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是地球物理勘探的核心装备之一。随着物探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一系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文章从未来地球物理勘探开发的需求出发,分析了目前世界主要地球物理装备制造市场仪器现状以及在用或强力推出的几种不同结构、不同数据回收方式的仪器的优缺点,阐述了未来仪器将朝着超大道数、混合型方向发展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仪器的道能力已经成为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影响道能力指标的关键因素是采集地震数据的传输方法(或数据传输速率)和地震仪器本身的结构或者说外线地震数据进入仪器主机(中央控制与记录单元)的接入方法。本文阐述了仪器道能力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重要性和实现方法,采用高的数据传输率可以实现大道数的数据采集,而经过科学设计的仪器结构更为道数的扩展提供新的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地球物理数据采集的效率,降低采集成本,实现高效、高精度勘探的普及。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时代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已全面进入"两宽一高"勘探时期,来自于宽频带、宽方位、高精度的数据采集记录,全地表、低成本、健康与安全环保的更高要求以及短作业周期的野外施工作业等多方面需求的升级,对地球物理勘探开发核心装备——地震数据采集记录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社会发展、物探技术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地震仪器技术现状、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B11):F0004-F0004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委托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份石油物探方面的综合性科技期刊(1966年创刊)。主要报道内容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各种勘探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技术,地震仪器装备的应用改进与维护、地面测量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技术和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动态及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5.
李锦飞 《测井技术》1998,22(2):127-131
文中叙述了瑞利波勘探的理论基础,重点介绍了MRD-Ⅱ瑞利波探测仪的软、硬件设计的特点,并给出了该仪器在煤矿井下进行超前构造勘探、残余煤厚探测的实际探测结果。该仪器以80C32单片机和32位高速数字信号单片机TMS32010为核心,采用新型大容量存储器、高分辨点阵图形式LCD、全密闭防静电触摸式键盘,组成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经在全国近40个矿务局推广使用,证明该仪器的智能化程度、抗干扰能力、数据  相似文献   

6.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27(1):162-164
渤海石油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创建于1965年,它是我国最大的从事海洋、海滩、湖泊和沼泽地区地球物理勘探服务的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快速有效的技术支持,并提供测量、定位、制造海洋地震接收系统和海洋检波器、仪器及机械设备维修等业务。  相似文献   

7.
虚拟仪器技术已成为构建现代测量仪器与自动测试系统的重要手段。将这项技术用于地球物理勘探和石油测井的测量中,会使得地震勘探仪器和石油测井仪器的地面系统产生革命性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8.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26(4):824-827
渤海石油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创建于1965年,它是我国最大的从事海洋、海滩、湖泊和沼泽地区地球物理勘探服务的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快速有效的技术支持,并提供测量、定位、制造海洋地震接收系统和海洋检波器、仪器及机械设备维修等业务。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低成本、高效地球物理勘探的快速发展,以及地震数据采集作业向山地、城市等复杂地区扩展的无缝勘探技术要求,都凸显了对地球物理勘探装备技术新的需求,特别是适用于山地等复杂地区进行采集作业的节点地震仪器需求倍增.本文从地球物理勘探的设备需求出发,详细阐述了节点地震仪器一体化采集单元的设计要点,并且分析了当前节点地震仪器...  相似文献   

10.
《石油仪器》2012,26(3):66-66
西安塞舍尔石油勘探仪器有限公司是由原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和法国塞舍尔公司共同出资,与1996年5月27日经陕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批准成立的合资企业。2006年4月6日,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专业化重组的要求,西安塞舍尔石油勘探仪器有限公司人员,资产由原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划转到东方地球物理勘探责任有限公司。西安塞舍尔石油勘探仪器有限公司是东方地球物理勘探责任有限公司与法国SERCEL共同投资、共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川东北区复杂山地、深层勘探、碳酸盐岩层系的复杂地质条件,以面向礁滩储层的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一体化攻关思路,在复杂山地高精度地震资料采集、高保真地震资料处理与深层碳酸盐岩优质储层预测等方面开展方法技术攻关与实际应用研究,形成了复杂山地高精度地震采集工艺技术(其中面向储层的采集设计技术、高精度定位、高密度采样和饱和激发为关键)、高分辨率储层成像技术系列与礁滩储层地震综合预测技术系列,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有效地支撑了区内天然气勘探的发现与高效探明。  相似文献   

12.
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精细油藏描述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历史油藏模拟模型,因缺乏模型资源处理与管控技术,导致无法应用其进行油藏动态模拟计算,为此开展了油藏模型资源管控系统研究。针对长庆油田工作人员在油藏动态模拟计算过程中模型资源的采集、管控、标准化处理、可视化输出与动态计算等方面需求,利用B/S与C/S相结合的系统架构模式,开发了用于油藏动态模拟计算的资源管控系统,有效提升了油藏动态模拟过程数据的采集与应用效率,提高了模型资源再利用率;对油藏模型资源管控系统建设思路、开发工具、架构设计、实现方法以及应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总结,开发了中文版界面的应用系统,为油田的精细描述成果再应用与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DCX—1有源电场差分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CX-1有源电场差分仪是车载数控式电法勘探仪器,适用于陆上直接圈定油气藏的横的范围。仪器由工业控制机控制,采用菜单式人机对话操作,数字信号采集、自动找零、多次叠加、数字滤波、曲线拟合及数字记录技术。可对现场的电信号背景进行监和记录。该仪器具有抗工频干扰能力,在技术上属国内先进水平,与俄罗斯模拟式电场差分标定仪相比,在技术上和工艺上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LS凹陷是一个东断西超的断陷盆地,古新统MYF组低位沉积时期,西斜坡上形成了“沟+坡+扇”沉积格局,岩性圈闭发育其中.从岩性圈闭沉积背景出发,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相分析、储层预测和描述等关键技术,发现了一组有利油气聚集的低位扇,揭示了一个具有相同沉积背景、相同成藏机理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5.
大功率电磁仪器系统是深部矿产资源勘探的基础,发展大功率、高精度电磁仪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深层油气勘探需求开发的时频电磁(TFEM)勘探仪器系统,可同时实现时间域和频率域电磁一体化勘探。模拟研究证明,该系统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时间域与频率域、电法与磁法的一体化勘探要求,亦可实现近区和远区的数据采集。这套由东方地球物理公司(BGP)自主研制的时频电磁法仪器系统包括大功率恒流电磁发射机、分布式/节点式多类型电磁信号接收机等。接收机的动态范围大于120dB,可接收信号的频率范围是0.001~500Hz,数据采集实验证明其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同类仪器水平,可为中国深部资源勘探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提质增效,高效勘探”的总体战略背景下,地震勘探的评价优化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准噶尔盆地地震勘探资料的处理和解释工作中,通过实施面向目标的一体化工作流程,提出了“三单一策”的研究方法及评价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该评价体系没有包含地震资料的采集工作,并且主要采用的是一些定性描述方法。为此,通过构建以地震资料有效频宽为核心评价指标,提出了地震采集的相应指标体系,从而将地震采集方案评估及优化纳入到地震勘探的评价优化中,提出了“三单一策2.0”,构建了一种地震勘探评价优化体系,并在多个勘探项目中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所提出的方法思路,可为类似地区地震勘探的评价优化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地震资料识别的层序界面精度低于测井资料建立的空间层序格架精度,难以满足具层圈闭特征岩性圈闭勘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井-震时频匹配分析与地震全反射追踪相结合的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及高频层序格架建立方法,主要包括逐级细化的测井时频分析与井-震标定,得到与测井资料相适应的地震反射旋回变化关系;在小时窗地震时频分析基础上,通过地震全反射追踪技术,建立高频空间层序格架。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中的层序界面既具有反映沉积旋回变化特征的明确地质含义,又具有足够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地震资料中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层序界面,进而满足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对于层序地层研究的精度要求;结合吐哈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等开展了实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深入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开展地震高频层序地层研究和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高频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整体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对岩心露头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层序界面、湖泛面的识别特征,总结各关键界面的测井、地震、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将具有年代地层意义的标准生物化石,应用于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一段(包括葡萄花油层和其上覆萨葡夹层)统一的等时地层格架。姚一段地层分属3个层序,每一层序发育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揭示了储层的分布模式,即3个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早期是储层主要发育区,解决了以往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单纯旋回对比的多种划分方案之间的争议,搞清了该划分模式与大庆油田开发系统传统油层组划分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信息的综合应用,对于该层位下一步勘探、开发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介绍了在攻关试验过程中,首次在国内采用可变面元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双井微测井调查虚反射界面技术,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构造层序与基准面分析原理,利用高分辨地震、测井、岩相等资料重点研究了白垩纪松辽湖盆各体系域的沉积特征。应用多种地球物理手段在体系域内进行的储集层预测、岩性-地层圈闭分析及勘探实际表明,本区发育在湖扩展域和高位域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以及湖底扇等各类砂体,对形成隐蔽油气藏最为有利。大布苏地区勘探实例可以作为隐蔽油藏勘探的典型,对广阔的松南西部斜坡区下步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