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柯斌 《长江建设》2012,(7):142-143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地向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在建筑领域中的渗透,就是依靠高科技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对生活空间的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工作生活环境要求,它充分体现了建筑"以人为本"的原则,这就是智能建筑。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人们对景观建筑的要求不再局限在使用功能上,而是将追求绿色、崇尚艺术和景观建筑智能化成为景观建筑师们设计的主流思想。结合我国当前科技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景观建筑不仅要求其外表具有形式美、韵律美,而且要求其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由此说明,人们对景观建筑的关注度正与日俱增,苛求未来的景观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即在景观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相似文献   

3.
建筑是城市的重要主体,城市色彩主要取决于它们的色彩。和谐得体的城市建筑色彩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理、生理上的美感,影响人们的情绪,进而提高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人作为城市的主人,有权利要求在建筑色彩上得到生理及心理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生活与生产资源之一。而在人类文明延续的几千年中,水利工程一直是人类社会利用自然水资源的最主要的方式。随着时代的改变,水利工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防洪、防涝、航运、农业灌溉等方面,多种形式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建筑,运用美的规律,可以组合成一种水工建筑物景观,充分激发了人们的热情,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展现了人类精神文明和建筑文化的创造性能力。本文就主要介绍了水工建筑的造型设计,根据实例阐述了水工美学在造型设计上面作用。  相似文献   

5.
程丽君  程诚 《中华建设》2011,(9):112-114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艺术给人以美的感受。普通建筑会造成能耗高、资源浪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污染等等问题,这些问题警示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关心自然,爱护生态。因此,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成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绿色生态建筑成为建筑领域的必然选  相似文献   

6.
张文清 《中华建设》2014,(8):134-135
房屋建筑的最终目的是提供给人们使用,考虑到实际生活中每个建筑的具体用途不同,所以在现场的设计以及施工方面就各不相同,然而,不论是办公用或是民用住宅建筑,其最根本的就是要充分保证建筑的质量安全问题,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人民生活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之中。在设计建筑结构时,有两方面因素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7.
建筑中虚的部分--空间,一直是建筑的重点所在,建筑原来的、本质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建筑的空间性.建筑是人类的生活活动环境,它的存在主要是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空间都可以说是建筑的主角.  相似文献   

8.
李金梅  周霄 《治淮》2009,(5):42-43
水工建筑作为建筑的一种,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在蓄水、灌溉、防洪、排涝、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受其特定功能的限制,水工建筑的设计无法像民用建筑那样发挥和显示造型艺术的美;又由于水工建筑规模大、投入大、利害关系大,且大多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人们对水工建筑的审美方面也一直缺乏关注。但是,优秀的水工建筑应该有优美的造型,这是现代水利发展的需求,也是将水利工程建设与风景区建设相结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朱娟 《中华建设》2012,(9):294-29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很多建筑物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样貌,也满足了城市密集群体的住房需求。现代的高层建筑,正朝着功能多样、体型复杂的综合方向发展。现代建筑的技术含量高、投入大、工期长,对工程的安全和质量都有很高的要求,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它的施工技术特点,以及论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周杨华 《长江建设》2012,(7):202-203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新的追求,建筑工程装饰的水平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装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建筑装饰企业的信誉形象和工程的使用寿命,甚至是人们的生命健康。一个质量好的建筑装饰工程不仅体现了建筑装饰企业的装饰水平,也体现了建筑装饰工人的素质,更保证了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当前,城市在不断做大、做靓。环境在不断做优、做美,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建筑、交通、生活水平的提高,更企盼对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这方面,水文化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城市河道、水域历来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既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也是现代城市彰显独特风貌和优美景观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正伴随着人们对环境破坏的认知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节能环保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精神品质,在建筑领域节能环保同样受到关注,节能环保已经成为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其对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舒适度都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将立足于现代建筑的节能理论进行研究,以兹参考。一、什么是节能建筑节能建筑是21世纪建筑科学的主旋律,是指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好现有的自然条件,尽量使用节能材料,利用节能的基本方法,在建筑物的设计、建筑构造方面进行节能创新,其会重点关注建筑物的朝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色彩     
色彩之于建筑,其重要性好比外衣颜色之于人的仪表,气质、涵养一目了然。古今中外,建筑的色彩都在不断表现着各民族、各时代人们对美学的认识。现代的建筑师在做设计时也极其重视建筑色彩的选择,毫厘之差也许也会让他们抱憾终生。它对人们视觉心理、审美感受的影响不容忽视.我们不得不再次讨论建筑色彩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4.
<正>在经济腾飞、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建筑的关注逐渐从建筑本身转向了与建筑相关的环境上,近年来,我国规划与建筑界提出了"环境协调"的主张,它实质上就是强调建筑要与环境协调,建筑不但要满足使用功能,还要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体现一定的文脉特色,保持城市空间环境的整体与和谐。因此,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和谐共融的方法,使建筑与环境和谐相处,已成为当代建筑设计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一、建筑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体建筑,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  相似文献   

15.
正当我们行走于生活的这座城市,有没有想过停下我们的脚步,细细地去品味和欣赏自己所处的这个空间?当我们埋头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之时,有没有想过"后退一步"来审视"城市"这座承载我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的大舞台?也许现代人的脚步过于匆忙,现代人也变得太善于追求与争取,而往往忘记了静下心来思索和玩味。于是像《三城记》这类品读城市的图书开始出现在书店中,提醒人们停下繁忙的脚步,来看看周围的建筑,品味我们生活的空间。《三城记》记录的是作者梁雪行走于美国三座主要城市的过程中,对于城市建筑的品读和理解。在他看来,城市是离我们每个人很近又很遥远的一个实体,我们生活于其中,而又常常对城市的细节特征视而不见。然而,城市是不可以  相似文献   

16.
彭博 《水电站设计》2021,37(2):79-81
随着水电站开发中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风貌成为水电站设计中景观打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周围优越的自然环境,水电开发将成为提供人们参观、学习和旅游的宝贵资源财富.传统水电站枢纽区建筑中单调、方正的简单形体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本文通过对某水电站枢纽区建筑风貌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军 《中华建设》2013,(6):78-79
一、建筑学观念的变迁建筑城市是为了改善和调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创造的,是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场所,建筑活动根本的目的是为人类生活和行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各种类型的建筑、街区、城镇,它是一个庞大的聚居系统,又是  相似文献   

18.
胡新民 《长江建设》2012,(5):182-183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享受的同时,对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展中心的各具特色和型态的建筑是体现城市文明的最佳形式。所以,各个城市开始兴建各个类型的会展中心,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生活休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体现。中国东盟(柳州)工业品展示交易中心工程,位于柳州市柳东新区柳东大道旁边,紧邻柳东大厦,该工程分为会展中心和会议中心两部分,其中会议中心地上建筑面积为17648.45m;会议中心地下建筑面积为2608.40m,建筑高度67.5m,幕墙最高点为89.55m。  相似文献   

19.
益谙 《中华建设》2005,(5):54-55
卧室带阳台及低飘窗是时下十分流行的建筑形式,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建筑结构能让光线充足,通风透气,给住户带来健康,豪华气派,购买者趋之若骛。建筑设计师们也称,我们现在用不设置飘窗、转角窗、卧室带阳台的建筑方案去投标,十有八九难以中标。更难理解的是把起居室、主卧室设计成通透的“阳光房”,反而会得到市场的追捧。其实这样的设计,往往会对人体的健康不利。我们在参观故宫时可以看到皇帝的卧室一般也都在20平方米左右,窗的洞口尺寸也仅仅只是满足必要的采光通风,并没有追求卧室“大”且“透”,难道皇帝不知道享受吗?显然不是。按现代科…  相似文献   

20.
郑潇 《长江建设》2011,(1):116-117
美是人类追求、向往的一种意象形态,美是无法用公式计算的,它只是一种形式,人类不断地在探索"美"的形式,如绘画艺术、设计艺术、包装艺术、建筑艺术、演技艺术等,可以说美在人类生存中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