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WATER)是在黑河流域开展的以水循环及与之密切联系的生态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大型航空、卫星遥感与地面同步观测科学试验。为了对试验产出和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共享,促进试验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建立了数据管理系统,并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两个数据服务点负责数据的管理和分发。“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的数据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元数据为核心的数据管理和发布系统,在数据管理方面介绍了元数据、数据文档和数据实体的组织与管理,在系统功能方面介绍了数据导航和数据可视化。“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目前已发布的原始数据共3.2 TB,预处理的数据2.5 TB,以粗粒度的形式组织了265个数据集,265条元数据与数据报告一起对数据集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
流域水文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和数据库等技术与水文学研究的结合,集成观测和环境信息的水文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数字地球”技术在流域科学方面的重要应用。研究回顾了流域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现状和技术背景,提出当前流域科学研究迫切需要建立水文信息系统,而水文信息系统的重点任务是流域数据建模与数据共享服务。针对目前Arc Hydro水文地理数据模型和开源“协同促进水文科学发展大学联盟”--水文信息系统(CUAHSI\|HIS)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个适合于黑河流域的在线流域水文信息系统设计即“数字黑河”在线门户,集成流域地理数据、观测数据和数据共享服务于一体的流域水文信息系统将有效推动流域科学各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数据服务是科学数据共享的实现方式,完善的数据服务对于促进数据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从2006年成立到现在稳定运行,数据服务理念经历了从简单到较为完善的转变过程,认识到保护数据知识产权、数据质量控制、持续扩充数据资源和主动服务的重要性,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数据共享审核、数据引用、数据评审和数据汇交等可行的服务手段,提高了数据中心的服务质量,有力推动了科学数据的共享氛围。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改委《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自2008年正式启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积累了丰富的生态环境数据.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数据平台是生态监测体系中的数据集成中心,为发掘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价值,辅助生态环境变化过程中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并面向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研究提供科学数据服务.平台依托地理元数据技术,集成了开源GeoNetwork元数据系统,构建了一个集在线元数据编辑、数据可视化、数据汇交、管理、发布和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WEB系统,支持缩略图导航、分类导航、时空导航、关键词导航等多种数据导航方式,定义了一套快速数据服务体系,实现了从数据汇交、数据发布到数据共享的业务流程.该系统已初步实现了9个青海湖生态环境监测单位的数据整理与汇交,数据量约为200 GB.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WSN观测数据自动综汇系统于2012年7月正式发布。随着数据申请人数骤增,之前采用的权限管理模式、下载流程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针对黑河流域自动观测数据共享应用过程中的具体需求,将黑河计划数据管理中心下载系统与黑河流域生态水文WSN观测数据自动综汇下载系统进行对接,对下载系统的权限粒度、授权方式、数据生成及获取方式进行优化改进,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共享效率,对于自动观测数据的在线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数据发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WATER)是在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开展的大型航空、卫星遥感和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在试验加强观测期结束两年之际,试验数据集正式发布,实现了发展多尺度、多分辨率、高质量并最终完全共享的综合数据集的目标。本文是“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数据专栏的序言,概述了试验数据信息系统的意义、数据集的构成、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措施和流程,以及数据共享政策。我们热情邀请国内外同行在内陆河水文与生态研究、定量遥感研究等多方面使用该数据集,共同推进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西南河流源区是我国水资源和水能资源的重要储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设立的“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重大研究计划”改善该地区基础数据资料匮乏状况。为发挥该重大研究计划延续性作用,亟需研发西南河流源区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从数据管理与共享角度出发,梳理出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全流程管理、数据共享、专题数据展示等功能需求,提出“数据存储—应用支撑—业务逻辑— 应用视图”平台框架,实现西南河流源区多源异构数据的一致性存储、“数据上传—评审—下载—评价”全流程管理及专题数据二三维一体化可视化展示。以数据质量为主线,提出“规范元数据体系 + 数据评审”双重质量控制流程。结合繁杂的数据类型和日益增加的数据量对数据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探究未来数据平台改进方向与思路。该研究将为研发适用于西南河流源区数据管理与共享的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面向企业遗留应用设计实时主数据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遗留系统应用现状催生混合型主数据管理系统;该文将混合型主数据中心作为存储转发中介协调相关系统实现实时主数据集成、以集成取代单一中心服务访问实现主数据管理;为此在SOA集成架构下,主数据中心系统和遗留系统共同提供主数据维护服务,批量数据服务负责主数据变换与传输,XA支持服务实现分布式系统事务提交;这些服务经服务编排生成主数据管理业务流程,由流程控制实时主数据集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基于Web服务中间层实现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设计,该平台通过Web服务中间层的注册中心实现异构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汇交,通过Web服务中间层的查询中心实现数据的分级、有偿的、有控制的共享。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应用共享海量流数据的问题,提出一个在线流数据服务框架。通过对多应用共享流数据场景进行分析和抽象,设计具有数据层、管理层和接口层的在线流数据服务框架。框架将流数据管理划分为索引建立、注册器、匹配器和内存清理四个组成部分,并且通过一个专用的数据管理引擎对流数据进行管理。框架的提出为多应用流数据共享场景提供了一种统一管理流数据的方案。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与传统数据库,在线流数据服务框架在流数据写入速度能提高近5倍,在流数据的读取速度上提高4倍左右。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数据共享在促进科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综合性科学数据中心要对多元化的科学数据提供服务,保护数据提供者的权益,也要保证数据的可获取性。回顾了科学数据共享的发展现状,针对综合性科学数据中心,将科学数据作为一种虚拟商品对待,利用B2C概念构建综合性科学数据共享系统,基于数据用户、数据提供者、数据中心3类用户实现了对应的功能。从科学数据的描述、发布、发现、流通以及评价5个方面对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为应用实例,介绍了基于B2C架构的科学数据共享系统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水文观测数据是进行流域水文科学及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在回顾国内外水文信息系统及水文数据共享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黑河流域水文观测数据,利用协同促进水文科学发展大学联盟水文信息系统(Consortium of Universities for the Advancement of Hydrologic Science,Inc.-Hydrologic Information System,CUAHSI\|HIS)提供的水文服务器(HydroServer)组件进行了黑河流域水文数据共享发布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系统主要采用了观测数据库模型、WebGIS地图缓存技术和Web Service技术,建立了一个具有水文观测数据检索与浏览\,在线服务与分析功能的水文信息共享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13.
医学科研立项管理中的关联规则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炜  戚英  应心  徐宇文 《计算机工程》2005,31(4):102-103,180
关联规则分析是数据挖掘技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该文从减少扫描的事务数,给出了一个Apriori算法的改进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原Aprjori算法的时间效率。利用改进的Apriori算法对科研立项管理挖掘信息数据库进行关联关系分析,通过分析挖掘到的规则对医学科研立项管理工作中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科学数据引用是近年来逐渐兴起与成熟的一个领域,世界各国都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地学作为一门涉及范围极广的科学,在众多科研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概述了我国科学数据共享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寒区旱区科学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施引文献库为例,分析了该中心数据集自2006~2013年(注:2013年数据不全)的被引情况。研究结果发现:科学数据集自公开到被广泛引用需要约2年的时间积累,2年之后被引情况大幅度增长。该数据集遥感数据最多,其次是土地和气象数据。但从被引情况来看,以遥感和气象被引次数居首,说明用户对此类数据的需求较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科技资源检索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分类检索系统结构,论述分类检索系统的设计及实现,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分类、分类索引策略、分类查询和结果排序算法。通过对分类分布式检索深入研究分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检索系统,系统的试运行结果证明了其可行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面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十三五"战略布局和重大应用需求——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在轨运行与科学研究,建设形成支撑暗物质卫星科研活动的特色数据资源体系和统一应用服务平台.[方法]充分汇集暗物质卫星科学系统数据资源,通过统一设计和整体部署,深入进行系统整合和信息化支撑系统建设.建立了精确检索封装集成化、多点同步的伽...  相似文献   

17.
梁俊斌  周翔  王田  李陶深 《计算机科学》2018,45(4):19-24, 52
移动低占空比无线传感网(Mobile Low-duty-cyc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MLDC-WSN)是一种新型的传感器网络,它能克服传统无线传感网络(WSN)中仅考虑静态网络、网络能耗大等问题。但是,MLDC-WSN的新特性给数据收集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移动性会导致网络拓扑结构不断改变,造成网络连通性不稳定;节点的苏醒时间短,造成通信延迟大。针对MLDC-WSN中数据收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分别从节点移动性管理、节点睡眠调度、数据收集协议等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此外,还总结了该领域中待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