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科学》2007,28(1):383-383
很多人关心随着生物技术作物的生产日益增多,通过基因漂移和转基因渐渗现象,将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潜在的影响。针对这一点,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热带农业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对生物技术作物基因文库和农田中基因多样性的潜在影响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2.
基因与肉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氟烷基因和RN-基因是影响肉品质的主效基因,氟烷基因的表达调控导致了PSE肉的产生,RN-基因则主要使肌肉pH下降,从而产生酸肉.除此之外,影响肉品质的候选基因还有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主要调控肌内脂肪(IMF)的表达,IMF是肉食用品质的因素之一,决定肉的质地的肌纤维类型及其含量受到了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和MyoD基因的调控,肉的嫩度则与钙蛋白酶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外食品工业》2002,(3):30-31
一、食品与基因的关系 基因就是生命现象的记录。此记录的发生处是生物体,主角是蛋白质。生物是依靠蛋白质的作用才能生存及传宗接代。蛋白质具有合成或分解酶的作用,制造生物体细胞,又以激素调节生物体等功能。蛋白质是由50到数千个胺基酸组成,组成蛋白质的胺基酸的种类只有20种,但随组成顺序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今天,世界上约有1/5的食品是用生物技术生产出来的,也就是基因食品。许午多科学家认为,如今世界人口迅速膨胀,生物技术是解决食物供应不足最可行的办法。 生物技术的基础在1970年代便已奠基,那时候,科学家已知道怎样从一种有机体中取出基因,植入另一有机  相似文献   

5.
用含花生条纹病毒壳蛋白(cp)基因和潮霉素筛选基因(hyg’)的转基因花生品系为材料,田间试验表明转基因花生中的hyg’基因可在短距离范围内随花粉漂移,离转基因花生种植区边缘1.0m和3.0m范围内漂移频率分别为4.4%和5.0%;3.0m以外范围内,没有检测到hyg’基因随花粉发生漂移。各距离范围内均没有检测到cp基因随花粉漂移现象。因此认为,转基因花生外源基因漂移距离在3.0m以内。  相似文献   

6.
《食品科学》2006,27(10):629-629
随着神经变性疾病的致病基因和蛋白不断被发现,利用病毒将基因导入体内调节疾病相关基因的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己逐渐成为可能。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许多家族性ALS是由编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显性突变引起的,理论上可以通过基因沉默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7.
以挤压膨化过的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大豆油的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使用微滴式数字PCR仪对水酶法提取转基因大豆油的工艺过程中内、外源基因的分布进行研究,探索转基因大豆内、外源基因的降解规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水酶法提取转基因大豆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g/mL),碱性蛋白酶加酶量1.8%,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4.0 h,酶解pH 9.0,在此条件下,通过水酶法得到的水相中转基因大豆的内源基因占65.0652%,外源基因占81.742 1%;固相中内源基因占16.892 5%,外源基因占11.284 2%;油相中内源基因占0.000 2%,外源基因占0.000 4%。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SSR分子标记技术和数量基因座位定位软件QTL Mapper1.6,扼要说明如何应用它们进行作物的数量性状基因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售豆制品转基因成分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州市市售豆制品的转基因情况,对广州市售散装豆制品和预包装豆制品分别进行抽样检验.采用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大豆DNA,利用核酸定性PCR、实时荧光PCR及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对外源基因CaMV5S,NOS和EPSPS进行检测.调查共抽检豆制品207份,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159份散装豆制品中,87份检出转基因成分;在48份预包装豆制品中,18份检出转基因成分.散装豆制品无任何食品标签,而预包装豆制品均无转基因食品标识.  相似文献   

10.
从基因概念的发展、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基因多态性,基因突变与损伤,基因营养学的目的以及根据基因制定食谱并举应用实例综述基因营养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粟酒裂殖酵母降苹果酸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由于可降解苹果酸(malo-ethanolic fermentation)而被广泛应用于葡萄酒等果酒的酿造。其生理活性依靠的是苹果酸通透酶(MAEI)和苹果酸酶(MAE2)2个关键酶的作用。以粟酒裂殖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得到苹果酸通透酶基因(mae1)和苹果酸酶基因(mae2),并插入到pMD—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得到相应的转化子。测序后分析表明,扩增的mae1基因与mae2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序列同源性均为99%,mae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2个与报道不同;mae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中有3个与报道不同。  相似文献   

12.
通过PCR扩增7株分离自传统发酵乳制品中的格氏乳球菌的dnaA、rpoB、recA基因,将扩增产物测序,测得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分类鉴定.同时,比较了这三个基因位点与16S rRNA基因揭示的格氏乳球菌种内菌株间以及其与乳酸乳球菌种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结果表明,dnaA、rpoB、recA基因能够有效的鉴定出格氏乳球菌,且比16S rRNA基因更清晰地揭示了格氏乳球菌菌株间以及其与乳酸乳球菌种间的亲缘关系,特别是将3个管家基因联合起来,亲缘关系更明确,验证了多个管家基因是研究细菌亲缘关系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因之间的延时调控关系,从数字信号处理的角度将基因表达数据视为离散的时间序列,提出了基于小波去噪、相干和互谱估计的时间延迟基因网络构建方法,并初步构建了延时基因调控网络.该网络能够更好地反映生物现象的内部作用过程,为进一步分析基因之间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分析了其优点,详述了其在烟草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上的应用情况,并提出了笔者对于这套模型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基因之间的延时调控关系,从数字信号处理的角度将基因表达数据视为离散的时间序列,提出了基于小波去噪、相干和互谱估计的时间延迟基因网络构建方法,并初步构建了延时基因调控网络.该网络能够更好地反映生物现象的内部作用过程,为进一步分析基因之间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北疆部分地区食源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了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PCR方法调查11种耐药基因和9种毒力基因。结果血清试验,定型菌株26株,分别属于17种血清型,其中O1、O115为优势血清型;PCR结果表明,不含有所检测耐药基因的分离株占12.50%,至少含有2种以及以上的分离株占50.00%,分离株对blaOXA基因携带率高达57.14%;检出率较高的毒力基因为fimC(64.29%)和fimA(25.00%)。结论 O1、O115为主要的血清型,2种血清型菌株拥有的耐药基因谱和毒力基因谱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海藻糖合酶基因和海藻糖的理化性质、海藻糖的生物学功能、发展前景和海藻糖合酶基因在转基因中的应用。通过讨论几个转化此基因的实例,探讨转基因植物体内海藻糖的积累和植株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以及抗逆性状的改良,展望海藻糖合酶基因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用已知的52个抗病基因的全长蛋白质序列在GenBank中对大豆(Glycine max L.)ESTs进行tblastn检索,得到的ESTs具备Score≥100和E—value≤10^-10。作为侯选的抗病基因同源ESTs(R—gene—like ESTs),利用Phrap软件进行聚类拼接,聚类后的unigene在GenBank数据库中通过Blastx来证实其可能的抗病功能。通过该方法,得到403条与抗病基因同源的ESTs,其中有33个推导编码产物含有NBS—LRR或TIR—NBS—LRR结构域;102条推导的编码产物含有LRR或PK/LRR结构域;254条推导的编码产物含有PK结构域;其它结构域有14条。证明了应用全长序列进行数据库检索的方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基因预测方法,得到的RGA数量多类型丰富,为R基因的克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6年里,已为各种主要作物建立了大量RELP标记的连锁图。这类连锁图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依赖于农艺有益性状的整合。已作图的一系列性状均呈简单遗传,如执著茄花叶病毒、抗离空盘梗霉菌、抗稻瘟病或白粉病。并期望标记与目的基因呈紧密连锁,应用于回交有种法导入新基因  相似文献   

20.
高远  李涛  张晓妮 《食品安全导刊》2024,(3):119-122+136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临沂市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利用测序数据对27株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析,并构建基于cg-SNP的系统发育树。结果:27株分离菌株共分为10个ST型,其中ST121为优势型别。27株单增李斯特菌有26株菌携带磷霉素(FosX)耐药基因,占96.3%,2株菌携带四环素类(tetM)和甲氧苄氨嘧啶类(dfrG)2种耐药基因,仅有1株菌不耐药。27株菌出现两种毒力缺失,第一种是毒力岛LIPI-1缺失,缺失率为7.4%。第二种是毒力岛LIPI-2中inlF单一缺失,缺失率为40.7%。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27株菌株距离较近,聚集于3个分支中。绝大部分菌株分离自肉制品,占74.1%(20/27)。结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存在多种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分布以毒力岛(LIPI-1、LIPI-2)为主,具有潜在的致病性。建议临沂市单增李斯特菌专项监测工作在牲畜肉制品的基础上,应加大对冷冻饮品及其乳制品原料、生禽肉类、水果蔬菜类样本的监管,进一步降低单增李斯特菌所致食源性疾病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