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新的配合物[FeL_4Cl_2](L=(E)-1-对氯苯基-2-(1,2,4-三唑-1-基)-4,4-二甲基-1-戊烯-3-醇,采用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迚行表征。该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如下:a=8.989 6(5)(?), b=13.0714(9)(?), c=14.717 5(12)(?),α=93.089(3)°,β=99.809(3)°,γ=104.408 (4)°, V=1 642.1(2)?~3,Dc=1.308 g?cm~(-3), F(000)=676。研究了配合物及烯效唑对苹果干腐Ⅰ、苹果轮纹Ⅱ、小麦赤霉Ⅲ和葡萄黑豆Ⅳ四种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抑菌活性优于配体。对于葡萄黑豆病菌Ⅳ,配合物毒力指数是配体的3.66倍。与配体相比,FeCl_2与烯效唑配位后可提高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叠氮类含能粘合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运军  葛震 《精细化工》2013,30(4):374-377,438
粘合剂含能化是火炸药未来的发展方向,叠氮类粘合剂是含能粘合剂中的典型代表。该文主要从热塑性含能粘合剂和热固性含能粘合剂两方面综述了近5年叠氮类粘合剂研究进展,并对该类粘合剂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用扩散法合成了一种以4,4'-偶氮联吡啶(Azpy)为第二桥联配体的新叠氮铜二维配合物[Cu(azpy)(N_3)_2]n。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及磁性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铜离子之间通过EE叠氮桥联和4,4'-Azopyridine(azpy)桥联形成了一个二维层状结构,并具有4-连接(44.62)拓扑结构。对磁性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配合物中EE-叠氮桥联的Cu(Ⅱ)离子间存在反铁磁性耦合,而配合物在低温时出现了铁磁性耦合可能是由自旋倾斜造成的弱自发磁化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5.
高冰  石鑫 《应用化工》2010,39(3):369-372,376
以Cu(phen)2Cl2为前体,采用水热合成方法,辅以均苯四甲酸酐合成了2个超分子配合物[Cu(phen)2Cl]+.[C10H5O8]-和[Cu(phen)2Cl]+.0.5[C10H4O8]2-。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X-粉末衍射、FT-IR对这2个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在2个配合物中,金属Cu的配位数都由前体中的6转变为5,由原来前体中的畸变的八面体结构转变成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配合物(2)通过游离的均苯四甲酸配体之间的氢键作用和phen配体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而配合物(3)则只是通过phen配体之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型含吡咯亚胺铜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每个铜配合物分子含有两个吡咯亚胺配体,每个配体用两个氮原子与中心金属铜离子螯合,每个铜离子均采取平面四边形构型与配体中的四个氮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7.
以5-氯水杨醛、N,N′-二甲基乙二胺和多聚甲醛合成N,N′-二甲基-N,N′-二(3-甲酰基-5-氯水杨醛)乙二胺(1),化合物1与乙二胺、醋酸铜、高氯酸铅通过模板反应缩合制备了不对称大环铜(Ⅱ)配合物(2),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配合物2晶体(CCDC:787806)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铜(Ⅱ)离子与大环中两个亚胺氮原子、两个酚羟基的氧原子形成4配位。  相似文献   

8.
张祖康  王莹 《硅酸盐通报》2016,35(8):2518-252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单核Pb(Ⅱ)/Cd(Ⅱ)配合物[Pb(phen)4]·(H2L1) (1)和[Cd(phen)2Cl2]·(H3L2)(2)(phen=1,10-邻菲罗啉,Na2H2L1=4,5-二羟基苯-3,5-二磺酸钠,NaH2 L2=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确定了两个配合物的结构和组成.中心离子分别是八配位和六配位的,呈双帽三棱柱和八面体构型.含磺酸基配体没有与中心离子配位.室温下配合物1和2均具有荧光发射峰,分别在423 nm和430 nm,荧光寿命分别为3.67 ms和0.35 ms.  相似文献   

9.
室温下合成了6种未见报道的固态含能配合物M(BTA)(bpy)m.nH2O(M=Mn,m=1,n=1;M=Co,m=2,n=5;M=Ni,m=2,n=6;M=Cu,m=2,n=0;M=Zn,m=2,n=1;M=Pb,m=1,n=0;BTA=N,N’-二四唑胺离子,bpy=2,2’-联吡啶),对它们进行了组成、红外光谱、密度等表征。测定了298.15 K下各配合物的液相生成反应焓变△rHmθ,改变液相反应温度,在实验和计算基础上,得到了液相生成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活化焓△Hθ≠、活化熵△S≠θ和活化自由能△Gθ≠)、速率常数k和动力学参数(表现活化能E、频率因子ln[A/s]和反应级数n)。  相似文献   

10.
含能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能配合物是开发具有钝感、含能、环保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概述了以高能多氮直链化合物如碳酰肼,富氮杂环化合物如三唑、四唑类为配体的配合物的合成、热行为以及性能的研究情况,同时简要地从分子或原子结构描述了一些其他多氮含能配体如肼、肼基甲酸甲酯等所形成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以及热分解行为,并对含能配合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两个含蒽酰亚胺基团的新配体N-(2-(6-氨基吡啶))-9-蒽酰亚胺(L1)和N,N′-(2,6-吡啶基)-二(9-蒽酰亚胺)(L2),以及L1的铜(I)配合物[CuL1(PPh3)2](BF4)(1),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光谱性质.理论计算表明配体L1配位前为反式构象,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显示L1配位后发生结构扭曲呈顺式构象,羰基氧原子与铜(I)离子配位.光谱研究表明配体L1和配合物1都表现出蒽的特征吸收和发射峰.  相似文献   

12.
王亮  刘娟  郑长征  王玉婕 《应用化工》2011,40(5):826-828,831
以5-溴-2-羟基苯基乙酮对羟基苯甲酰腙为配体,与吡啶、氯化镍反应,水热合成制得新型芳酰腙类配合物(C15H12N2O3B r)N i(C5H5N)(CCDC:816141),并培养成单晶。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3.272(2)nm,b=0.622 7(4)nm,c=2.301 6(15)nm,β=122.06(4)o,V=3.974(4)nm3,Z=8,Dc=1.624 mg/m3。抑菌实验表明,标题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配合物比相应配体的抑菌活性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机元素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的含能配合物Co(ANPyO)_3进行了结构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对配合物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动力学参数及分解方程,并研究了配合物含量对黑索今(RDX)热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以三聚氯氰为前驱体,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得到硝基芳环均三嗪中间体;再将中间体与NaN3反应,得到4种新型叠氮-均三嗪类含能化合物:4,6-二叠氮基-N-(2-硝基苯基)-1,3,5-三嗪-2-胺基、4,6-二叠氮基-N-(3-硝基苯基)-1,3,5-三嗪-2-胺基、4,6-二叠氮基-N-(4-硝基苯基)-1,3,5-三嗪-2-胺基、2,4-二叠氮基-6-(2-(2,4-二硝基苯基)肼基)-1,3,5-三嗪;采用IR、1 H NMR、13 C NMR、MS等对4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TG-DSC研究了4种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能;通过B3LYP/6-311G**方法预估了化合物的理论密度、标准生成焓、爆速和爆压。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叠氮基的引入使其具有较高的正生成焓。综合4种叠氮-均三嗪类含能化合物的性能,化合物2,4-二叠氮基-6-(2-(2,4-二硝基苯基)肼基)-1,3,5-三嗪的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缓慢蒸发溶剂的方法,在去离子水中合成了单核Mn(Ⅱ)配合物[Mn(phen)2(H2O)2]·(H2O)6·SO4(phen=1,10-邻菲罗啉)。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确定了其结构和组成。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该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为Mn(Ⅱ),中心离子与两个1,10-邻菲罗啉和两个水分子配位,在晶胞中还有六个未配位的水分子和一个自由的硫酸根离子。配合物中存在多种结构的氢键,包括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相似文献   

17.
以市售的三联苯六羧酸为功能配体,采用溶剂热合成技术,辅以常温挥发法构筑了一例结构独特的钴(Ⅱ)配合物晶体,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该晶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12/c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8.476 1(14)?,b=8.789 5(6)?,c=23.454 7(17)?,α=90.00°,β=100.650 0(10)°,γ=90.00°,V=3 743.3(5)?3,Z=4,F(000)=1 464,μ=0.942 mm-1。中心金属钴(Ⅱ)原子分别与三联苯六羧酸配体的羧基官能团的5个氧原子(O2、O3、O4、O5、O7)和1个水分子的氧原子(O1)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且O2、O3、O4、O7具有一定的共面性。借助中心金属钴(Ⅱ)原子与配体和桥联水分子的氧原子的配位,而沿z轴方向无限延展,形成具有蜂窝状的三维多孔网状结构。该配合物的合成有望为纺织印染废水的吸附处理提供一种潜在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8.
19.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Cu(Ⅱ)、Co(Ⅱ)与组氨酸(His)形成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平衡常数及配位数,探讨了pH值对配位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越大,配合物越不稳定.在模拟生理条件下,Co(Ⅱ)配合物的稳定性比Cu(Ⅱ)配合物更好.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两个含蒽酰亚胺基团的新配体N-(2-(6-氨基吡啶))-9-蒽酰亚胺(L^1)和N,N’-(2,6-吡啶基)-二(9-蒽酰亚胺)(L^2),以及L^1的铜(Ⅰ)配合物[CuL^1(PPh3)2](BF4)(1),并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光谱性质.理论计算表明配体L^1配位前为反式构象,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显示L^1配位后发生结构扭曲呈顺式构象,羰基氧原子与铜(Ⅰ)离子配位、光谱研究表明配体L^1和配合物1都表现出蒽的特征吸收和发射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