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沈昕  魏春雨  袁朝晖 《新建筑》2013,(6):148-151
由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湖南大学联合主办、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承办的2013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及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教司、中国建筑学会指导的主题为"开放的建筑教育——2013建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存湖南大学成功举办,会议期间就建筑专业规范的进一步完善展开讨论、进行全国优秀教案及作业评选和第五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颁奖世界各地建筑专业学生、老师和专家齐聚,相互交流,成果颇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把转变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贯彻到本科生综合培养计划和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始终,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固化在一轮培养计划中,并通过全方位实施计划,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导思想,阐述了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6)
双学位本科(主辅修)是我国高校主动应对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人才推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实行时间不长,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存在定位不准、缺乏质量观共识、外部监控缺位、高校内部监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理想。本文结合西安邮电大学实际,探讨了实施辅修的重要性、实施举措和改革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结合土木工程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建设,借鉴国际工程教育最新理念,立足学校铁路交通专业传统优势和特色,在既有土木工程"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创办"线桥隧一体化"土木工程卓越计划班,实行"依托大工程、校企联培、实践创新并举"的育人模式,构建了与《华盛顿协议》相匹配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标准,形成了以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为核心的校企"3+1"联合培养课程体系,并以"校企双轨"模式建立了实践和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新机制,优化了师资配置,完善了涵盖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跟踪和控制体系。成功培养了首批77名基础扎实、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土木工程卓越计划毕业生,推动了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为新时期应用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示范作用,具有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4)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来看,应用型学科专业因具有"学以致用"的特点,其人才培养更多地嵌入在与社会多元的联系与合作生态中。其中,学科专业生态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产业生态结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驱动力,两者以职业、企业、行业生态为中介体要素,形成"五业一体"的链式生态结构。高校应以"五业一体"生态结构特征"因业施教",从学科逻辑转向社会需求逻辑、构建"产教学研"协同力、深化以能力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直接反映高校本科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该文通过阐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结合用人单位的133份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传统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种能够更好顺应"宽口径、厚基础"培养要求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3对N",以期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输送满足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和现状基础之上,针对我国材料学科高等教育中毕业生在"宽口径"、"厚基础"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不可兼顾的现状,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对如何培养兼顾"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等复合型人才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建筑设计基础承担着设计的启蒙教育任务,通过以契合"设计"为主线的教学实践,结合建筑设计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探讨该课程对建筑学基础教育的影响和更为合理的专业化教学策略,并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旨在加强基础教学与设计教学之间的契合度,使其符合学科专业教育理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建筑学专业的室内设计基础教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就我系近年来以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为依托,进行室内设计基础教学系统的建设与改革,以及教学创新中所采用的过程化教学模式加以研究,探讨在建筑面向21世纪的建筑学学科的专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如何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室内设计基础教学,拓宽专业基础,探索建筑学学科专业中室内设计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类教学体系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按照原国家教委提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方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类教学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章瑾  余亮 《中外建筑》2014,(6):85-86
结合独立学院建筑学的自身特点,以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特别是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建筑学专业不断改革传统教学体系,在建立“强化基础、拓宽口径、拓展实践的建筑特色教学实践体系”中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尝试走出一条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学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筑学教育体系中未能明确职业化的具体要求,建筑教育与建筑师职业素质培养之间存在脱节,课程体系中的职业化教育也存在较多缺失,难以满足建筑设计行业发展对建筑师基础阶段教育的要求。本文从职业建筑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职业素养入手,从建筑学专业的职业教育背景出发,以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艺术思维的启迪、社会职责理念的树立等方面为侧重点,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建筑学专业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等教育建筑学科教学改革已成为建筑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依然是从注重理论传授到职业化实践的转变途径问题。这也反映出当代建筑教育中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期望建筑师具备多元化素质之间的矛盾,即未来的建筑师除了需要思考建筑本体还要考虑更多的社会问题。文章通过对建筑教育职业化与适应性的研究,对有关"情景项目课程(Live project)"在英国建筑教育中的应用与成果作了介绍,探讨建筑教育与建筑师职业规划之间新的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于辉  张宇 《中外建筑》2009,(1):91-93
建筑师职业素质与执业能力的培养受到建筑学高等教育的重大影响,本文在探讨建筑师培养与建筑教育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筑师培养是建筑教育的职业性目标,提出建筑学本科教育在进行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责任教育、建筑学的核心价值教育、体验教育、生态建筑理念与设计方法教育和团队协作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塞缪尔·莫克比秉着"无论贫富,每个人都应有一座灵魂庇护所"的信念成立了"乡村工作室",带领学生通过为贫困社区设计/建造房屋重塑建筑学教育。在他去世之后,工作室在安德鲁·弗里厄的接管下保持了原初的精神,并朝更为专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发达国家建筑遗产保护教育体系的分析和探讨,文章指出中国高校教育在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国外遗产保护教育的成功经验,建议中国高校应在建筑遗产保护的普及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培训等方面发展提高,同时对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业的全面现代化根本上是建造体制的现代化,全过程设计管理(PM)的建立势在必行。为适应建筑师未来职业角色的要求,"建造"的观念应该成为建筑设计职业教育的核心,在建筑及其设计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时引入"全面设计解决方案"的课程训练,也是建筑教育整合的基础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关于设置工程管理专业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本科专业目录下的工程管理具有较宽的专业口径,按此规格培养的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分方向招生或培养又走回了专业口径狭窄、知识单薄、技能单一的老路,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也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发展的趋势,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建筑行业的专业媒体,《百年建筑》始终肩负着推进中国建筑教育、正确引导行业文化的社会责任。为此,总编朱文俊站在专业的角度,从四个不同方面分析了中国建筑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八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