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园林曲水     
园林中如何理水,计成在《园冶》中虽未有专论理水的篇章,但在"掇山篇"却有提到"曲水"一节。文章试图通过梳理"曲水"之"曲"来阐述传统园林所可能呈现的理水方法论,结合画论中的山水论述探讨水与山的互成性关系,并试图通过水与园林中其他元素的成景关系找寻出相关理水的具体可操作范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2)
如何通过山水技法表现画家的思想,如何获得创作灵感,如何表现画面的气势,该文作者带着诸如此类的问题学习宗炳《画山水序》中的山水画论,以分析中国画的发展规律。该文以山水画的起源为切入点,结合实例阐述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画山水序》中部分注释解析,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山水画进行分类、整理、归纳,进而凸显出宗炳《画山水序》的山水画论功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3)
宗炳的《画山水序》是我国绘画理论史上第一部山水画论,标志着中国山水画从对人物画的依附中独立出来了,其对我国山水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结合宗炳所在时代的历史背景重新解读《画山水序》。  相似文献   

4.
中国山水画论中有关园林布局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园林多由画家设计,有关园林创作论著亦多为画家所著,因而绘画布局理论与园林布局理论常互相渗透。作者将历代山水花鸟画论中有关园林布局的理论,加以系统整理,并结合园林实例,加以分析阐述。作者认为把这些理论加以批判接受,对于创造今天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园林新风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尤其是国画山水与古典园林犹如一对孪生姐妹,虽然二者表现形式不同,但其表现对象、创作手法、创作思路等均一脉相承。中国古典园林为中国画创作提供素材,中国画又对古典造园在位置经营与空间布局产生深远影响。无论中国画还是古典园林都要追求主次分明、疏密有致、虚实相生、远近得宜、藏露互补、动静皆宜等,用画论中的构图手法来组织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要素,构成如画的景观,表达如诗的意境。本文从中国画的构图法和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特点出发,探寻中国画布局与古典园林位置经营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22)
《叙画》是王微所著的一部影响深远的绘画理论作品,是中国早期重要的山水画论,对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笔者着重阐述分析理解《叙画》后学习中国画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1)
《画山水序》是南朝美术理论家宗炳的代表作,收录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澄怀味象""以形媚道""畅神"等著名论点。《画山水序》汲取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并将其运用到绘画领域,促使了中国山水画从思想上倾向于追求自然和心灵的和谐统一。《画山水序》不仅在中国画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审美思想史上也不可或缺。《画山水序》的出现是和魏晋时期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的,玄学清谈的流行、审美发展的必然和宗炳的个人修养是《画山水序》产生的三个最主要因素,对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从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更好地研究《画山水序》。  相似文献   

8.
张兰  包志毅 《华中建筑》2005,23(Z1):111-113
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组成部分,三者具有相同的思想基础.中国古典园林史表明,山水画与山水园林关系尤为密切,以画论代园论指导园林设计和建设的案例屡见不鲜.以王维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为例,分析中国山水画中的园林思想,并从中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功能、造园手法及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
张兰  包志毅 《华中建筑》2005,23(B07):111-113
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组成部分,三者具有相同的思想基础。中国古典园林史表明,山水画与山水园林关系尤为密切,以画论代园论指导园林设计和建设的安全屡见不鲜。以王维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为例,分析中国山水画中的园林思想,并从中讨论中国古典园林的功能、造园手法及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0.
张志强  郑曦 《中国园林》2022,38(7):133-138
以《东庄图》和《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中的城墙景观为研究对象,采用图像和园林历史情境互证的方法,通过由图到园和由园及城的系统分析,解译了这2套园林绘画中城墙形象出现的画理依据、造园因素和城市风景文化情结,认为城墙形象在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的园林题材绘画作品中具有指示园林地望的作用,同时城墙也是当时城内和城外园林的重要借景对象;随着城市的功能转移,城墙周围的城市边缘区域对于园林的布局起到空间的牵引作用,究其原因与被内外城河环绕区域丰富的园艺空地和良好的水运交通分不开,最终形成了半村半城的园林和城市的空间耦合关系。旨在为苏州古城历史上形成的园林和城市风貌关系的传承和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山水画和古典园林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情结"所蕴含的自然观。通过反映自然山水在体现自然观的绘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挖掘艺术与园林中的"山水情结"的指导价值与文化意义,以期在当今景观设计中体现这种文化思想。同时指出"山水情结"与生态理念道并行而不相悖,"山水情结"是我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财富,在当代的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中不应该忽视"山水情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祎 《住宅科技》2012,32(5):57-59
我国的江南园林自元代后,与画家的关系密不可分,而著名的造园家也都会些丹青绘事。可以说,不通画理之人,也难以通园理。而他们两者的联系也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和审美上,而是有更深层的精神内涵的联系。本文以画理为据,从细处窥看江南园林的山水精神与画面感。  相似文献   

13.
由《芥子园画传》看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兰  包志毅 《中国园林》2003,19(11):62-65
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共同的文化和思想基础,具有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对《芥子园画传》的分析,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的方式及特点,以增进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日园林人物及著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03,19(9):76-78
对中日两国的园林人物及著作进行了比较。中国造园以画论、文论替代园论,故理论系统化晚于日本:而且中国造园家多为文人,日本的造园家则多武人和僧人。另外,中国造园家造园著作少,造园留名亦少。  相似文献   

15.
张瑾  王洪成 《园林》2020,(3):20-26
本文在中国山水画与传统造园发展相辅相成的研究基础之上,从"画游-园游"的角度,尝试就山水画理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通过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实例的造园手法,分别从"物游"与"心游"两个层面分析画理在造园实践中的表达,为设计者从山水画的"画游"角度去理解传统园林的"园游"路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铎  王诗鸿 《中国园林》2004,20(12):10-13
英国是最早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国家.经过200余年的经营,把整个国土变成了一个大园林,园在城中,城在园中.通过论述英国的城市公园、家居花园、大地园林和古典园林等的简况,使读者仿佛在阅读一本图文并茂的园林著作.  相似文献   

17.
杨鑫  张琦  吴正旺 《风景园林》2012,(2):109-117
法国现代园林景观对古典主义园林优秀设计手法的传承与发展涉及到诸多的层面。以"轴线"这一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最典型的设计语言作为主题,从集中性空间、整体性设计以及透视学原理三个层面简要分析古典主义园林轴线景观的典型特征。在此基础上,详细阐释法国现代园林景观对"轴线"这一设计手法的传承与发展。无论是空间结构的延续、空间拓展的意识转变还是集中性空间的重组,"轴线"仅仅是一种媒介,旨在引出对地域性景观更深层次的精神传承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国画家园林是中国园林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国画家园林在选址、主题、意境等方面上,有很多优秀的实例。作为国画家园林的一个现代实践,静清苑的景观设计,通过简洁的形式,将中国绘画艺术、园林山水景观与现代生活的需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毛华松  李越  王飞 《中国园林》2020,36(10):127-132
宋代是文人园林定型的关键阶段。揭示宋代园林生活、空间组织变迁及其时代特征,是理解文人园林审美的重要基础。以宋代典型的园林活动"西园雅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代西园雅集图文解读,提取"观书""作画""抚琴""题石""说经"5类诗情画意园林活动和相应场景要素、组织方式等共性图像符号。进而纵向对照西汉至唐代知名的雅集活动模式,归纳了西园雅集在活动人群上的儒道释兼容、活动类型上的诗画禅意、空间上的集群串联式结构、审美上的主客体融合等文人园林雅集特征。对理解园林活动对中国园林空间组织变迁上的影响,有着积极的理论补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