之间的关系。该模型有助于学科内新知识的传播,进而明确并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